我们只知道心脏病是很可怕的病,每次看电影都会有突发心脏病而死亡的人。在现实中也偶尔有听说,但是对于风湿性心脏病说实话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用药治疗。所以我想知道对于这种心脏病我们该怎么面对呢?以便在突发性是能够挽救生命。
目录
1风心病的中医治疗
急性期治疗:
(1)风热外袭: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用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鼓、桔梗、 甘草、芦根。
方义分析:方中以银花、连翘为君,有辛凉透邪清热,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荆芥、豆鼓助君药开皮毛而透邪;牛子、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
加减:若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若咳嗽痰多者,加贝母、前胡、杏仁
化痰止咳:若咽喉红肿疼痛者,配土牛膝、元参解毒利咽。若热毒症状明显者,配大青叶、蒲公英等清热解毒。
(2)气虚感邪:治疗原则:益气解表,散风祛邪。
方药: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用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 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羌活、独活。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甘草、茯苓补气以祛邪;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枳壳、桔梗宣理肺气,化痰止咳;陈皮、木香理气和中;羌活、独活散风寒以祛邪。
加减: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加防风。黄芪、煅牡蛎益气固表。若痰多者,加紫菀、杏仁化痰止咳。
(3)阴虚发热:治疗原则: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化裁。用玉竹、生葱白、桔梗、白薇、淡豆鼓、苏薄荷、炙甘草、豨莶草、海桐皮、红枣。
方义分析:方中以生葳蕤甘平柔润滋阴益液而资汗源;配生葱白、桔梗、淡豆鼓、苏薄荷解表宣肺,止咳利咽,为臣药;白薇凉血清热而除烦渴;炙甘草、红枣甘润滋脾。诸药配合,使滋阴清热而不碍解表,发汗解表而不伤阴气,故适用于阴虚而有风热表证之病人;豨莶草、海桐皮散风祛湿,通络止痛且药性不温,免燥伤阴之弊。
加减:若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热毒盛者,加公英、地丁、牡丹皮清热解毒。
(4)气阴两虚,余邪未清:治疗原则: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莲子芯、双花、连翘威灵仙、忍冬藤。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止热,五味子酸收敛肺 止汗;莲子芯清心火;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威灵仙、忍冬藤通利关节。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以加重补气之力量。若阴虚明显者,加用沙参、黄精等益 气养阴。
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的治疗应为控制瓣膜病变的发展,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链球菌感 染,以避免风湿活动加重心脏瓣膜损害。慢性期:治疗原则:养心为主。
方药:心阴不足为主者,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以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为主加减。
气阴两虚为主者,益气养阴,以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为主加减。
气血虚为主者,补气养血复脉,以炙甘草汤(《伤寒论》)为主加减,
心阳不振为主者,温实心阳,以拯阳理劳汤(《医宗必读》)为主加减。
食疗 :
(1)大黑豆30g,小米90g,鸡蛋2枚,三味同煮至蛋熟,去壳再煮至粥熟,当晚饮食,服后以微汗出为妙。
(2)鲤鱼1条(约500g),去鳞及内脏,洗净、加入冬瓜250g、葱白5根,加水煎煮,不放盐食之,汤亦喝下。
2风心病的治疗用药
1.无症状期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脏的代偿功能,一方面应避免心脏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另一方面亦需动静结合,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的储备能力。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2.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可选择作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为治疗成人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方法。
手术适应证:无明显症状的心功能ⅰ级患者不需手术治疗。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心功能ⅳ级者应先行强心、利尿等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伴有心房纤颤、肺动脉高压、体循环栓塞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者亦应手术,但手术危险性增大。有风湿活动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应在风湿活动及心内膜炎完全控制后6个月再行手术。
3.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的治疗
(1)心功能能不全的治疗。
(2)急性肺水肿的抢救。
(3)心房颤动的治疗。
3风心病的起因都有哪些
链球菌是呈链条状排列的球形细菌,是侵犯人体的常见致病菌,经常寄生在呼吸道内。儿童的扁桃体更是链球菌生存、繁殖的场所。
对发生风心病的小儿,追溯其往事,往往发现在病前曾经得过咽峡炎、扁桃体炎或猩红热。而这些病多数是由链球菌引起,因此人们认为链球菌感染是风心病的祸根。
平时细菌的繁殖与人体的抵抗力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说,抵抗力强时,细菌象暗藏的敌人一样潜伏着。当受寒、感冒、疲劳等因素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时,链球菌的活动时机已到,由潜伏转为繁殖并产生多种毒素侵入人体,引起发热、咽痛、声音哑、扁桃体红肿,严重的表面还有许多黄白色脓点,它还会引起猩红热(俗称红痧)。在链球菌入侵人体后,血清中抗体(抗0)水平即会上升,超过正常值500单位以上,这种现象称为链球菌感染。
多数链球菌感染病人治疗后恢复良好。有3%病儿会发生免疫性疾病,即链球菌产生的毒素(抗原)与人体产生的抵抗毒素的物质(抗体)结合成一种有害的复合物。这类复合物若沉积在心脏瓣膜表面,可使瓣膜肥厚、粘连,损害瓣膜的乳腺增生正常开放和关闭功能。由于链球菌反复感染、复合物生成增多,沉积在病变部位的量也增多,最终形成风心病。
4风心病症状有哪些
风心病在早期一般是没有什么表现的,主要是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在一定的时期里面,身体就会出现不适,代偿功能也会失调,会造成血流动的改变,而且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咳嗽,觉得累,这个是早期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治疗的话,心脏损害是越来越严重,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头晕。胸口,咳嗽,咳血等等,严重的事会出现会出现呼吸困难睡不着等等现象,所以要尽快的去医院治疗,平常要注意多休息。
风心病发生在女性身上比较多哦,风心病主要表现是会咳血啊,还有就是晚上可能睡不安稳啊,不能平躺啊。这些情况就是风心病的的症状。治疗风心病,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医的力量,用中药调理,因为中医是找到问题根源,从内部开始调理,是治标的。也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风心病。不管用那种方法治疗,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每天多运动,注意饮食的均衡和搭配。
5风心病的几大常见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约发生在50%以上的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肌顺应性降低下降,每搏心输出量低;加上老年人血容量相对年轻人多而致心脏前负荷加大;老年人冠脉储备能力差等基础因素,因此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多由于肺部感染、体力活动、输血输液过多、钠盐摄入过多、洋地黄治疗不当以及有些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应用如β-受体阻滞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因素而诱发。
二尖瓣狭窄进入左房失代偿期后,多有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长时间室率过速可发生肺水肿,长期肺动脉高压可致右室扩张与肥厚,再加上风湿性心肌损害,可发生右心衰竭而死亡。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不易发生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可有较长时间的无症状期,但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后,其平均寿命仅为2~3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长时间无症状,但如有左室肥厚、脉压增大,可在数年内发生心衰而死亡。
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房颤和阵发性心动过速均可发生,其中以房颤最多见,是二尖瓣狭窄的晚期表现,主要见于有明显左房扩大的病人。
二尖瓣关闭不全也有30%伴有房颤,主动脉瓣病变有房颤时多同时有二尖瓣病变。初为阵发性,以后转为持续性,往往先有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颤或房扑,以后成为慢性房颤。房颤时如室率过速可加重心力衰竭,此外房颤时易致左房和左心耳内血栓形成,脱落可引起栓塞。
栓塞:
在中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中左心房和左心耳扩张和淤血,易于形成血栓,如同时伴有房颤则更易促进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起脑动脉、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肾脏和肢体动脉等处的栓塞,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缺血性肠炎、血尿和肾性高血压和肢体坏疽等。动脉栓塞5%~10%的病例可发生,其中60%以上为脑栓塞。
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可发生静脉血栓,房颤病人在右房内也可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引起肺梗死。部分瓣膜钙化明显的病人在行瓣膜分离术后也可发生栓塞,因此瓣膜钙质的存在也可能是栓塞的原因之一。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多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单纯二尖瓣狭窄较少发生,尤其是瓣膜严重狭窄、增厚和房颤者更为少见,可能是由于房颤、心衰或二尖瓣狭窄严重时,血流速度减慢或压力阶差变小,不易产生湍流和喷流现象,不利于形成赘生物,以致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但近年来导管和介入检查和治疗,以及瓣膜手术开展,感染的机会有所增加,因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肺部感染:
长期的肺淤血使肺顺应性减低,支气管黏膜肿胀和纤毛上皮功能减退,肺间质渗出物常成为良好的培养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同时感染又可使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