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腰背疼痛症状,认为可能是劳累或跌打损伤所致,很少跟免疫性疾病联系在一起。专家提醒,当腰背疼痛合并以下四大症状:小于45岁;晨僵超过30分钟;活动后症状减轻;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时,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AS,简称强直)。
目录
1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治疗是关键
很多年轻人认为腰背痛都是工作太忙身体劳损引起的,休息一下就可以了。但如果休息后腰背痛反而加重的话,可能是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由于这是一个慢性病,很多病人都错过了前三年的治疗窗,直到出现骨痛的症状才前往医院就诊。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凸、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关节强直、失明、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男女发病比例其实差不多
在我国有超过500万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患者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其中大部分为20-30岁年轻人。过去的数据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男女发病比例是3.4:1,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风湿科主任古洁若教授表示,根据一些深度调查发现,男女患病比例几乎是一比一,而男性相对病情较重,进展较快。男性求诊较多的情况导致了男女比例上的偏差或错觉。
另外,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遗传性。古教授表示,现在发现强直病人100人里有接近25-30人是有家族遗传史的,家里超过两个人有这个病的,遗传比例还是蛮高的。但是对下一代的遗传,现在认为1、2、3代的比例不一样,大概在20%、30%左右。
早期干预治疗是关键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匿,且大众认知度较低,很多年轻人被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脊柱强直、驼背畸形、运动功能丧失,甚至残疾。古教授表示,强直性脊柱炎从首诊到确诊大概要用6到10年,根据国内做的研究得出的平均数据是6.7年。由于这是一个慢性病,很多病人都错过了前3年的治疗窗,直到出现骨痛的现象才前往医院就诊。
由于国内医院很少设立专门的风湿科,导致了病人求诊无门而出现误诊。很多病人出现腰背部疼痛、晨僵、夜间加重等症状,往往会选择去骨科、中医科和康复科求诊。古教授认为,康复科对强直性脊柱炎确实有很大的帮助,能通过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症状,但单纯靠理疗来抗炎是治标难治本的。
2须警惕是否患强直性脊柱炎
很多人都有腰背疼痛症状,认为可能是劳累或跌打损伤所致,很少跟免疫性疾病联系在一起。专家提醒,当腰背疼痛合并以下四大症状:小于45岁;晨僵超过30分钟;活动后症状减轻;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时,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AS,简称强直)。
“强直”平均延误6-9年才确诊
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脊柱关节病的一种,常见于16-30岁男性。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症状,活动后减轻,并可伴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地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
很多“强直”患者在最初出现腰背疼痛时,常直奔中医科或骨科,常被误诊为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工作劳损等,看了很久看不好才转到风湿免疫科,平均误诊时间为6-9年。
以前,“强直”在台湾的平均误诊时间为9年,现在由于公众健康认识的提高,已经降为3年。“发病的前5年是治疗的关键期,一般不用关节置换;发病超过10年,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
发病原因:跟基因有很大关系
目前,强直的原因还不明确。外伤、过度劳作、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等,都有可能诱发“强直”。
近来医学界有了几个新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可能跟基因HLA-B27有很大关系,在“强直”病人中,90%都带有这个基因。因此临床上,也将HLA-B27基因作为“强直”最有鉴别意义的检查指标。
如果你是小于45岁的年轻男性,不知不觉出现了腰背部酸痛,晨起背部僵硬明显,活动后改善,持续3个月以上,就应尽快到风湿科就诊。如果伴有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及足跟肿痛,或者眼部不明原因肿胀,以及家中有类似患者的,更要尽早就诊。这时抽血检测是否带有HLA-B27基因,如果有,则很大几率已经患上强直性脊柱炎。
“当然,不是说有HLA-B27基因的人就会得‘强直’,仅仅是80%的准确率。”魏正宗表示,假如你带有HLA-B27基因,做好后天的调养,理论上也可以减少这个病的发病。
3强直性脊柱炎的日常护理办法
1、注意防范风寒潮湿:本病的成因,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平时注意预防范风寒、潮湿等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身体虚弱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风、防寒、去湿,截其来路,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调养之良策。
2、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理、戒烟酒、按时作息,肾医疗体育锻炼。避免情志过激或闷闷不乐、忧郁寡欢,保持精神愉快带来身体健康,正气内存,病安从来,这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方法之一。
3、日常活动时保持良好的姿势:坐、卧、行、站立时保持良好的姿势可维持关节功能,防止脊柱弯曲。不宜长时间弯腰工作,站、坐时要保持挺胸收腹。最大限度地进行深呼吸练习,同时做扩胸运动,以增大胸廓活动范围,促进膈肌运动。
4、保持正确的休息姿势:应卧硬板床,睡觉时不要蜷缩成一团,尽量伸展身体,应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睡姿。而且每日要坚持俯卧位1~2小时或以上。不要枕高枕头,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必要时还可使用支具背心,这样脊柱即使发生强直,也能保持在功能位置。
5、坚持功能锻炼:每日应坚持功能锻炼,强调锻炼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仍然存在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预防或减少残疾发生。运动疗法首选医疗体操,主要有预防畸形,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
4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锻炼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应主要针对以下3个目标进行运动:①维持胸廓的活动度;②保持脊柱的灵活性;③维持肢体的运动功能,防止或减轻肢体因废用导致肌肉萎缩,维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等。为此病人可以经常做—些深呼吸、扩胸运动,屈膝、屈髋、弯腰和转头、转体等运动。
病人的运动强度可根据个体病情而定。一般认为运动后疼痛持续不超过2小时为度。较适合的运动有:慢跑、游泳、大极拳等。
强直性脊柱炎锻炼过程中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必须动作缓慢,持续用力,逐渐加力,至肌肉肌腱疲劳,关节功能改善。
2.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时间从短到长,次数从少到多,力量逐渐加大。
3.禁止动作过大,用力过猛,强行锻炼,造成骨桥骨折,肌腱损伤。
4.若关节完全强直,则禁止该关节功能锻炼,避免造成损伤。
在坚持关节功能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病情发展,针对性的锻炼,避免过度锻炼为维持脊柱的功能位,病人应仰卧,睡硬板床。如已侵犯颈、上胸,应去枕睡眠。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
5强直性脊柱炎的特殊检查
(一)骶髂关节检查
大多数的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沿脊柱向上发展,所以骶髂关节的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骨盆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挤压患者的两侧髂嵴;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也可采取俯卧位,检查者向下压迫骶骨。挤压试验系采用外力挤压骨盆时,将力传导到骨盆环状体的各部,并促使骶髂关节分离,若有病损,患处则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三)骨盆分离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部,两手同时向外推按髂骨翼,使之向两侧分开;或检查者两手交叉置于两侧髂前上踝部,使膝关节屈曲90°作过伸髋关节动作,另一手推压骶部,即产生骶髂关节向后扭转的动作,若有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四)骶髂关节分离试验
又称法伯一帕切克(fahe卜patrick)试验、patrick试验、“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被检查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将足架在另一侧膝关节上,双下肢呈“4”字形;检查者一手置于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置于对侧髂前上棘的前面,然后两手向下按压,如果被检查侧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则此试验为阳性,说明骶髂关节有病变。
(五)斜扳试验有下面两种检查方式:
1.斜扳试验i式患者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检查者一手将骨盆推向腹侧,另一手将肩部推向背侧,以旋转躯干,若发生疼痛,则病变可能位于骶髂关节或下腰部。
2.斜扳试验ⅱ式当完成斜扳试验i式后,嘱咐患者将双下肢充分屈曲,头部尽量前倾,使下颌抵于胸骨柄,再进行i式法斜扳,此时因脊柱已完全屈曲而被锁滞,如再发生疼痛,则来自骶髂关节。
温馨提示:
注意防范风寒,坚持经常锻炼,坚持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