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急性盆腔炎的病情并不是十分严重,很多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大家并不知道,不及时治疗的话,危害是很大的,还会致使患者的病情恶化,所以它的治疗刻不容缓。那么急性盆腔炎怎么治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原则
1、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若见便中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膜炎。
2、发热患者在退热时一般汗出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汗出后给予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或直吹对流风。
3、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4、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极易造成感染。
5、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盆腔炎时白带量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6、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7、有些患者因患有急性盆腔炎,稍感不适,就自服抗生素,长期服用可以出现阴道内菌群紊乱,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样白带,此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排除霉菌性阴道炎。
8、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也不要过于劳累,做到劳逸结合,节制房事,以避免症状加重。
2急性盆腔炎怎么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在控制急性盆腔炎治疗中起的作用:
对附件脓肿的治疗过去几乎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的临床治疗效果表明,若治疗及时,用药得当,73%附件脓肿能得到控制,直至包块完全消失而免于手术(尤其是脓肿直径<8cm者),可见急性盆腔炎的药物治疗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又有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之分,因此,联合用药有利于控制急性盆腔炎的发展。
一般来说,盆腔炎急性期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能彻底治愈。
2、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如下:
①青霉素类:
对革兰阳性球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对革兰阴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菌作用,但容易产生耐药;
②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强,虽然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抗苗作用,但由于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抵抗力较弱,革兰阴性菌对本代抗生素较易耐药;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酶性能强、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增强,但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稍低;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及抗酶性能优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更强,可用于对第二代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株。此外,某些第三代药物对厌氧菌有效,但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近似或较弱;
③氨基糖苷类:
抗菌谱为革兰阴性杆菌;
④大环内酯类:
敏感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及支原体、衣原体;
⑤四环素类:
主要用于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次体的感染;
⑥硝咪唑类:
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
⑦其他抗生素:
如克林霉素及林可霉素等。
联合用药的配伍须合理,药物种类要少。毒性要小。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反应,随时予以调整。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药物治疗无效:
当盆腔脓肿形成后,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脓肿破裂后有可能引起全身感染性症状,体内酸碱渗透压失衡,最后导致身体多功能衰竭。最严重可导致死亡。
(2)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
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继续控制炎症数日,肿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未见往盆腔四周扩散,此时应行手术切除,以免日后再次急性发作仍需手术。
(3)脓肿破裂:
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均应怀疑为脓肿破裂,需立即剖腹探查。
2、手术方式:
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3、手术范围:
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条件全面考虑。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
4、手术人群:
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术为主;
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极度衰弱危重患者:手术范围须按具体情况决定。
5、其他情况:
若为盆腔脓肿或盆腔结缔组织脓肿(腹膜外脓肿),可根据脓肿位置经阴道或下腹部切开排脓引流,若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隆时,可经阴道切开排脓,同时注入抗生素;
若脓肿位置较高.且较表浅,例如盆腔腹膜外脓肿向上延伸超出盆腔者,于髂凹处可扪及包块时,可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行腹膜外切开引流排脓。
3急性期盆腔炎的症状都有什么呢
1、产后或流产后,身体会非常虚弱,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或者是产后过早有房事,都会使病原体过入宫腔内,导致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不严格,如人工流产、宫内取放节育器、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操作不当都会引发感染。
3、术后个人卫生问题做的不好,也会感染引发盆腔炎。
4、月经期间,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使用不干净的纸巾、经期盆浴、房事等,会使病原体进入宫腔导致感染。
5、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引发盆腔炎。
4急性盆腔炎是怎么引起的
1.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是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增强了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在健康妇女阴道内虽然有某些病原体存在,但并不引起炎症。其原因为:
(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和尿道口。
(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以防止外界污染。经产妇阴道松弛,这种防御功能较差。
(3)阴道自净作用。
(4)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黏膜为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所覆盖,黏膜形成皱褶、嵴突或陷窝,从而增加黏膜表面积;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栓,内含溶菌酶及局部抗体,其对保持内生殖器无菌非常重要。
(5)孕龄妇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也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
(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均有利于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2.急性盆腔炎的诱发因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口未完全关闭,例如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侵入宫腔,容易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发生急性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官腔镜检查及水囊引产术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如生殖器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急性发作并扩散。
(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上述感染的病原体以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为主,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厌氧菌等。
(4)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者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盆腔炎症。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或合并有需氧菌、厌氧菌感染。
(5)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6)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7)宫内节育器:一是在放置宫内节育器10天内可引起急性盆腔炎,此时的感染以需氧菌及厌氧菌为主;二是在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有时可急性发作。
3.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两个来源:①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②外源性病原体,来自外界的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其他有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可以单纯为需氧菌、单纯厌氧菌或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可伴有或不伴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盆腔炎往往是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约2/3的病例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在美国,40%~50%盆腔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10%~40%盆腔炎可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在我国,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判断致病菌,从而为治疗时选择抗生素提供帮助。
(1)需氧菌:
①链球菌:革兰阳性链球菌的种类很多,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强,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使感染容易扩散,并引起败血症,脓液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但一般不并发转移性脓肿。此菌对青霉素敏感。
②葡萄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是产后、手术后生殖器炎症及伤口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常沿阴道、子宫、输卵管黏膜上行感染。分表皮、腐生及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表皮葡萄球菌偶可致病,腐生葡萄球菌通常不致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最强,其脓液色黄、稠厚、不臭,常伴有转移性脓肿,对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用药较为理想。常用有效药物为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
③大肠埃希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是肠道及阴道的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但是,当机体极度衰弱时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产生内毒素,常与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脓液不臭,当有混合感染时,产生稠厚脓液和粪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效,但易产生耐药菌株,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2)厌氧菌:是盆腔感染的重要菌群之一,这些细菌主要来源于结肠、直肠、阴道及口腔黏膜。其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该类细菌对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先锋霉素中的先锋霉素Ⅰ号、氯霉素、甲硝唑等均敏感。在厌氧菌感染中,脆弱类杆菌的致病力最强,常伴有严重感染,形成脓肿。
①消化链球菌:属革兰阳性菌,易滋生于产后子宫内膜坏死的蜕膜碎片或残留的胎盘中,其内毒素毒力较大肠埃希杆菌为低,可能破坏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有耐药性,还产生肝素酶,溶解肝素,促进凝血,导致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在盆腔感染的粪臭味脓汁涂片中,光镜下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诊断有帮助。
②脆弱类杆菌:是革兰阴性菌,在严重盆腔感染中主要的厌氧菌为脆弱类杆菌,这种感染的恢复期很长,伴有恶臭,对青霉素有耐药性。在有粪臭味的脓液涂片中,光镜下见到多形性、着色不均匀的革兰阴性菌,很多在白细胞内,提示为脆弱类杆菌感染的可能。
③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革兰阴性菌,多见于创伤组织感染及非法堕胎等的感染,分泌物恶臭,组织内有气体,易产生中毒性休克。
(3)性传播的病原体:
①淋病奈瑟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病奈瑟菌的特点是侵袭生殖、泌尿系统黏膜的柱状上皮与移行上皮。淋病奈瑟菌主要感染下生殖道,10%~17%的患者可发生上生殖道的感染,引起淋病奈瑟菌性盆腔炎,多于月经期或经后7天内发病,起病急,可有高热,体温在38℃以上,常引起输卵管积脓,对治疗反应敏感。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
②衣原体:常见为沙眼衣原体,其特点与淋病奈瑟菌一样,只感染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不向深层侵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微下腹痛,但常导致严重的输卵管黏膜结构及功能破坏,并可引起盆腔广泛粘连。
③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形态上呈多形性,是正常阴道菌群的一种。从生殖道分离出的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支原体可引起生殖道炎症。
(4)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所属的一组病毒,受感染的细胞内见有包涵体,体积增大。多在身体极度衰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受染。孕妇患此病可引起死胎,流产及早产。
查看详情>>5急性盆腔炎如何预防
据统计,门诊痛经病人日趋增多,占门诊量的20%左右,而引起痛经的原因较多,盆腔感染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所谓盆腔感染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为妇科常见病,重者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轻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痛苦,而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因此必须重视盆腔炎的防治。
那么为何有些妇女易于盆腔感染呢?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产后或流产后由于体质虚弱,宫颈口尚未很好关闭,或流血时间较长,组织残留;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月经垫,经期性生活等,均可使病原体入侵而感染。特别值得一题的是80年代初性病又在我国死灰复燃,1996年全国报道有39.09万,发病率达 33.94/10万,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盆腔感染。
一旦有盆腔感染可表现为畏寒发热、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白带增多,并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的大小而不同,如包块形成可压迫膀胱及直肠,引起肛门坠胀、尿频等一系列伴发症状。常在劳累、性生活后、月经前后加重。如到医院检查可发现有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包块等。
由于盆腔感染会造成妇女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故一旦发现有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胡乱服用药物,以免贻误治疗而迁延不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腹部理疗可促使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新陈代谢。
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盆腔炎也不例外,可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注意经期卫生,作好妇女的“五期”保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减少婚前性行为和流产的发生。以期盆腔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忌食辛辣食品,忌服烈性酒,冷冻及刺激性调味品。
急性盆腔炎多见于有月经、性活跃的妇女。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主要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