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se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那么猩红热是怎么引起的?猩红热的护理?下面为大家带来介绍。
目录
1猩红热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链球菌按其所含多糖类抗原的不同,分为A~V(无I、J)20个群,引起猩红热的病原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细菌呈球型,排列成链状,直径0.6~1.0μm,革兰染色阳性,有荚膜,不运动,不形成芽孢,过氧化氢酶阴性。在血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产生完全(β型)溶血。A群链球菌可依其表面抗原M的不同,分为90多种血清型。细菌的致病与细菌的荚膜、M蛋白和产生的红疹毒素及一些酶有关,细菌的脂壁酸和M蛋白使得细菌黏附于组织,荚膜中的透明质酸和M蛋白使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不同型的A群链球菌,能产生红疹毒素者即可引起猩红热,红疹毒素能引起发热和猩红热皮疹,红疹毒素有五种血清型,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细菌产生的链激酶及溶血素等均与发病有关。细菌的抗吞噬能力强,链球菌溶血素水平高,半胱氨酸蛋白酶水平低,与重型临床表现有关。A群溶血性链球菌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加热56℃ 30min或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二)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
1.感染性病变 细菌自呼吸道侵入并黏附于咽峡部,并引起炎症,使咽部和扁桃体红肿,产生浆液性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有时可有溃疡形成。细菌由局部经淋巴间隙进入附近组织,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窦炎(nasosinusitis)、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病灶。
2.中毒性病变 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经咽部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晕、头痛、食欲缺乏、纳差等;红疹毒素可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终表皮死亡脱落;黏膜也可有点状出血;肝、脾、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脂肪变性,同时有单核细胞浸润;心肌可有混浊肿胀和变性,严重者可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中毒型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见营养不良变化。
3.变态反应性病变 发生于个别病例,多见于病程第2~3周时。可能A群链球菌与被感染者的某些组织有相似的抗原,而产生免疫反应,或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某些组织引起病变,主要引起心、肾及关节的变态反应性病变。
查看详情>>2猩红热的护理
1、一般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静滴,疗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霉素用量,并予静脉注射,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头孢霉素等药物。
3、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为防止猩红热引起的心肌炎、肾炎,病儿应绝对卧床2~3周。
4、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5、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病儿皮肤瘙痒,如果抓破还会继发感染,可涂炉甘石洗剂或75%酒精。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掉,嘱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7、病愈后1个月内,定期到医院检查化验,及时发现并发症。
3猩红热病人的饮食宜忌
(1)忌发物 发物是指容易助火生痰之品,食入发物会使体温升高,皮疹加剧,病情加重,这类食物有狗肉,羊肉,雀肉,公鸡肉,黑鱼,鲫鱼,海鳗,虾,蟹,香菜,南瓜等.
(2)忌辛辣之物 辛辣之物也助火,并直接刺激咽喉部扁桃体疼痛加剧,这类食物有辣椒,辣酱,辣油,芥末,榨菜,咖喱,生姜,大葱,五香粉等.
(3)忌过甜过咸的食物 过甜的食物多食后会助长机体温热,并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如巧克力,糖球,水果糖,奶糖,过甜的糖水,未经稀释的蜂蜜等;过咸的食品如咸鱼,咸菜,腌肉,龙头烤等,这类食品能刺激咽喉,使粘液分泌增多,加重病情.
(4)忌刺激神经系统的食物 浓茶,咖啡,酒都能刺激神经系统使之兴奋,猩红热病人由于高热,神经系统必须保持安静,食入上述食品后,会使兴奋性增高,使病儿变得烦躁不安.
(5)忌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猩红热的患儿咽部充血红肿,吞咽不利,又因高热,往往消化不佳,故忌食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包括竹笋,毛笋,韭菜,豆芽,蒜苗,菠萝,洋葱,雪里红,蕹菜,红薯,芋艿等.
(6)忌冷饮 患儿高热,应补充水分,但宜饮用温凉之水,忌饮各类冰冻饮料,如冰淇淋,冰砖,冰冻橘子水,冰冻雪碧,冰棒,雪糕以及冰冻白开水.冷饮食入后虽可使人一时快乐,但有碍胃之弊,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失常.
(7)忌热性水果 龙眼肉,荔子,大枣,葡萄干,橘子等性味偏温,食后极易生火,在高热期间忌食.
(8)忌油炸,烤炙之品 凡经油炸的食品,如炸猪排,炸牛排,麻球,麻花,油条,烤鸭,烤羊肉,烤鱼片等都属忌食之物,一为煎炸烤炙之品外皮坚硬,对咽喉不利;二为烧烤之物易生火,易导致发热加重.
4猩红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选方
1.邪侵肺卫
治法:辛凉清透,解毒利咽。
方药:解肌透疹汤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菊花各10g、薄荷、荆芥、射干各6g,浮萍、蝉衣各5g。咽喉痛甚者加山豆根、桔梗;皮疹出现加紫草、大青叶。2.邪入气营
2.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生地、丹皮、知母各12g,连翘、黄芩、玄参各10g,黄连、甘草各5g。壮热不退加寒水石、柴胡、烦躁不安加山栀、竹叶;口渴欲饮加花粉、芦根。
3.疹后阴伤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润喉。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各12g,石斛、花粉、白芍各10g,甘草6g。低热不退加丹皮、地骨皮;口烦渴甚加芦根、玄参。
5猩红热易混淆的疾病
1.麻疹 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黏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2.药疹 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度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温馨提示: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
猩红热(se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更多>>
标签: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