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分析判断、情绪等方面的障碍。老人该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呢?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吧。
目录
1老人滋补须注意
气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气虚多表现为气喘乏力、少言懒语、神疲肢软、嗜睡眩晕、不思饮食等,可选用人参及其制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阳虚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大便溏薄、小便频数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壮阳滋补类药酒等。
血虚类滋补中药。老年人血虚多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悸难眠、神志萎靡、脸色无华、指甲苍白等,可选用阿胶、当归及其制剂、十全大补膏(丸或酒)、养血归脾丸、乌鸡丸等。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滋补用药也是药,绝不能随意乱用。所以,进补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果只是单纯的强身健体,日常饮食和适当运动就已经足够了。那么,老年人在进补的时候要注意哪几点呢?
体质过虚的老年人不可盲目大补,要知道中医历来有“虚不受补”的说法,如果身体过虚却盲目进补,会造成反效果。
燥热内盛、肝阳上亢的老年人不可大补,此类体质的人如果大补则会使内热更盛,严重时会引起黏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肿痛、肠燥便秘、头痛目赤等症状,因此必须谨慎。
患有湿热实证的老年人不可服用参茸类滋补药品,此类人的症状为舌苔厚腻、脸部浮肿,或患有心血管病。
吃滋补药时勿滞腻。老年人阴血亏虚,多数会用滋补肾阴及填精充血之类药物进补。但实际上,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活动减弱,吸收能力降低,此类药物不易被老年人消化与吸收。因此,滋补之品勿偏滞腻。必要时,补阴用枸杞、女贞之类的平补药物,补血用当归、鸡血滕之类,或者在滋补药中加入健胃醒脾的砂仁等。
在服用滋补药品时,如有感冒、发烧、腹泻或胃肠不适时,应该暂停服用中药,等病愈之后再继续服用。
2 老年人按摩保健益处多
按摩法好处多
“眉腰穴、丝竹空穴、太阳穴、百会穴……平时我们将头面部的穴位按摩这一套做下来,可以改善头面部的血液循环……”3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市老年大学保健按摩班,见到老师正在给学员们一边讲解,一边以自身为例示范详细的动作。
教室里约有60多名学员,坐得满满的,每人面前一本《老年按摩》教材。这堂课的内容是讲解高血压病的自我按摩法,大家纷纷抬起手,跟着老师的示范将手指弯曲,轻敲自己头顶的穴位,渐渐沿两边向下敲至耳朵处,再回到头顶重复先前的动作。当老师报出某个穴位的名称,有些学员也能立即找出位置。记者翻看了学员们的课程表,每周一次课程讲解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头痛、失眠、冠心病、感冒、高血压、肩周炎等。
在市老年大学已有12年学龄的张爷爷已经87岁了,今年是他上按摩班的第7个年头。“其他班我也报,12年来学了有十几门课了,但这个保健按摩,对我来说最合适。”张爷爷说,自从学了保健按摩了解到人体穴位的常识与一些按摩法后,他养成了坚持每天自我按摩的习惯,“早、中、晚都会做,按摩并不复杂,就是几个简单的动作,比如头部十几个穴位每个按数十下,再换手部……”随即他就按着虎口向后处的穴位做起了示范。张爷爷说,每天做完一套动作花的时间不多,十几分钟,随时有空随时做。作为按摩班的资深学员,张爷爷说掌握了这些按摩常识给他带来不少益处,“感觉人比以往精神了,疲劳感减少,一些小毛小病也不大有了。”他的老伴有时会筋骨疼,张爷爷就帮着她推拿。
今年64岁的杨阿姨在按摩班学了近5年,她向记者介绍说,上学期老师已经将人体的穴位详细讲解过一遍了,熟悉了基本知识,这学期再学老年人不同的常见病按摩法,更通俗易懂。杨阿姨说,每学期还会有一次见习课,分批安排学员到江滨医院见习按摩、针灸。3月开学第一堂课讲的是防治感冒的按摩法,很快杨阿姨就学有所用,“前几天孙子感冒了,我就在家给他按摩鼻翼两边的迎香穴,效果挺好。”
保健按摩班还有不少新学员,今年80岁的吴爷爷就是去年才报的,“学这些常识对我们老年人很有用,对生活有帮助。”回到家还会将课上所学的穴位知识讲给家人听。记者见到吴爷爷的教材书上用红笔画出重点,课上还时不时地认真做着笔记。当记者询问穴位的位置时,他还指着书上的图谱详细介绍起来。
3老人吃药正确顺序及注意事项
1、先明确诊断,后确定治疗
当发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明确诊断,而后根据病情参考医生建议,确定治疗方案。不可自己想当然乱用药,否则易导致药不对症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先食疗,后药疗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3、先外用,后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用外用药解毒、消肿,万不得已再内服消炎药。
4、先用口服药,后用注射药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注射针剂时药物会直接通过血液流向全身,进入心脏,危及血管壁和心脏。
5、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要比西药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儿,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6、先用老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老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特药时也要慎重。
4老年人平时多动动脑更健康
老龄化趋势让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增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变得年轻而又充满了活力。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年痴呆症存在误解,总认为脑细胞会不断死亡,数量越来越少,所以流行的看法是节制用脑,以避免大脑神经细胞超负荷运转,减少其衰老退化过程。一些医学专家则认为,老人更应多动脑,多运动,这样才能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老年痴呆症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以中国传统医药方剂抑制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很大研究空间,以中药滋补肾阴活血化淤,益气醒脑,健脾润肺对症治疗相信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专家们还建议调理饮食,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生成,从食物中摄入能降低老年痴呆症的维生素B12和叶酸既有效,又安全方便。 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为创造性减退、易倦怠疲劳、健忘、易动怒、疑心大、夜梦难眠、语言能力障碍,甚至性格行为改变等。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12.5%-18%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5 老年人记忆的特点
1.记忆的正常年老化
成人记忆随增龄而发生变化,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生理性变化,可称为记忆的正常年老化。虽然它往往也会给老年人带来不便,但一般说来,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还不致于产生很大影响。老年人记忆的特点和主要变化可归纳为:
(1)初级记忆与次级记忆:老年人初级记忆较次级记忆为好。初级记忆是人们对于刚刚看过或听过的,当时还在脑子里留有印象的事物的记忆。初级记忆随年老而减退较缓慢,老年人一般保持较好,与青年人差异不显著。次级记忆是对于已经看过或听过了一段时间的事物,经过复述或其它方式加工编码,由短时储存转入长时储存,进入记忆仓库,需要时加以提取。这类记忆保持时间长。次级记忆随年老而减退明显多于初级记忆,年龄差异较大。
(2)再认与回忆:老年人再认能力明显比回忆能力好。再认是当人们对于看过、听过或学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眼前,能立即辨认出自己曾经感知过的;而回忆是刺激物不在眼前而要求再现出来,其难度大于再认,因此年龄差异大于再认的年龄差异。
(3)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老年人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减退缓慢,他们对有逻辑联系和有意义的内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或与自己的专业、先前的经验和知识有关的内容,记忆保持较好,说明信息储存的效果在于目前的信息与过去已学过的能否很好联系。意义记忆出现减退较晚,一般到六七十岁才有减退;相反,老年人对于需要死记硬背,无关联的内容很难记住,机械记忆减退较多,出现减退较早,40多岁已开始减退,六七十岁减退已很明显。这些结果也说明不同性质的记忆出现年老化的时间不同,记忆减退是有阶段性的。
(4)日常生活记忆与实验室记忆:老年人对日常生活记忆的保持较实验室记忆好。记忆时时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对于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如:取放生活用品或上街采购东西)和社会交往(如:与朋友约会)等都十分重要。可以看到老年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记忆保持尚好,
虽然,老年人的记忆有减退趋势,但是在减退出现的时间、速度和程度各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说明其中有很大的变异性,有些老年人仍能保持很好的记忆功能。
2.记忆的病理性变化
(1)记忆与躯体健康有关。病理性老化是由疾病引起,属于异常的老化,它往往是某些疾病常见的和较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例如: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表现明显的记忆障碍,它可以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记忆的病理性老化在程度上远远比生理性老化严重,而且往往是不可逆转的。阿尔茨海默病人(老年性痴呆)不但次级记忆受损,而且初级记忆也明显受损。
但是,记忆的正常年老化和病理性老化之间有时难以区分其性质,尤其在疾病早期更难鉴别,因为在记忆年老化过程中,个体差异很大,造成对老化的性质不易及时划清界线。只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和临床上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人不仅仅近事记忆减退,而且远事记忆也发生障碍,并且即使给予提示,对方仍然无法回忆,这表示记忆已全面出现减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记忆减退速度加快,记忆障碍表现日益严重。例如:做饭经常忘记最后关炉火、回家不认得路或不认识熟悉的人等等,严重影响人身安全和干扰日常生活,致使生活无法自理。这时应立即就医,给予治疗。
(2)记忆与心理健康有关。有些精神疾病也会引起记忆障碍。例如:抑郁症患者表现对新信息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所减退,对悲伤的信息记忆敏感性增加,感到无助和无望,而对重要信息却容易忽略,信息加工能力减退,运用有效策略较少,注意力下降,因而严重影响记忆。但这些变化往往并不肯定,而且是可逆的,当疾病治愈后,记忆成绩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