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年,过年期间几轮酒肉后,再加上年后多日风干,好多小伙伴的嘴角承受不住,“破烂不堪”,一串“火疱”。有人认为烂嘴角是上火所致,不用理会自然会好;还有人认为烂嘴角是缺乏维生素,补充维生素方为上策。那么,“烂嘴角”究竟是上火还是炎症?
目录
1烂嘴角不一定是上火
烂嘴角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有的是天气干燥引起的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疱疹,虽然两者都会造成嘴角破溃疼痛,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张敬东主任医师说,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人烂嘴角的表现会有些不同,例如有的只是嘴角处出现了干裂,有的则是在嘴角处长出了水疱,甚至有脓水流出。虽然两种症状都能造成嘴角破溃,但实际上这是两种病症的表现,前者是口角炎,后者是疱疹。
据介绍,口角炎是因为天气寒冷,容易使口唇、口角周围皮肤粘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的感染;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减少,会导致维生素B缺乏性口角炎的发生。而疱疹是患者感染了单纯性疱疹病毒所致,一般病毒隐藏在神经节里不会发病,当劳累体弱、感冒生病后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发病。有些人发病时还会引发神经性的疼痛,比如引发头疼、牙疼等。对于免疫力特别低下的人,或可引发全身的带状疱疹。
张敬东主任医师指出,根据不同症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口角炎多是气候干燥导致皮肤皲裂,因此天气寒冷时需注意预防嘴角干裂,如涂抹润唇膏。如果已出现口角炎症状,可涂一些润肤露来缓解症状,严重的可涂些抗菌素。另外,由于过年期间饮食不均衡,摄入肉多菜少,导致维生素缺乏,此时可口服维生素B2,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吃些新鲜绿色蔬菜等。如果患上的是带状疱疹,则最好不要沾水。疱疹破裂有时具有传染性,此时要注意不要通过亲吻、共用唇膏等传染给家人。疱疹一般两周时间就会自然愈合,若要加快愈合,可服用些抗病毒药物。
“无论哪种原因引发的烂嘴角,都不要用舌头去舔嘴角,因为唾液中的钠氯、淀粉酶、溶菌酶等在嘴角处残留,容易形成一种高渗环境,导致局部越发干燥,从而发生糜烂。”专家提醒说,如果得了烂嘴角,一定要注意休息,熬夜、精神压力大等情况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加病情加重与反复的可能。
2这13种“上火”症状你遇到过吗
13种“上火症状”
1. 水喝少了,感觉要冒火,尿液很黄
这没什么好说的吧?就是告诉你该喝水了。详细说来就是身体由于各种因素缺水,从而导致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感受器将信号报回中枢产生渴感……
2. 吃完东西喉咙痛、有异物感
首先考虑是否过敏,国内最常见的是香瓜以及部分坚果过敏,如果是的话下次注意避免。此外,刚出锅的高温食物加上酒、麻辣的刺激也容易使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吞咽时产生异物感。应注意食物温热入口,并多喝水。此外,因抵抗力下降出现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也会诱发急性咽炎,应当及时就医。
3. 吃了海鲜身上瘙痒
最常见的是海鲜不新鲜了,其中的组胺使人产生不适。顺便说一下,所谓有伤口时要禁食“发物”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对此类食物不过敏的人,做完手术多吃一些卫生的高蛋白食物是有好处的。
4. 吃比萨、瓜子,嘴里会立刻起水泡
这种烤和炒的食物往往太干太咸,一方面过于粗糙划伤口腔黏膜,另一方面形成局部高渗透压脱水造成炎症。
5. 常吃快餐就会有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的病因比较复杂,不过目前认为经常吃快餐的时候,也正是你工作压力大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此时多休息、提高免疫力是根本。另外,快餐中精制谷物、糖分较多,容易造成维生素B2缺乏,进而出现口角炎(双侧嘴角同时出现炎症反应)。而嘴唇外侧边缘出现小泡则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以涂抹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软膏。
6. 一段时间大鱼大肉就会牙龈出血
成天大鱼大肉的人往往蔬菜、水果吃得少,维生素C缺乏会使胶原蛋白的合成出现问题,造成牙龈、黏膜出血。此外,一些肉类、水果(如荔枝)比较容易塞牙,残渣会使得细菌滋生造成炎症,甚至长久下去产生牙石造成牙龈出血。如果自幼牙龈爱出血,最好去医院查查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7. 吃甜食容易长痘痘
痘痘学名痤疮,目前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显示高血糖负荷饮食会加剧痤疮,可能是因为雄性激素水平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皮脂分泌又受雄性激素调控所致。因此,长痘痘的朋友不妨想想最近是否吃太多的甜食了。
8. 一吃巧克力就流鼻血
人体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很丰富,加上黏膜比较薄,遇到干燥等情况就容易出血,敏感的人尤其是儿童需要小心。食物引发流鼻血常常还跟水杨酸或其他有抗血小板作用的成分有关。水杨酸是一种抗凝血的成分,巧克力不但含有大量水杨酸,其中的黄烷醇(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成分)还能增加水杨酸的效果,巧克力中的可可碱、黄嘌呤类生物碱还会升高血压,加上大量的糖就不难解释流鼻血的现象了。除了巧克力,酒、辣椒、咖啡、鱼油也都容易引起流鼻血。此外,非常爱流鼻血的朋友建议去耳鼻喉科做一下检查。
9. 肉吃多了感到燥热口渴
蛋白质消化吸收代谢时会消耗大量的水,同时高蛋白质的饮食会使身体散热增加,营养学上叫作“食物热效应”。
10. 吃涮羊肉明明比吃鱼更容易有反应
不同肉类的脂肪含量、脂肪酸比例都不同,羊肉含脂肪较多,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代谢过程中容易诱发炎症反应,鱼肉则是低脂肪、高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抗感染的作用。我们一般认为均衡的饮食结构中每天应食用畜禽肉类50~75g,也就是不到二两,而涮羊肉的一盘肉常常是八两(400g)……
11. 吃完辣的第二天肛门烧灼
辣椒素受体被辣椒素激活后会产生痛觉,甚至刺激肌肉反应、增加血液流速,虽然不见得是坏事,但比较敏感的人还是容易引起不适。比如结肠细胞辣椒素受体被激活容易造成结肠运动变快甚至拉肚子,而肛门上也是有辣椒素受体的……
12. 宝宝眼屎多是咋回事
成人眼屎多往往是感染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严重的话应及时就医,预防上应注意勤洗手,不要随意揉眼,毛巾经常清洗消毒。如果宝宝眼屎多的话,还可能是先天性的鼻泪管堵塞或是急性泪囊炎,应该去医院确诊治疗。
13. 宝宝容易便秘,吃了中药又拉肚子了
便秘先要考虑膳食纤维是否摄入充足,可以多吃一些青菜,还没有吃辅食的宝宝可以考虑乳果糖等膳食纤维药物。母乳中富含低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这也是喂配方奶的宝宝更容易便秘的缘故。个人反对任何人群吃中药“润肠”。
3上火了怎么办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到底是什么?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分析上火虚实,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4上火了这些水果吃了竟然有奇效
上火吃什么水果
1.山竹
常食山竹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毒的能力。食用山竹的好处还有,夏季气温高,天气炎热,人特别容易上火,而夏季又是山竹上市的旺季,夏季食用山竹,可以起到清热下火的功效。
2.草莓
草莓不仅看着可口诱人,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药物价值。中医认为,草莓可以清暑、解热、除烦、去火。
3.西瓜
中医认为西瓜性凉,营养较高,能清热解暑,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苹果酸、果糖和维生素等营养,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对于上火的人来说还有利于降火。
4.火龙果
火龙果营养丰富,对缓解上火的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5.梨子
梨子润肺止咳,还有降火的功效,能够补水,煮一碗秋梨糖水,不但清热利尿、润喉降压、清心润肺、镇咳祛痰的作用,是上火的首选水果。
6.柚子
柚子是降火水果的最佳选择之一,柚子性寒凉,可以清热降火去燥,有上火症状的朋友可以吃些柚子,达到快速降火的效果。
7.荸荠
荸荠味甘性寒,上火吃荸荠很好,既可以做蔬菜,又可做水果食用,有清肺胃之热,具有很好的清热降火功效,特别是清肺热、胃热,对于肺火引起的目赤不适、痰多,以及胃火旺引起的痔疮、大便下血等均有疗效。
注意事项:有上火症状的朋友不宜吃桃、杏、龙眼、番石榴、樱桃、椰子、榴莲、荔枝、橘子等水果,因为这些水果偏热性,否则会加重上火症状。
5上火都是上的什么火
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肾火——
“上火了!”这是岭南地区人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吃多了“热气”食物,通宵熬夜、加班休息不足、酒喝多了……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容易导致身体“上火”。
多数人上火了只懂得一味喝凉茶,吃清热药物。却很少关注,上火了,上的究竟是什么火?在中医理论中,体内的“火”还有肝火、心火、胃火、肺火、肾火之分。要治体内的这把火,就得对症,才能正确下药。
两把火:真火和假火
“在八纲辨证中,上火属于寒热辨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陈瑞芳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是最为基础的中医理论之一,上火与内热有关。
这里的“火”又可以分为真火和假火。所谓真火,也是真热,通常因为阳气过盛、虚阳上亢引起的,容易出现咽干、口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等典型的症状。假火是虚热的表现,常见五心(手心、脚心、心脏)烦热、口腔溃疡等表症。
真火和虚热常常是一起出现的,症状上会有一定的重叠性,因此,难以光凭表面症状来判断。中医门诊还会结合舌象、脉象、病程等,才能对疾病进行判断。例如真热者常常舌红,苔黄、厚、腻,脉象宏大,滑而数;虚火者通常舌体瘦小,舌红少苔,脉细数。
火从哪里来?体质是根源
中医与西医不一样,很多概念没有对应实体脏器上的解剖学损伤,“火”也是这样一样概念。那火究竟从何而来呢?
陈瑞芳表示,中医又有一个“六气”的经典理论,分为风、寒、暑、湿、燥、火。身体阴阳平衡被打破,六气受损就会转化为“六淫”,出现“邪气”。而“六气皆从火化”,这些病邪都有可能以火的形式表现出来。
导致身体出现邪气的关键是体质,也是火的根源。例如同样吃燥热的东西,阴虚体质者容易上火,而其他体质未必得病。阴虚者只有达到身体阴阳平衡,才不容易上火。
火还与季节有关。比如春季与肝相应,容易肝火旺,夏季心火旺常见,秋季多肺热等。例如肝气郁结的人群,在春季特别容易出现肝火。另外,火还与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相关,出现胃火时,年轻人和小孩容易出现真火,而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假火。
“五种火”食疗方法不同
中医有“五种火”
陈瑞芳表示,上火时,要根据火所在的不同位置,实火还是虚火进行对症下药。除了发病时使用降火药物,容易上火的人群平常可以多食用养阴食物。例如太子参炖瘦肉、西洋参茶等,都是性质较为平和,多数人使用的滋阴药膳。
【肝火】多为实火,可用夏枯草菊花茶降火。
【心火】多为实火,可用灯芯草、柿饼、淡竹叶煮水下火。
【胃火】实火者可多食石膏(豆腐)下火;虚火者可用石斛、沙参、麦冬煲汤养阴。
【肺热】实火者可用枇杷叶、桑叶煮水,吃杏仁;虚火者可适当实用沙参、麦冬、百合等。
【肾火】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经典药方。
“我们通常说的上火,可以细分为五种。”陈瑞芳说: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和肾火,与五脏六腑相应。
【肝火】春季多见,常表现为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胁肋胀痛、眼痛等。多为实火,虚火相对较少。
【心火】夏季多见,常表现为五心烦热、舌尖疼痛、心烦气躁、心慌心悸、睡眠不好、小便黄赤等。
【胃火】实热者容易表现为消谷善饥(容易饿),口臭,大便臭秽、干结;虚热者容易表现为饥不欲食(肚子饿但不想吃),没胃口。
【肺热】秋季多见,常表现为咽喉疼痛、口眼干燥、咳嗽、咳痰。实热者咳声重浊,痰黄稠;虚热者声低气怯,痰少或无痰。
【肾火】常表现为遗精、梦遗,腰膝酸痛。
易上火?比起降火,养阴更重要
许多人一上火,就会跑到凉茶铺喝凉茶,甚至容易上火的人群会将喝凉茶作为“预防”上火的方式,这是不正确的。
陈瑞芳说,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阴阳平衡调节能力,特别是年轻人,身体调节能力好。出现上火了,可以通过多喝水,喝淡盐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凉性食物,帮助身体降火排毒,让“邪有出路”。上火仍旧不退,再考虑药物帮助。而身体虚弱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调节能力差,一旦上火,最好寻求药物帮忙。
“不建议所有人一上火就吃药,也不建议一直不吃药。”陈瑞芳说,体内的火烧得太久太旺,容易损伤阴液,会出现或加重阴虚。阴虚者又容易上火,形成恶性循环。很多阴虚体质一直未能改善者,与没能正确地降火有关。
另外,要提醒的是,有时降火的方式不是一味清热,更要注重养阴。岭南地区阴虚体质的人群多,可以在上火的头1-2天,适当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后期则注重出养阴的药物。容易上火的人群,没上火时不应当吃清热的食物为预防,为应当注重滋阴药膳,才能真正达到预防上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