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早期脑瘫患儿不易被发现,在一些医院能够早期就诊的患儿仅占两成。专家提醒,年轻的家长一定要警惕婴儿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切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脑瘫儿的异常行为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录
1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
、分娩期的因素
⑴难产:可致婴儿头部受伤、颅内血肿等;⑵小儿脑瘫的原因之早产:早产儿体重小、发育不完善,较易发生缺氧和颅内损伤;⑶新生儿窒息。小儿脑瘫的原因如出生时无呼吸,滥用激素催产等均可是婴儿缺氧而致脑损伤。
2、出生后病因
脑部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头部外伤或颅脑内出血,感染引起的高烧或严重腹泻引起重度脱水。这些小儿脑瘫的原因是比较常见的。
3、妊娠期因素
在妊娠过程中,如何导致胎儿缺血、缺氧的因素,均可导致胎儿大脑受损,这也属于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之一。
2如何发现脑瘫儿的异常行为
脑瘫是指孩子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因各种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婴儿神经细胞损伤和坏死)。这些因素包括孕期、生产时、出生后这三个时期的病毒感染、缺血缺氧和外伤等。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症状。
如果孩子有如下表现,则必须警惕脑瘫:睡眠时间过长或者不睡觉;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双手发抖或不停地颤动,大人扶着站起时双下肢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双腿像剪刀一样交叉,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撒尿时把不开;3个月时还不能抬头;6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等。
由于脑组织在婴儿早期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孩子脑部发育的可塑性和恢复能力很强,因此,0至6个月是脑瘫的最佳治疗时期,这一时期如能得到及时治疗,效果最好。
专家提醒,早期脑瘫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被发现,特别是轻型的病人更易被忽视,有的常常被误诊为佝偻病、营养不良。此外,也要警惕中枢神经性协调障碍,它的一些症状与脑瘫很相似,研究发现,这一疾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超过90%的患儿可转化为脑瘫。
3孕妇怎么预防小儿脑瘫
预防小儿脑瘫的方法一、在怀孕前三个月,夫妇应该先到医院做孕前咨询,这是预防新生儿脑瘫的一级预防。孕前咨询的内容包括遗传咨询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等,向医生提供双方的既往病史,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以及一些化验检查,如血、尿的常规化验、血液生化检查和一些免疫学检查。
预防小儿脑瘫的方法二、孕前及孕期平衡膳食和健康饮食是减少妊娠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厌食,同时要避免营养过剩,如高脂、高糖饮食。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早期感冒。力求戒烟戒酒。虽然妊娠的结局是母体、胎儿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科学研究已清楚的证明孕前咨询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预防小儿脑瘫的方法三、在孩子出生前,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还要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zui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也不可以频繁的去做b超检查。
预防小儿脑瘫的方法四、在孩子出生时,分娩过程中,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这是由于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
4小儿脑瘫有哪些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姿势障碍、牙齿发育障、语言工两侧障碍、视听觉功能障碍以及智力障碍是脑瘫儿童将面临的众多危害,会对患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所谓的运动功能障碍就是指脑瘫患儿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姿势障碍是指脑瘫儿童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如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等,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等。
牙齿发育障碍表现在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等。
语言功能障碍是指脑瘫儿童的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状。
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智力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正常的脑瘫孩子约占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脑瘫儿童约占1/4。
5脑瘫日常护理中的细节有哪些
1、日常生活护理
患者室内要保持有良好的通风口,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保持室内的清洁,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檫;患者要定期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等。
2、皮肤护理
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患者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患者,护理人员常帮助患者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3、饮食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应为其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者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喂食时应保持患者头处于中线位,患者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者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者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
4、功能护理
患者动作迟缓,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加强他们的活动量,对他们进行有规律的训练。多与患者交流,对患者多进行表扬,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激发患者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