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位常见死因,因此应积极预防,主要做到自我保健,接受普查和预防诱发因素。那么,如何防止乳癌?请看下面。
目录
1乳腺癌的早期信号是什么
乳房位于体表,病变容易被发现,也便于自我检查。自我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过后的1周内,因为经前期和月经期乳腺会受卵巢内分泌的影响而出现肿胀,乳腺组织易与肿块混淆,同时触摸时会有疼痛而影响检查。
乳房内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特别是质硬、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早期,肿块易被推动;当肿瘤侵犯皮肤或乳腺组织后,活动就会受限。这时如果将乳房轻轻上抬,就可看到皮肤被牵拉而凹陷,称为“酒窝征”;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后,还可出现乳头内陷,乳房皮肤变粗、变厚,毛孔增大,看上去好像“橘皮”,故称“橘皮征”。此外,乳头有血性分泌物或黏液溢出,也是乳腺恶性肿瘤的信号之一,必须及时就诊。
凡自我检查触及到可疑肿块,都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首先请有经验的医生检查,以鉴别是肿块还是乳腺组织(如小叶)增生,必要时可行钼靶X 线摄片、高频B超、磁共振等辅助检查,以帮助鉴别。一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再加钼靶摄片或高频B超,应该80%可以鉴别出乳房肿块的良恶性,但要100%确诊,则必须依赖病理检查,这儿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对乳房肿块进行细针穿刺,找到癌细胞,即可确诊为乳腺癌;找不到癌细胞,应该说大概不是恶性的。
2)住院手术,在手术台上先行冰冻切片,若为恶性,按乳腺癌要求手术;若为良性,局部切除肿块即可万事大吉。
一旦确定乳房内确有肿块,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手术切除,术中进行冰冻切片来了解肿块的良恶性,即使是良性的,切除也是必要的。一来明确了诊断,解除了思想顾虑;二来避免了良性肿瘤将来的恶变。如果冰冻切片报告为恶性,医生则会按乳腺癌要求进行根治性手术。
2乳腺癌患者各阶段的心理问题
1.疾病诊断时及入院后患者的心理问题
乳腺癌患者在疾病诊断时,特别是诊断后,即可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吴燕萍运用《心理健康调查表》对123例乳腺癌患者测试,结果显示:当得知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时,97%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焦虑心理,表现有4种担心:对自己生命的担心;担心治疗后体型改变生存无价值;担心手术后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家庭经济、子女抚养、老人照顾、丈夫负担重等。53.7%的患者表现为怀疑与否认;33.3%的患者出现恐惧;58.5%出现悲观失望。田风贤等对40例患者采用病历分类和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了得知自己被确诊患乳腺癌后的心理状态:92.5%的患者感到震惊、恐惧;75%的患者感到环境陌生而难以适应角色转换;愿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有75%。曾玉丹对28例乳腺癌患者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惊恐、消极、多疑、轻生的心理问题。可见,认识和掌握乳腺癌患者第一阶段的心理问题是作好全程心理护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2.治疗过程患者的心理问题 乳腺癌诊断明确后,其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围手术期则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随着不同的治疗手段出现相应的护理问题。
(1)接受手术治疗的心理问题 手术治疗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将对患者形体造成较大的破坏,使患者为失去第二女性特征而深感悲痛。徐素华对75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忧虑、恐惧者占97.5%,自卑感增强者占93.3%,介意形体美破坏者占89.3%,认为性吸引减少者占73.3%,需骋,了解乳腺与性关系者占80%,担心出任何症状者占62.6%。严翠之报道的不同年龄段对待手术的心理反应为:忧虑、恐惧、自卑增加、介意形体美被破坏、认为性吸引减少、需要了解乳腺与性关系者25-40 岁>40 -70 岁,而关心功能恢复者40 - 70 岁>25 -40岁。为有针对性提供个体化心理护理提供了依据。
(2)放、化疗期间的心理问题 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往往副作用很大,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等,患者往往表现惧怕心理。Word等对38例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治疗完成时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探讨,调查显示:30%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有心慌意乱。田风贤报道:40例患者在化疗中因情绪波动较大而感到焦虑、好发脾气者有33人(77.5%)、因难以忍受化疗副作用反应而产生放弃化疗念头者有25人(62.5%)。
3乳癌找上门,我该如何应战
Step1:调整个人心态,做个“少奶奶”
不论你是什么身份,患病之前从事什么工作。在得知自己患上乳腺癌后,一定是百感交集,不知所错的。然而,慌张和恐惧对于我们来说不会有任何的帮助。我们需要尽快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想办法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就让我们先闲下来,做个“少奶奶”,停下手中的工作,尽量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心情愉快的事和那些以前想做却一直没时间做的事。调整好个人心态的同时,我们就要开始着手第二步了。
Step2:治疗方式的决策
手术——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乳腺癌手术范围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手术适应证范围较广,病灶仅局限于局部或区域淋巴结者,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
乳房手术包括两种方式:保留乳房的手术和乳房切除术。选择手术术式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放疗 ——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量的X射线或是其他放射性物质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手段。放疗均是通过在5~6周的周期中一次次小剂量照射不断叠加而进行的;在每次照射的间隔时间内(至少>6小时)。
化疗——晚期乳癌患者的不错选择
化疗是乳腺癌患者全身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肿瘤部位,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通常有静脉给药及口服给药两种方式。
对于大部分晚期乳癌患者来说,化疗是有效的治疗选择。化疗有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静脉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口腔溃疡、骨髓抑制,所以在化疗期间应当格外注意不良反应的处理。
内分泌治疗——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
相对于化疗而言,乳腺癌所特有的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副作用比较轻微的治疗方式,易为患者所接受,对于敏感的人群,疗效甚至超过化疗。
内分泌治疗可以消除体内残存的癌细胞,并且抵制癌细胞生长所需的激素,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使用得当,可以大大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指哪打哪
靶向治疗是靶向一些对肿瘤细胞生长有重要意义的基因或蛋白,阻断细胞生长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目前,在乳腺癌临床应用中的靶向治疗主要是以HER2 分子为靶点的治疗。目前曲妥珠单抗用于早期乳腺癌推荐的标准治疗时间是1 年,且纳入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国粹精华
这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减轻放化疗的反应,常作为手术、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及作为肿瘤晚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优点是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4如何防止乳癌
(1)自检:所有大于20岁的女性每月应检查一次乳房,绝经前妇女应在月经后7~8天自检乳房,高危妇女应在月经中期行第2次自检。检查时。可站在镜前双手上举过头,使胸肌收缩,这样乳腺肿块、乳腺不对称和皮肤轻度下陷可显现出来;仰卧位时,用手指仔细触摸对侧乳房,但不是用手指去抓。
(2)体检和X线摄片:目前对广大妇女进行了包括体检和X线摄片在内的普查,检出率为0.6%。且80%的患者手术时未发现腋下淋巴结转移,说明在乳腺癌未扩散到腋下淋巴结之前就诊断出乳腺癌,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生存的机会,将有85%的患者至少生存5年以上。
普查中,40%的早期乳腺癌可通过触诊检出,另外40%早期乳腺癌可通过乳腺X线摄片发现。所以建议20~40岁妇女每2~3年检查一次乳腺,超过40岁的妇女应每年检查一次。X线摄片建议40~49岁妇女每1~2年进行1次,超过50岁每年1次,高危妇女每年1~2次。
(3)乳腺超声:区分囊性与实质性肿块时,乳腺超声检查非常有用,普查乳腺癌时,应做为体检和X线摄片的辅助手段。
(4)预防诱发因素:
①提倡晚婚晚育,但第1胎生育年龄最好在35岁以下。
②提倡母乳喂养,预防乳腺炎。
③鼓励患良性乳腺疾病的妇女采用非激素类药物避孕。
④控制体重。
⑤更年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5乳癌病因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1)激素分泌紊乱:所谓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乱。因为在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的妇女。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
(2)生育和授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时间长的妇女多。这说明多生育,多授乳可能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机会。
(3)纤维囊性乳腺病:前面提到过这种病变,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极易转变成为乳腺癌。
(4)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据国外资料,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其女儿亦好发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前,常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