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已经逐渐成为老年痴呆症大国,而人口老龄化是患者激增的关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发病的患者总数近1000万人,到2050年中国老年痴呆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比整个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专家表示,早期有规律的生活能够有效地预防或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老年痴呆。
目录
1患上这病竟不会再得老年痴呆
在晚年患高血压的人很可能会发现,这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研究发现,那些血压读数最高的人最不可能有患有痴呆症。然而,中年时期血压升高被认为会增加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类型的痴呆症的风险,似乎老年患高血压能逆转这种影响。
新的证据表明,高血压对痴呆风险的影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且,该研究的作者说,高血压能帮助90岁以上的老年人防止痴呆症。欧文加州大学的这项研究,调查了90岁以上高龄人群痴呆的风险、高血压确诊的年龄和血压读数之间的关系。
在持续进行的90多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每六个月跟踪调查一次625名退休人员。在研究开始,平均年龄为93岁的参与者并没有痴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是女性。年龄在80年和89岁之间的患者高血压的老年人,与那些血压读数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人相比,他们患痴呆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了。而那些90以上患高血压的人患痴呆的风险更低。结果不受受试者服用治疗高血压服药的情况所影响。
2老年痴呆谁说不可治愈
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0%患这种病,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人属于此病患者。目前美国有5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约占全球此病患者的三分之一。
老年痴呆症初期主要是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但患者的病情恶化较快,最后丧失自理能力。
目前,对于老年痴呆症尚没有决定性的诊断检验。事实上,诊断也只有在死亡后经由脑部研究才能确认,显示脑部存积了一种β淀粉状蛋白的蛋白质。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早期治疗与阿尔茨海默氏病有关的大脑损害能够中止或改变记忆缺失的进程。
这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了早期治疗被称作β淀粉样蛋白斑的损害确实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教授弗兰克拉弗勒说,“我认为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但这些结果给人们带来希望:即有可能在未来5-10年出现针对β淀粉样蛋白斑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氏病表现为两种类型的大脑损害:β淀粉样蛋白斑和神经元纤维混乱。这两种病变都积聚在大脑组织中的学习和记忆的中枢。
许多神经学家相信,β淀粉样蛋白斑的积聚以一种能导致混乱的级联方式引发了疾病的进程。
早期的临床实验已经显示,治疗β淀粉样损害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治疗有效果。但是拉弗勒的研究发现,治疗β淀粉样损害能够阻止级联效应。
“我们发现,当我们从老鼠的大脑中清除淀粉样蛋白斑时,疾病的后期进程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前提是疾病这时还没有发展到很严重的阶段。”
研究人员使用拉弗勒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老鼠进行研究。因为老鼠一般不会患阿尔茨海默氏病,因此将人类的基因嵌入老鼠的基因组里面,让老鼠患上这种疾病。
然而研究人员将抗β淀粉样损害抗体注射进老鼠的海马(位于侧脑室,是同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最重要的大脑组织之一),结果发现:三天以后,淀粉样蛋白斑消失了。而由神经元纤维混乱引起的损害,两天以后就消失了。30天以后,研究人员发现淀粉样蛋白斑又出现了,但是神经元纤维混乱没有再出现。
科学家希望这项发现会使他们很快地筛选出有潜力的药物,看看是否可以减少淀粉状蛋白的产生,但目前还没办法知道是否抑制淀粉状蛋白后,就会阻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3老人没了这功能必患老年痴呆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牙齿几乎全部掉光且不使用假牙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同龄者。
日本的研究小组对居住在爱知县的4425名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牙齿健康状况,并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显示,无法咀嚼硬物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是咀嚼能力强的老年人的1.5倍;不经常去牙科医院就诊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是经常去看牙医的老年人的1.4倍;与拥有20颗以上自身牙齿的老年人相比,牙齿几乎全部掉光且未安装假牙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是前者的1.9倍,而牙齿几乎全部掉光但使用假牙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是前者的1.2倍。
研究人员认为,牙齿脱落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升高,可能与导致牙齿脱落的某些口腔疾病与痴呆症诱因之一的脑梗塞有关联,同时由于咀嚼能力低下,对脑部的刺激欠缺。
4怎么诊断老年痴呆方法
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早期会出现脑皮质的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部分丧失,记忆里轻度减退。然而,这种记忆力减退与老年人一般记忆力减退是有区别的。老年痴呆早期多伴有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减退,通过简单地画一个钟,就可检测老人的视觉记忆图形的重建能力、动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功能、抗干扰能力等。判断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是否减退,对于及时发现老年痴呆倾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画出闭锁的圆(表盘),1分;
2、将数字安置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所有数字都在圆内),1分;
3、按顺序将表盘上12个数字填写正确,1分;
4、将指针安置在正确的位置(指针上是否有箭头?分针是否比时针长?等等),1分。
临床资料显示,画钟试试老年痴呆的准确率达80%~9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画钟试验得4分为正常、3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2分多为中度痴呆,2分以下则已经到了重度了。因此,老年朋友不妨做一下这个有趣的试验,如果不能按质完成,就提示有患痴呆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老年痴呆早期,擅自用药可加重病情
在讲座后的义诊中,说自己经常失眠,还有一点焦虑,最近一直服用安定。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非正常的退化性脑部疾病。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开始时有的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焦虑、多疑,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但要强调的是,老年痴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甚至是“老糊涂”。
因此值得提醒的是,安定等药物虽然可以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但多为镇静剂,如果用量过大、时间过长、不规律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很容易使老年痴呆加重,因此,患有失眠、焦虑、抑郁的老年朋友在使用治失眠、抗焦虑类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另外,在老年痴呆的用药上也要注意,切勿擅自停药,否则会使老年痴呆出现反弹性加重。
5老年痴呆症会不会遗传
流行病学显示5%的老年痴呆患者有明确家族史,那些遗传了突变基因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将表现出痴呆。致病突变基因已被确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已知染色体1、14、19、21与老年痴呆发病有关。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早老素1(PS-l)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早老素2(PS-2)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这些基因的突变将导致家族性老年痴呆的发生。遗传性老年痴呆约占所有发病人数的5%以下,往往在40~50岁就显示出痴呆综合征。
老年痴呆症的主要表现
1、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
2、视空间技能障碍: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运动障碍:无目的的来回走动、到处开门、关门,大小便失禁等。
4、记忆障碍:常常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问题反复提问。
5、书写困难: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甚至写不出自己的名字。
6、精神功能障碍:常常出现狂躁、幻觉、性格改变等。
7、语言障碍:虽然口若悬河,可是听者却不能听清他的话语,口吃而含糊。
8、计算障碍:购物不会算账,严重的连最简单的加、减法也不会了。
9、失用和失认:原来可以熟练地骑车、游泳,病后不会了,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