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湖南卫视明星育儿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高收视。网上关于各位明星爸爸和孩子的讨论也相当火热。作为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好为人父的角色?
目录
1正确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1. 家长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
家长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不容易被不良情绪感染,不容易形成懦弱、自卑的个性以及暴躁的脾气。
李倩的妈妈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在女儿眼里,她是世界上最慈祥的母亲,有什么事情,她都愿意和妈妈讲讲。妈妈不是没有烦恼,只是她觉得,把工作上的烦恼带给孩子,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情绪不佳的时候,妈妈会通过与同事聊天、看看书、想想和女儿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默默流眼泪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等到自己心情恢复后再回家。
为了保持一天的好心情,妈妈会准备好每个人喜欢的早餐,小心维护家里愉快的氛围;下班回家后,妈妈会准备好营养又可口的晚餐,一家人一边讲趣事,一边用餐。
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长大的,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我们绝不可以在盛怒之下,说出“笨蛋、蠢货、没出息、你这辈子算完了”等讽刺、打击、侮辱、谩骂性的语言,这样会使得孩子更加自暴自弃。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应先克制自己的怒火,向孩子问明情况。
2. 给孩子更多自由
很多孩子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想法、做法不被家长理解,或者家长干涉了他的行动自由。如果孩子爱发脾气,家长就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约束得太多,阻碍了孩子成长。
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无论孩子想做什么事情,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孩子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才能锻炼能力、理解事物之间的规则,学会遵守纪律。
3. 教孩子发泄情绪的方法
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冲着远处大喊,弹弹琴、唱唱歌,与好朋友散步、聊天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如果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培养一些特长。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去打扰他,更不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读书、写作业,可以建议他先做点别的事情换换心情。比如看电视、听音乐、写日记,或者读些经典励志的书籍,如《小王子》《小勋爵》《齐天大圣孙悟空》《小红帽》等。
4. 家长做孩子精神上的强者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谁都有不如意的时候,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家长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也比较容易听进去。
每当王小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便发脾气,埋怨自己太笨,接下来便把作业扔到一边,玩游戏去了。那天,王小强又犯毛病了,爸爸给儿子讲了自己的故事:
“爸爸因为高考失利,在乡村成为了一名教师。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爸爸辞了工作,和妈妈一起来到大城市打拼。做棉花生意的时候,爸爸赔掉了所有的钱,可为了生活,不得不去一家玻璃瓶厂打工。在三年时间内,爸爸从普工做到推销员到销售主任,最后升任销售经理,成为了能够左右那个小厂命运的人。几年后,厂子改制,爸爸倾其所有,和另外两个人一起买下那个厂子。接下来几年,经历金融风暴、厂子转产等大变动后,终于有了今天的家业。爸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不怕困难,遇到困难不急不躁,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
听了爸爸的话,王小强觉得自己太脆弱了。从那以后,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想办法,再也没发过脾气。
我们告诉孩子自己的经历,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增强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国外的父亲如何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第一个关键时期: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关键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他山之石】国外父亲参与育儿情况怎么样?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父亲们参与育儿的情况吧,或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异域文化,但对于所有爱孩子的父亲来说都是有所启发的。
1.以色列:传统上重视男性权威,自幼儿园起就实行男女分开教学,这种男女明显区分的情况下并没有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务,工作,男女都一视同仁。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日常风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还有父亲给孩子单独谈心的习俗。
2.英国:英国的男性以重视育儿事业而闻名,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英国的父亲从孩子小时就开始重视教育。
3.德国:德国人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七点半至下午的四五点钟,学校也是如此。随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会,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过这些温馨和睦的时光。德国的父亲大都把亲手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为最大的愿望,家人间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带薪产假,男性也有长达四周的带薪待产假,这一法案是1979年制订的,到现在约有70%的父亲使用了这一假期,挪威的父亲们认为保障育儿是自己的一项权利。
3孩子能吃黄鱼吗
既然黄鱼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那孩子能吃黄鱼吗?其实,黄鱼是非常适合孩子食用的鱼类之一。黄鱼营养丰富,新鲜的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碘等营养素,而且鱼肉组织柔软,容易被孩子消化吸收。此外,黄鱼的肉呈蒜瓣状,碎刺较少,因而非常适合孩子咀嚼。
对于黄鱼,孩子适量吃一些,对其生长发育有好处,但需要讲究烹调方法。家长给孩子黄鱼时,最好采用蒸、煮、炖等方式,不宜采用油炸、煎、烤等方法;也可以把鱼做成鱼丸,这种吃法比较清淡、安全,而且味道鲜美。具体方法是将黄鱼肉剁碎,加入蛋清、盐调成鱼茸;锅放置火上,倒入适量的水烧开,然后将鱼茸挤成丸子,逐个下锅内煮熟,再加入少许精盐、葱花即可。
此外,家长给孩子做黄鱼时可添加蔬菜作为配菜,这样既增加口感又均衡营养,比如炖鱼时,不妨搭配冬瓜、香菇、萝卜、豆腐等食材。但要注意,给孩子做菜时,口味不宜过咸,更不要添加辛辣刺激性调料,鸡精和味精也要少放。
4断奶时抱孩子可以吗
断奶时是可以抱孩子的。
正确的断奶方法应该将婴儿期以母乳为主的饮食逐步过渡到以糊、粥、饭为主,以及添加各种辅助食品至接近成人饮食的过程。正常发育的宝宝1岁左右再考虑断奶,能自然离乳是最好的。一般选择春、秋季节,健康状况良好时断奶最佳。
预防“断奶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合理喂养和断奶后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家长应按宝宝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宝宝特点的喂养方法。如果宝宝已经出现“断奶综合征”,应积极调整饮食,给予每日每公斤体重1至1.5克蛋白质。同时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宝宝会很快获得好转和痊愈。
断奶完全没必要分离母子。传统上“分离母子好断奶”的做法并不可取,很可能非但不能成功断奶,还会影响宝宝生理、心理健康。长时间的母子分离,还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宝,还可能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不愿吃东西,不愿与人交往,烦躁不安,哭闹剧烈,睡眠不好,甚至还会消瘦、生病。另外,许多麻麻断奶后乳房变形及下垂等问题,也与突然间一次性断净有关,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保护乳腺和孩子的方法。
5孩子不把尿多大能大小便自理
婴儿几个月可以把尿?很多妈妈急着要训练宝宝大小便的习惯,其实,浙江省儿保医院儿保科李荣说,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太早的刻意训练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发育。当然啦,如果宝宝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些试试。
而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观点则是:宝宝2岁,再开始大小便训练比较好。
西方专家认为,孩子独立进行大小便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孩子需要感到来自肠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义,理解保持裤子干净和上厕所之间的关系,告诉括约肌“要控制住”,走到卫生间,脱下裤子,然后排泄。因此,西方专家建议父母: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后再开始训练,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给亲子关系带来紧张,也会延迟完成训练的时间。
但是,西方的“不着急”也带来了代价。美国孩子差不多要花掉2000美元的纸尿片费用。最关键的是由于美国孩子非常适应舒适的尿片,因此,许多孩子在排便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加剧了父母的急躁情绪。有统计说大小便训练居儿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因此,一些西方父母开始对这种状况感到不满。于是“婴儿大小便训练”法悄然流行,其实就是中式的把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