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一种专属的对于女性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的疾病,而且现在女性患上宫颈癌这种疾病的概率也是在不断的变大,很多女性患上之后都比较关心的就是费用的问题,那么宫颈癌手术费用是多少呢?宫颈癌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女性对于宫颈癌都有认识什么误区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宫颈癌手术费用
宫颈癌的治疗费用是由多种因素觉得的,首先要看患者的病情,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宫颈癌手术的费用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很难给出患者一个确定的答案,希望患者能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才能确定治疗费用。
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放化疗,但是放化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晚期患者,因为很多晚期宫颈癌患者在通过放化疗治疗后,会引起一些后遗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对于适合做放化疗的患者,放化疗的治疗费用也是不确定的,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放化疗的疗程,不过患者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正规的医院的收费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准收费的。
其实想要以少的费用治愈宫颈癌,患者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早治疗,因为早期治疗并且不太严重,患者只要在手术治疗后能注意日常的护理,宫颈癌很快就可以痊愈的,这也是治疗宫颈癌花费最少的一种方法,希望患者能够在发现病情之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总之,宫颈癌的治疗费用其实还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一般就是检查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几部分组成,而且宫颈癌治疗费用国家还是给予报销的,其实女性患上宫颈癌之后首要关心的问题不是费用,而是找一家正规的医院进行正规的有效的治疗。
2宫颈癌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1、宫颈癌手术后,饮食调养以补气养血,生精填精之膳食,如山药、桂圆、桑椹、枸杞、猪肝、甲鱼、芝麻、驴皮胶等。
2、宫颈癌手术对消化道功能一般影响较小,为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应尽可能的补给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等均可合理食用。当患者阴道出血多时,应服用些补血、止血、抗癌的食品,如藕、薏苡仁、山楂、黑木耳、乌梅等。当患者白带多水样时,宜滋补,如甲鱼、鸽蛋、鸡肉等。当患者带下多粘稠,气味臭时,宜食清淡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白茅根等。
3、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牛肉、甲鱼、赤小豆、绿豆、鲜藕、菠菜、冬瓜、苹果等,也是常见的宫颈癌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
4、宫颈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至关重要,很多患者都是宫颈癌手术后癌细胞卷土重来,致使病情恶化。常规的方法就是术后进行放化疗或是细胞免疫治疗,以杀灭残存的癌细胞。
3女性对于宫颈癌都有认识什么误区呢
1、宫颈癌不能做到预防: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2、依靠自己还年轻,不担心得上宫颈癌,不检查,其实,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
3、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就肯定是癌。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不一定就是得了癌,需要进一步检查。
4、宫颈癌发病时没有症状,一般无法确诊。早期宫颈癌病人的存活几率都比较大。
5、宫颈癌必须切除子宫,术后无法生育,更年期还会提前。因为一般是可以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进行治疗的。
4宫颈癌是否是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泛指由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传播的疾病,这个名称是在197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决定的。根据上述定义,性传播疾病的范围扩大了许多。旧医学名词"性病"主要指梅毒、淋病,软性下疳和性病性肉芽肿4种;而性传播疾病除上面4种之外,还包括非琳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滴虫病、传染性软疣、疥疮,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等等。
既然按传染途径分析,乙型肝炎属于性传播疾病,那么,也可以说宫颈癌是性传播疾病,理由如下:
第一,早婚,早年性交、多次结婚,性生活紊乱,宫颈癌的发病率高。
第二,用阴茎套避孕的妇女,极少发生宫颈癌。
第三,凡有男婴出生后即行包皮环切术风俗的,鼓励一夫一妻制的民族和宗教团体成员中妇女的宫颈癌发生率低。
第四,丈夫性生活杂乱,经常寻花问柳,妻子易得宫颈癌。
尽管宫颈癌的真正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是属于"性",或者说与"性"有关的诱发因素如此之多,因此,认为宫颈癌是性传播疾病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宫颈癌的潜伏期特别长(约10~20多年),不像其他性传播疾病那样,感染后迅速发作,因而难下结论。
5宫颈癌疫苗注射安全吗
目前的宫颈癌疫苗,实际上就是针对HPV病毒的疫苗。因为目前认为99%的宫颈癌和HPV的感染相关,发现这一现象的科学家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如果没有HPV的感染,那么就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所以HPV疫苗就出现了。
疫苗在一般人群中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确认。截至目前,接种HPV疫苗的次数已超过57,000,000,尚未发现使用疫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肌肉紧张、局部水肿、包块、局部皮肤发红、头痛、发热、恶心、头晕、呕吐。部分患者在接种时会发生晕厥,因此,可考虑平卧接种,并在注射后留观15分钟。如果患者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表现符合超敏反应,后续接种需要慎重或终止。
之前观点认为,疫苗不能给超过26岁的人群提供抗体保护,但随着对HPV疫苗的进一步研究,疫苗的保护年限正在放宽,香港防癌协会认为如果超过26岁仍然可以进行接种,即使已经存在HPV的感染也很少会感染疫苗所对应的所有亚型。
美国FDA和CDC建议11-12岁男女性均应常规接种,按照各州法律,此年龄可做调整,最早可9岁。如果12岁仍未接种,则可在13-26岁接种。年龄11-12岁并未开始性生活的人群,在接种后可获得最好的免疫效果。女性既往是否有CIN、VIN或生殖道疣病史,不影响接种。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反应,在9岁接种者中最强,并可最少持续15年。
在美国,FDA未批准年龄超过26岁的女性接种HPV疫苗,但对于个别患者,接种也是可行的(offlabel),这些女性接种疫苗后仍略有获益。
在香港,接种人群的年龄上限可达到45岁。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正逐渐将HPV疫苗接种作为基本免疫计划进行推广,部分州已完全完成覆盖,而港澳尚未达到这一程度,部分疫苗接种仍属于商业活动,两地区卫生经济学政策差异是接种人群年龄范围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此外,年龄越大,接种HPV疫苗后抗体滴度浓度越低,与16-26岁的人群相比,9-15岁接种疫苗后,抗体滴度可达到前一人群的2倍,这也是不强烈建议26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的重要原因。
年龄小于9岁时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接种HPV疫苗效果不佳,因此不建议年龄<9岁的人群接种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