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鼻咽癌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而且得了这个病后治疗也非常的困难,所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在鼻部可以生成一种恶性肿瘤那就是鼻咽癌,鼻咽癌在癌症家族里属于病情比较轻的一种,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毕竟对身体还是有伤害的,专家表示鼻咽癌疾病是可以预防的,现在就为大家介绍鼻咽癌的防范办法。
目录
1鼻咽癌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故发现时往往已属中晚期。
2)耳鼻症状。为最初发现的症状,如鼻塞,鼻衄,耳鸣耳聋等。鼻塞为单侧,鼻衄可为涕中带血或少量出血。耳鸣为低声大鸣响,有耳闷胀塞感和听力减退。
3)头痛和颅神经受压症状。头痛多为单侧、固定、持续、剧烈,有复视面瘫,口眼歪斜,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声嘶,吞咽困难等颅神经受损表现。
4)颈淋巴结转移症状。约有40%以上鼻咽癌患者以颈淋巴结转移灶为苜发症状,特点是无痛,质硬,固定,进行性增大。
(二)实验室检查
(1)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顶、鼻咽后壁及咽隐窝可见到肿物。肿物呈斑块、结节或膜下隆起。浸润性变化时,表面呈灰白色、粗糙、溃疡,有出血。
(2)脱落细胞检查:取鼻咽病变部位表面分泌物作涂片,可找到癌细胞。
(3)活组织检查:取鼻咽部新生物、转移灶的活组织作病理检查,发现癌组织增生。
(4)血清学检查:vca一ica抗体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
(5)x线检查:x线颅底摄片,鼻咽部造影检查等,了解颅底骨质有无破坏,协助检查有无肿瘤侵犯。ct更能精确显示病变。
2防范鼻咽癌的方法
鼻咽癌预防的方法一:避免疾病侵袭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注意保持鼻及咽喉卫生,每日数次漱口,必要时进行鼻咽腔冲洗,避免病毒感染。
鼻咽癌预防的方法二:远离有毒气体
尽量避免有害烟雾吸人,如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等,并积极戒烟、戒酒。
鼻咽癌预防的方法三:及时治疗鼻部疾病
有鼻咽疾病应及早就医诊治,如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口中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作详细的鼻咽部的检查,对鼻咽癌的预防非常重要。
鼻咽癌预防的方法四:增强抵抗力
要注意生活调理,避免体力上的过劳:如重体力劳动,熬夜,过度的体育锻炼等,均可使机体的内环境失衡,抵抗力下降,促使鼻咽癌产生并扩散。
鼻咽癌预防的方法五:合理饮食
合理搭配饮食可以减小罹患癌症的几率。在日常饮食中要多摄入谷物,选择瘦肉,多吃水果和蔬菜。食物要多选吃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增加纤维摄取量, 减低脂肪进食量,保持理想的体重。
3如何筛查鼻咽癌
1.询问病史和肿瘤家族史。这种方法是筛查鼻咽癌最为简便和有效的方法。筛查对象主诉的一些症状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使临床医生加强询问病史和家族史的重要性。特别应注意一些临床表现为鼻咽癌的危险信号,包括:①。鼻塞、涕血;②听觉不灵、耳鸣;③头疼、面部麻痹或疼痛;④应视;⑤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等。有上述临床表现的对象应怀疑鼻咽癌的可能性。鼻咽癌家族成员患鼻咽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人。特别是一级亲属间患鼻咽癌的危险性更高。
2.鼻咽间接镜检查。鼻咽间接镜检查操作较简单,可以直接窥视鼻咽腔,对于诊断鼻咽癌和发现早期粘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对每个筛查对象都应争取做此检查。但此法要求检查者要有熟练操作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以免判断失误。
3.颈部淋巴结触诊。鼻咽癌晚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很高,通常高达60.3%-86.1%,且出现较早。并可发生在耳鼻症状出现以前,有11.05%的患者是以颈块为首发症状的。据统计,在鼻咽癌高发区,颈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约80%为肿瘤;其中约80%为恶性,在恶性肿瘤中又有约80%份为鼻咽癌。所以,筛查时应重视颈淋巴结的检查。颈部淋巴结触论,方法简单l病人无明显不适,且对妨查鼻咽癌病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每个筛查对象都应进行此检查。
4.鼻咽纤维镜检查。由于鼻咽纤维镜镜身柔软,操作方便,有放大的作用,并可在直视下直接咬取可疑组织进行活检。因此,这一检查方法已广泛用于鼻咽癌的筛查,且逐渐成为诊查鼻咽部疾患的常用方法。但此项检查价格较间接鼻咽镜检查的价格昂贵,因此应掌握好适应症。鼻咽纤维镜检查适用于:(1)凡无法用间接镜检查鼻咽者,如张口困难,咽反射极敏感,腭垂过长,软腭和腭垂紧贴咽后壁(检查不合作),小儿,体弱者,颈标强直及卧床不起者;(2)ebv血清学检测符合高危人群(标准详后),间接镜检查阴性者;(3)预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未明者;(4)间接镜检查发现鼻咽部新生物、但病灶细小或部位隐蔽,估计一般活检困难者;(5)临床上鼻咽癌与鼻咽纤维血管瘤难鉴别者。
5.eb病毒抗体检测。多年来人们期望发现一种简便的方法,如取一点血或分泌物即可较准确地诊断或预测某一种癌的发生。当前虽未完全达到目的,但在鼻咽癌方面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即通过检测血清中的eb病毒抗体水平,来预测鼻咽癌的发生。eb病毒和鼻咽癌呈密切相关。其多种抗原抗体水平在正常人与鼻咽癌病人间差别甚大,且平均可早于鼻咽癌病理确诊前16~41个月出现阳性。因此,通过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和抗体变化趋势,对鼻咽癌的发生有预测作用,有可能发现非常早期的鼻咽癌,甚至发现一些无任何临床表现及在间接镜下也未见异常的病人。目前,常规应用于鼻咽癌筛查的指标有vca/iga(eb病毒壳抗原抗体iga)、 ea/iga(早期抗原抗体 iga)、edab(dna酶中和率)。鼻咽癌的检出率与抗体水平有关。
4鼻咽癌有哪些误诊误区
三至五成鼻咽癌有家族史
专家说,鼻咽癌在广东发病率高,但到目前为止,确切的病因仍未确定。经过多年研究,鼻咽癌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化学致癌,如广东人常吃腌制食品,里面含有亚硝酸铵致癌物质,二是环境因素,一般指空气污染,广东人常烧香烧柴等,三是遗传因素,在实验室中可以检测到鼻咽癌的基因定位,有致癌基因一说。此外,不少鼻咽癌有家族病史,目前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一个病区里,46个床位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病例有肿瘤家族史,其中大部分直系亲属患的是鼻咽癌。还有一个依据是,广东人移民到欧美地区,也会发病。一些欧美国家的鼻咽癌患者不少是华人,尤其是广东籍华人。
青少年鼻咽癌常被误诊
无论什么原因致病,鼻咽癌患者都感染了EB病毒,通过验血,检验三项指标可以确诊,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为43.47,这对鼻咽部原发病灶不明显或活检阴性者有诊断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10%~15%的正常人的EB病毒血清也会呈阳性反应,但是EB血清滴度越高,鼻咽癌发病率越高,三项指标都呈现高位时就要进行活检。
另外,鼻咽癌的高发年龄段在45~55岁,60岁以后逐渐降低。同时要注意的是,青少年鼻咽癌误诊率相当高,主要原因是青少年鼻咽癌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医患双方常缺乏警惕,易被忽视。在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的病例不在少数,像小叶的案例,都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家长面对子女出现的症状时,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没有考虑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往往会延误治疗。
据专家介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鼻咽癌早期发现,绝大部分可控可治。他曾经治疗一名6岁的鼻咽癌患者,治愈后该患者目前已经考上大学,后来并无复发。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按照疗程医治,难度并不大,关键还是要尽早发现。目前在广东四会设置了全国首家鼻咽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市民了解和认识鼻咽癌。
他建议,防范鼻咽癌,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的鼻咽炎药物,其二,坚持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定期做血液EB病毒检查可早期发现癌变。其三,发现不明原因的鼻塞、流鼻血,偏头痛,耳鸣等症状在使用消炎3~5天无效后应考虑作专项检查。其四,原籍广东的患者,颈部出现肿块最好第一时间去专科医院检查。其五,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更要留意鼻咽疾病的变化,发现不适及时检查。
另外,尽量少吃腌制的咸鱼咸肉。平时要经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尤其是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士。尽量限制烟酒,少吃煎炸及辛辣食物。
单侧耳鸣是警报
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严重的鼻炎、咽喉炎会导致鼻咽癌。对此,专家强调,鼻咽炎是属于细菌引发的疾病,而鼻咽癌是肿瘤疾病,两者无直接必然联系。在鼻咽炎发病时,会出现鼻塞、流鼻水等症状,甚至会出血,而鼻咽癌在发生并发症时才会出现相似的症状。鼻咽癌从癌细胞突变开始3至6个月就可发展到中晚期,期间,患者会有偏头痛、鼻塞、流鼻血、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伴有淋巴肿块,然而,相当部分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专家指出,鼻咽癌在临床上的误诊可谓五花八门,尤其在医疗和检测条件均不足的农村地区,误诊的情况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几种误诊是,脖子出现肿块,误诊为淋巴结发炎,一些民间的中医把它当作“瘰疬”(俗称大颈泡)去敷药,也有的打消炎针治疗,随后淋巴结转移了,患者误以为有效果,可是癌细胞却没有消失。
第二种是因肿瘤导致的耳鸣误诊为中耳炎。一些医生指耳鸣可能是阴虚导致,但实际上是肿瘤压迫了患者的神经。但其实鼻咽癌往往是单侧耳鸣,或者偏头痛,并非中医所指的双侧耳鸣。
第三种是肿瘤导致的面部发麻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这时患者到五官科检查是无法确诊的,有的医生对肿瘤导致的颈椎问题进行牵引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
同时,青少年患者鼻咽癌的病灶往往比较隐蔽,取活检的部位未必准确也很难确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合验血,检查EB病毒血清就一目了然了。据不完全统计,鼻咽癌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到95%,中期五年存活率是40%~50%,而晚期五年存活率只有20%。专家表示,遗憾的是,几十年来,送到医院的鼻咽癌一期患者只占4%~5%,75%以上都是中晚期患者。
5导致鼻咽癌的因素有哪些
1、增生性病变:鼻咽黏膜出现增生性病变,常被视为癌前病变,这就需要定期追随观察。
2、不良生活习惯:如喜欢进食腌制食物,咸菜,咸鱼等。常吃此类食品者,会使鼻咽癌的发病率增加2—7倍。
3、吸烟:有大量吸烟习惯的人群。
4、病毒: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少数在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EB病毒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和监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估计预后和随访监控的指标。除EB病毒外,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等,也被认为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5、遗传因素:遗传可能是一因素,中国人的鼻咽癌发病率是印度人的30倍,美国人的34倍,日本人的60倍。但鼻咽癌不是一种真正的遗传性肿瘤,而是一种有遗传倾向和遗传易感性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