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有多动症,家长该怎么办?多动症患儿不仅会有行为障碍还会有心理障碍,因此在治疗上时间比较长,在孩子的整个治疗康复期间,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保证患儿的早日康复。那么,孩子多动症不治疗会怎么样?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1多动症的食疗方
参枣桂圆粥
[原料]党参、炒枣仁各15克,桂圆肉10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党参、炒枣仁放入纱布袋中扎口,与桂圆肉、洗净粳米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放入红糖,和匀即可。
[吃法]每天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小麦糯米粥
[原料]小麦、糯米各30克,酸枣仁15克。
[制法]将酸枣仁放入纱布袋中扎口,与小麦、糯米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放入红糖,和匀即可。
[吃法]温热服用,每天1—2次。
[功效]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竹沥饮
[原料]直径约3厘米的鲜竹适量。
[制法]将鲜竹锯成30厘米长的段,在竹段的中间用火烘烤,即有液汁滴出,收集滴汁于容器内,量达100毫升即可。
[吃法]代茶饮用,每次5~10毫升。
[功效]清热化痰,利湿宁神。
2孩子多动症不治疗会怎么样
(1)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的 患儿则会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随着年龄增长,多动症的危害会使多动症患儿因无法自控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多动症的危害会使儿童学习不仅成绩较差,还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常常被老师叫去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
(3)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如果一个班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则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使老师特别恼火,总想让他们留级,甚至把他们开除。这都是由于多动症的危害所引起的。
3治疗孩子多动症家长很关键
首先,父母要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多动症患儿在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准确分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按照医生的要求,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治疗氛围。
其次,要注意控制孩子的情绪。家长在掌握孩子发病规律的基础上,要尽量帮助孩子避免过度兴奋、激动与过度疲劳。
第三,把握良好的家庭教养方法。在孩子治疗期间,家长要理解和关心孩子,克服对孩子简单粗暴、不讲道理以及保护过度、溺爱无边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法。
第四,如果父母有心理障碍,必须与孩子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或者是父母的治疗在先,也就是说先解决父母的心理障碍,再对患儿进行治疗,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正规治疗。一些初次到医院进行诊疗的多动症患儿,往往是用药一个疗程后效果就非常明显,家长认为孩子好了,就不再进行治疗了,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多动症又复发了,再去医院治疗就没有第一次的治疗效果好了。有的孩子这样反复多次,症状越来越复杂,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辍学。所以,在对多动症孩子的治疗上,一定要坚持,并且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教育训练综合进行,治疗效果才会显著。
4多动症患儿常常难以自控
多动症患儿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一些公共场所,他们都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总会有一些不合适宜的行为表现。他们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在课堂上,多动儿经常动来动去的,小动作特别多,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秩序,字写的不好,相近的数字和字母容易颠倒和混淆,而且大多多动症患儿身体协调性差,活动不灵活,运动神经发展比较迟缓。
可能很多人认为,多动症儿童的品质不好,因为他们经常搞破坏。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多动症儿童他们自身也不想成为坏孩子,只是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因而常常做出出格的事情。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的事情,让多动儿做到却很难。比如说,让正常的儿童在座位上坐十分钟,和他们耐心讲道理的话,他们会认真的服从。但是多动症儿童则不然,就算再教育他们,甚至打骂也是无济于事的,他们就是坐不住。家长和老师要对多动儿的这些表现给与理解和同情,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病情所致的,并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
在家里,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很让家长头痛,他们做作业时拖拖拉拉的,必须家长监督才能完成。吃饭和睡觉都是磨磨蹭蹭的:吃饭时边吃边玩,睡觉则翻来覆去的,玩够了才能睡着。他们常常会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但无论家长重复多少次,他们还是很难改掉,这都是因为多动症在作祟。
所以针对多动症患儿的这些行为,家长一定不要发火,要给与孩子理解和同情,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训练孩子,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
5多动症是病吗
儿童多动症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其症状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为主要特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患儿的智力一般都是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有的多动症孩子甚至特别聪明。
儿童多动症的某些症状表现,很容易与正常儿童的一举一动相混淆,他们的区别也不是特别明显。有的孩子出生后就表现的兴奋不安,哭闹个不停,注意力转移的很快;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发展的更加严重;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所好转,到了成人期症状会消失;但有些孩子的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人阶段。
面对多动症的行为表现,很多人会感到疑惑:多动症到底是不是疾病呢?需要治疗吗?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多动症的两个核心问为题——注意力问题和自控能力问题来看。我们都知道,在上学阶段,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每个班级都有三类学生,第一类是特别规矩懂事的学生,他们不但自己努力认真的学习,而且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带动其他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老师的教诲,但这类学生却是少数的;第二类是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不会调皮捣蛋,但在课下却很调皮,老师管不住,但这类也是少数的;第三种就是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异常调皮的儿童,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听从老师的管教,常常扰乱课堂秩序,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
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能力差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表现,同时自控能力的好坏,也是大脑功能、心理素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类型异常的具体表现,那么自控能力差的儿童就是多动症吗?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儿童由于自控能力差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并且造成了行为障碍和学习困难,那就属于儿童多动症的范畴了。
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不良症状和表现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认真的对待,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让多动症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