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中风的高发人群,统计资料显示,64%病例发生在55~75岁年龄段,45岁以下发病的比例占4.4%。因此,55岁以上人群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但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加强预防。中风的致病因素又有哪些呢?中风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目录
1中风的常见征兆
眩晕:呈发作性眩晕,自觉天旋地转,伴有吹风样耳鸣,听力暂时丧失,并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通常历时数秒或几十秒,多次反复发作,可一日数次,也可几周或几月发作一次。
头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太阳穴处,突然发生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时常有一阵胸闷、心悸。有些人则表现为整个头部疼痛或额枕部明显疼痛、伴有视力模糊神志恍惚等。
视力障碍:迅即发生视物不清、复视,一侧偏盲;或短时间阵发性视觉丧失,又在瞬间恢复正常。
麻木:在面部、唇部、舌部、手足部或上下肢,发生局部或全部、范围逐渐扩大的间歇性麻木,甚至短时间内失去痛觉或冷热感觉,但很快又恢复正常。
瘫痪:单侧肢体短暂无力,活动肢体时感到力不从心、走路不稳似醉酒样、肢体动作不协调、或突然失去控制数分钟,同时伴有肢体感觉减退和麻木。
猝然倒地:在急速转头或上肢反复活动时突然出现四肢无力而跌倒,但无意识障碍、神志清醒,可立即自行站立起来。
记忆丧失:突然发生逆行性遗忘,无法回想起近日或近10日的事物。
失语:说话含糊不精,想说又说不出来,或声音嘶哑,同时伴有吞咽困难。
疼痛:多在闲坐或睡眠时发作,一侧手足的肌肉发生间歇性抽筋或疼痛。
定向丧失:短暂的定向不清,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不能正常辨认,有的则不认识字或不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精神异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或异常兴奋、精神紧张,有的表现为神志恍惚、手足无措。
2老年人日常要如何预防中风
1、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4、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鱼类富含不包和脂肪酸,不包和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5、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保暖。应在室内逐步适应环境温度,调节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
6、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3音乐和轻运动能防中风发生
如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患中风的风险可降低80%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不吸烟、保持正常体重、多吃水果与蔬菜、保持正常血压、防止胆固醇水平超标等。
音乐加运动,锻炼效果佳。运动改善平衡能力,可预防老年人跌倒。为避免运动的乏味,添点音乐做背景是好选择。目前,瑞士研究者还发现,配合音乐的运动“防跌”效果更加,能增加运动者的运动速度和时间。
研究人员在为期一年的研究中,观察134位生活在一个老人社区的年长者发现,以钢琴声为背景的运动,对步伐、平衡感以及预防跌倒的效果佳。这些运动包括配合钢琴乐声散步等。
其实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协作共同作业的过程,中风这样的突发状况在身体良好,心境舒适的人那里自然很少发生。而关于音乐和轻运动能防中风发生的情况,和谐的生活状态就很棒。
4轻度中风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1、戒烟,少饮酒: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最难做到的。但无论如何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喝少量低度酒如葡萄酒,对身体有一些好处,但过量饮酒尤其是高度酒对心、脑血管和肝脏肯定是有害的。
2、合理安排饮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
(1) 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食猪油、牛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动物脑、鱼子及贝壳类动物如蟹、蚌、螺等,鸡蛋或鸭蛋每天摄入不应超过1只,血脂增高者每周2只亦足够,植物油用量不宜过多。
含胆固醇较低的食物:瘦肉、鱼类(包括大多数淡水鱼和海水鱼)、海参、海蜇等。鱼类脂肪中含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多吃蔬菜、水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和钙等。维生素C能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维生素B6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抗血栓形成。
(3)节制饭量,进食勿饱,宜搭配部分粗粮。少吃甜食,控制体重。糖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使身体发胖,增加心脏的负担。
(4)限制食盐的摄入,菜肴勿过咸,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即三口之家每月用盐量不超过500克,盐中的钠能增加心脏的负担,使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硬化。钠还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尤其是腌、熏食物(如咸肉、咸鱼、酱菜和咸菜)。酱油和味精等含钠量也很高,应尽量少吃。
(5)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代谢废物也难以排出,如果晨起空服饮一两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有利于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平时还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满足生理需要。
5中风如何进行家庭急救
家庭急救措施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这样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让病人平卧,尽快拨打120。
2、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3、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第三,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第四,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5、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尽快拨打120请救护人员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6、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应防止病人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并可安慰病人。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7、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
温馨提示:
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
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