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本病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全身性病变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其典型临床表现可见腰腹绞痛、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
目录
1男性前尿结石是什么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复发率高。对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尿石症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北方相对少见。我国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提高,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膀胱结石中,原发性结石明显少于继发性结石。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了迅速发展,90%左右的尿路结石可不再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尿石症病人的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及50-65岁。出现第二个高峰可能与女性绝经及骨质疏松有关,2-3%的结石病发生在2-6岁的儿童身上,常与尿路染、先天畸形有关。男:女约为3.1-9.46/1,各地区差异较大,其中男性患上尿路结石约是女性的1-2倍。
尿石症的发病情况,地区差异非常明显。根据北1976年和1980-1983年两次的调查,我国尿结石的发病大致是黄河以北低于14%,长江以南为22-45%,个别省市可达50%以上(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比率)。我国的部分地区是结石高发区,如珠江三角洲,湖南南部山区,山东省胶东地区,河南豫西地区,广西玉林地区,淮河中下游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地区等。
世界上的尿结石多发区有巴尔干半岛,东南亚,澳洲北部,南美洲东北部,美国东南部,非洲北部等。
2患上尿道结石的5大早期前兆
尿道结石的症状表现为:排尿疼痛。体内的结石阻碍尿液排出,因而排尿时出现疼痛。排尿困难。由于结石阻塞尿道所以引起排尿困难,出现尿线变细、滴沥。有时会出现血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及脓尿。由于结石嵌顿于尿道,出现尿道梗阻时,会更加严重以及伴有感染时,可引起严重症状,如剧烈疼痛。四当结石嵌顿于后尿道,偶尔可引起急性附睾炎症状如发烧、附睾肿大和疼痛。
预防尿道结石,应做到以下几点: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冲洗尿路,利于排石。可采取用热水洗澡,促进排石。在肾区进行热敷,促进排石。
如何判断自己患了尿道结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一、患者出现腰腹疼痛;结石引起梗阻时表现为肾区或一侧腹部钝痛或酸胀不适,大都呈间歇性,特别是在活动或劳动可促使发作和加重,如果结石梗阻尿路,会引起肾绞痛。
二、患者出现血尿的现象;在疼痛时常伴随着发生血尿,尤其是肾绞痛发作时,几乎均可见到血尿,在体力活动后可加重。偶有因无痛性血尿而就医者。
三、患者会出现排石的症状;小部分病人有小结石、砂石排出史。尤其在疼痛和血尿发作时。
四、出现尿路感染;发生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出现急性尿路感染时,腰痛的感觉会加重,并伴发生发烧、寒战及血白细胞升高的症状。
五、出现肾积水和急性无尿现象;出现双尿路结石可引起急性无尿,即结石性无尿。
3尿道结石不能吃什么
尿结石是成年人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与膳食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预防尿结石的发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吃的是否合理膳食,
尿结石不能吃什么?
1、能增加尿中钙与尿酸含量的食物
2、减少尿量的食物
3、能损害肾功能的食物也不宜食用
4、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嘌呤类,代谢后可以产生大量的尿酸,不宜长久大量食用。
5、大豆类等高蛋白食物蛋白含量过高,也可代谢后增加尿中尿酸的排出量,不宜长期食用。
6、菠菜等食用后也可使得尿中尿酸含量增多,也应少吃。
专家提醒,患者还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多吃一下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平时要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外观无色或淡黄色,吸收性高钙者限制乳制品、动物蛋白和糖,尿酸高者禁食动物内脏,少吃豆制品。
4尿道结石的诊断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盐类结晶,合并感染时可有脓尿。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平片可以证实尿道结石及其部位,且可同时检查上尿路有无结石(图1)。尿道造影可以发现阴性结石、有无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
2、B超 尿道结石声像图表现为尿道腔内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
3、尿道镜检查 尿道镜能直接观察到结石、尿道并发症及其他异常情况。
4、尿道造影更能明确结石与尿道的关系,尤其对尿道憩室内的结石诊断更有帮助。
后尿道结石可经直肠指检触及,前尿道结石可直接沿尿道体表处扪及,用尿道探条经尿道探查时可有摩擦音及碰击感。
5尿道结石日常注意事项
1、改变尿石形成环境
根据分析,尿石以草酸钙为最多,约占80%。有个别地区,尿酸盐结石也不少。这些结石多在酸性尿液环境中形成。磷酸钙结石(约占9%)则在碱性尿液环境中形成。所以,根据分析结石成分,确定其性质,从而有意识地改变尿液的酸碱环境,对于预防结石的形成及在治疗结石病中均有着重要意义。
2、注意营养和膳食
不要大吃大喝,限制超量营养。因为大吃大喝多为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饮食,这样会增加形成的危险性。平时应多吃些粗粮和素食。如果是结石患者,结石治愈以后,对于草酸盐结石患者,为了预防结石复发,应避免吃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如菠菜、香菇、土豆、栗子、浓红茶、咖啡、巧克力、西红柿、草莓、柿子、杨梅等。如果是尿酸盐的患者,应注意尽量少吃含尿酸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红茶、咖啡、巧克力和花生等。磷酸钙结石的患者,少食含钙较多的食物,如牛乳等。
3、多饮水
养成饮水习惯。多饮水可增加尿量,稀释尿中的结晶,使其容易排出体外。同时,即使已形成的细小结石,也可及早把它从尿中冲刷出去。有学者指出,最好每天饮水2500毫升以上,维持尿色清淡。如果当地的水源含钙量较高的话,更应该注意先经软化后再饮用。最好饮用磁化水。
4、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由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造成的尿路感染最易诱发结石,这些细菌能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尿变为碱性,因而尿酸盐易于沉淀而形成结石。同时细菌及其引起的脓块、坏死组织也可做为结石的核心而慢慢形成结石。
5、治疗引起尿路结石形成的某些原发病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甲状膀腺腺瘤、腺癌或发生增生变化)会引起钙磷代谢异常而诱发磷酸钙结石。为此,患者应首先治疗甲状旁腺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