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大学综合肿瘤中心卡洛林·约翰顿教授通过《英国医学新闻》指出,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对此过于悲观,接种宫颈癌疫苗以及巴氏涂片检查,让人类完全能通过早期发现癌变,进行治疗。不过专家也说,女性朋友对宫颈癌还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愈率。下面来了解一下女性需警惕宫颈癌六大误区,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宫颈癌不必每年查
宫颈癌不必每年查
25—49岁可3年一查,50岁以上5年查一回
编者的话:子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二高发恶性肿瘤,中国每年约新增10万名病例,占全球病例的1/5。4月23日,中国癌症基金会举办的“第九次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上,多名专家讲授宫了颈癌的防治知识。
中国的癌症态势不容乐观。从1998年到2007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每年1.2%和1.0%的速度上升。其中宫颈癌已经成为女性第二高发的癌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报告,全球每年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目前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有10万,占全球病例的1/5,每年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宫颈癌是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有许多方案具有良好的控制前景。
HPV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大病因。我们发现,中国15—55岁妇女HPV感染率约13.2%,其中20—24岁年轻女性为15.5%,和45—49岁妇女的发病率差不多。
但我们也发现,很多女性对此过于敏感,恨不得每年都去做宫颈癌检查,这其实没有必要。我们建议筛查主要在30岁或以上的女性中展开,现有的组织性筛 查计划中,年龄小于25岁的没必要检查。50岁以上的女性,可5年筛查一次;25—49岁间的女性,可以3年筛查一次。任何年龄都不推荐每年筛查一次。此 外,如果连续2次宫颈涂片结果为阴性,65岁以上女性则不需要再筛查。
2女性需警惕宫颈癌六大误区
误区1:宫颈癌无法预防。
解读: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安东尼·奥皮派丽认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特别是2006年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更是能为阻断此癌症的发病立下汗马功劳。1月23日,美国癌症协会出台新指南,建议9岁以上的女性都应该接种宫颈癌疫苗,同日,英国政府也发表声明,12岁以上的女性都将列入疫苗接种的计划人群中。
误区2:既然疫苗能预防宫颈癌,那么接种后,即使不用安全套,也不会得癌症了。
解读: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3:自己还很年轻,不用担心得上宫颈癌,根本不用检查。
解读: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多久接受一次则须咨询医生。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做巴氏涂片检查。
事实上,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巴氏涂片检查都仍然很有必要。
误区4:妇科检查就是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就肯定是癌。
解读:巴氏涂片检查从子宫颈收集细胞,然后送到实验室测定;而妇科检查,是医生对子宫颈和其他附件的物理检查,并不一样。不过,它们对于早诊断都很重要。
此外,如果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不一定就是得了癌,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检查或者有关癌细胞的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相反,如果有诸如出血、疼痛的问题,即使巴氏涂片检查结果正常,也应进一步治疗。
误区5:宫颈癌发病时没有症状,因此一般确诊后只能等死。
解读: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歇期出血都是宫颈癌的信号,其他还有异常排泄物或盆腔局部痛等。
早期宫颈癌病人的存活几率都比较大。此外,宫颈癌复发大多是在治疗后2年内,一旦熬过5年,复发危险就很低了。
误区6:得了宫颈癌,必须切除子宫,不过术后无法生育,还会让更年期提前。
解读: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但并非唯一选择,子宫锥形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都能避免切除子宫,而且可以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女性病人做妈妈的权利。
当然,切除子宫后,由于没有切除决定女人生理特征的卵巢,因此,更年期提前的情况并不普遍,患者没必要太担心。
3炎症到宫颈癌过程竟如此简单
女人都害怕宫颈癌,但是事实上宫颈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很多宫颈癌都是由各种炎症发生的:(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一些常有的阴道炎困扰女性的日常生活。(这个时候是最好治疗的!)症状有:白带有异味、多、黄等一些症状,炎症虽小,但不治不行因为时间一长就会让妇科炎症蔓延。而蔓延之后就极有可能变为宫颈癌,其实炎症到宫颈癌的过程是非常简单的。
第一步向上蔓延就引起宫颈炎,因宫颈没有痛感神经(请注意宫颈没有痛感神经!!!)这个阶段,女性是没有感觉的,还以为只是普通炎症。
第二步它就会慢慢形成(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粘膜炎)
第三步发生炎症而没有有效治疗的宫颈特别容易感染HPV病毒,高危到一定的值,后面就是宫颈癌!
所有的宫颈癌都是宫颈炎到宫颈糜烂一步步恶化造成的。别让宫颈癌的三部曲离你越来越近!因为,它起初只是最好治愈的阴道炎而已。
4宫颈癌会传染吗
癌症怎么会是感染性疾病呢?宫颈癌就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宫颈感染的这种病毒是一种被称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病毒,感染上HPV后,大部分女性能自身清除,然而,近10%的女性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HPV,HPV与DNA整合,改变宫颈表面细胞的性质,慢慢侵蚀正常的宫颈。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豪森证明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病源,为预防宫颈癌打下了基础。
宫颈癌与感染HPV有关
恶性肿瘤与病毒有关,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都进行过研究,包括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疱疹病毒和HPV与宫颈癌的关系,白血病毒与白血病的关系等。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超过2/3的宫颈癌病例是由病毒HPV16型及18型引起;对1050名妇女的研究证明,在印度、菲律宾、印尼、泰国,90%以上患宫颈癌的妇女都感染了HPV;中国香港对332名妇女阴道涂片异常的研究证明,感染HPV的比例为40%。而20~24岁,40~44岁女性是感染HPV的高峰,宫颈癌多数在50岁左右发生,从感染HPV高峰年龄段到宫颈癌高发年龄段,大约走过了10年以上时间。HPV感染者体内抗体出现高峰的时间,一般是在感染后6~12个月,感染后6个月的病人疣细胞切片可看到大量病毒。病毒可通过摩擦与接触传播。
传染多通过性接触
因为HPV病毒有传染性,宫颈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男女之间的性接触,因此也是性传播疾病。在女性第一次性交后的第一年,感染率约为百分之三十;四十岁的妇女,感染率约为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绝大部分的性传染病,是性伴侣越多,发生率也越大;但宫颈癌不同,即使只有单一性伴侣,第一次性行为,只要有性器官接触,就存在被感染的机会。
5哪些人应提防宫颈癌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
资料显示,99.6%宫颈癌因HPV感染引起。
2、多性伴侣: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性伴侣数≥10个者在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占36%,说明多个性伴侣与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因为精子进入阴道后产生一种精子抗体,这种抗体一般在4个月左右方能完全消失。如果性伴侣多,性交过频,则会产生多种抗体(异性蛋白),所以更容易患宫颈癌。
3、早婚多育者:
北京市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报告显示,20岁以前结婚的患病率比21—25岁组高3倍,比26岁以后结婚者高7倍。同时宫颈癌的发生率随产次增加而递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妇女高10倍以上。
4、年龄:
20岁以前的女性患宫颈癌概率较低,20—50岁宫颈癌高发,5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总的来说,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去年北京友谊医院确诊宫颈癌9例,年龄主要在34—48岁,其中40岁以下者占33.3%,40—48岁者占66.6%。
5、宫颈不典型增生者:
特别是中度和重度患者,若不积极治疗,也可能转化为宫颈癌。
此外,口服避孕药、吸烟及低收入者也是宫颈癌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