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转移早的恶性肿瘤疾病。与日常生活和年龄有很大关系,患者多为老年人,但是近几年,前列腺癌有年轻化的趋势。早期发现尽早诊断、治疗很重要。那么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有什么啊?如何诊断前列腺癌呢?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请继续往下看吧!
目录
1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有什么啊
1、性活动因素。青春期性活动开始较早、性活动次数频繁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大,而失去性生活能力的年龄越晚越危险。手淫与前列腺癌也有相关性。另外,有性传播疾病或性伴侣过多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更高。
2、荷尔蒙因素:绝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细胞表面有男性荷尔蒙的接受器,而失去男性荷尔蒙的刺激,前列腺癌细胞就会萎缩退化。可以这样说,男性荷尔蒙分泌越多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多。也因为这个原因,从小被阉割或睾丸发育不良的人不会得前列腺癌,但是相信没有男人愿意用这种代价来换取自己远离前列腺癌。
3、营养因素。高脂肪饮食是诱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红色肉类的危险最大。亚油酸常与前列腺癌有关,而来源于鱼和奶制品的脂肪则影响较小。前列腺癌与总脂肪、胡萝卜素、硒、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摄人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特别是视黄醇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4、年龄因素。前列腺癌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95%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在45~90岁,平均是70岁。从50~85岁,每增加5岁为年龄段的发病率比前一年龄段升高21%~65%。前列腺癌正趋向年轻化发展。
5、遗传因素:血亲中有前列腺癌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机会就比一般人高;换句话说,约有9%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
6、化学因素。前列腺癌与镉元素有关。镉元素是工业污染中常见的重金属,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主要是吸烟和职业接触,长期从事化工、染料、橡胶及印刷等职业者,接触镉元素的机会增多,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也较大。
7、感染因素:长期、慢性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也会大大增加前列腺癌光顾的机会。
2如何诊断前列腺癌
一、超声波检查
借助插入直肠的特制超声探头,可描出前列腺的切画面,反映照出病变的范围。近年来B型超声直肠探头已发展成三维双聚焦的图像,诊断价值得以提高。前列腺癌在超声检查中内部呈不均匀反射,出现光团、低回声区域或群状光点。晚期前列腺癌,包膜反射不连续,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提示有局部浸润,并可根据被膜外浸润程度作分级诊断。这就可以客观地显示前列腺的增大程度和研态。因本检查为无痛、无创伤性检查,故可用于早期诊断。
二、CT和MRI检查
由于分辨力因素及断层的原因,对早期较小的前列腺癌症往往诊断意义不大,但对确定局部肿瘤浸润及晚期局部淋巴扩散有帮助。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帮助选反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
三、直肠指诊
因前列腺癌好发于前列腺的后侧叶包膜下腺体,故直肠指诊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重要意义。检查时应该注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不规则结节,前列腺体积扩大程度,中央沟情况,腺体活动度、硬度及精囊等情况。若指检时,在前列腺癌的可能。患者多在50岁以上。一般来说,前列腺癌硬结区坚硬如石头,高低不平,中央沟消失,腺体固定,甚至侵犯直肠壁。但差异很大,浸润面积大,间变的病灶可能相对较软。检查时需加以注意。
四、实验室检查及放射免疫检查
1.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此法的检查准确率较高,有报道达86%,但因前列腺按摩可能引起前列腺癌扩散,因此不宜作为临床常用方法。
2.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PAP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较ACP高。但自从PSA检测应用以后,已被取代。PSA是由前列腺上皮产生的一种糖蛋白酶,正常人血清PSA小于5μg/L,当大于10μg/L时,要考虑前列腺癌的可能.PSA已成为诊断前腺癌的敏感指标。但因其特异性不高,临床运用上受到限制。近来年研究游离PSA的百分比测定,较PS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所提高。
3.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 前列腺癌时两者均有升高,尤其以ACP对诊断前列腺癌较为敏感,65%有远处转移者ACP升高,无远处转移者20%有ACP升高。若采用放射免疫测定ACP,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阳性率达73.7%。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其阳性率也升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的病情发展。但ACP测定可能产生假性和假阴性,同时不能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后24小时内检查。应该予以注意。
五、前列腺穿刺抽吸活检
前列腺癌的最终依赖于病理诊断。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作前列腺内硬结穿刺活检,即可作出早期诊断。原始的手指导引前列腺穿刺,由于有时穿刺位置不够准确,阳性率不高。近年来应用B超导引前列腺穿刺,准确率大大提高。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准确率可达86%,经直肠前列腺穿可达80%~95%。
六、X线检查
(一)造影检查
1.淋巴造影 对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价值,对推测前列腺癌淋巴转移情况、判断预后及拟订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据报道准确率可达86%。但由于经足背淋巴造影不能显示淋巴转移最早的闭孔及髂内淋巴结,同时造影时显示1cm以上充盈缺损才能确诊转移。对微小转移灶难以显示。故此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
2.静脉肾盂造影 对了解上尿路的情况很有必要,并可提供前列腺癌扩散的线索。排尿后的X线片可无创地显示残余尿量。如显示上尿路有积水,则提示前腺癌已到晚期,影响膀胱三角区双侧输尿管口的尿液引流。
3.前列腺造影 经会阴穿刺至前列腺注入乙碘后摄骨盆片,可显示整个前列腺,能从中发现前列腺内孤立的、用手指触不到的结节。方法为:局部消毒麻醉后,在手指导引下,由会阴穿刺到前列腺,先注入乙碘油0.2ml后摄骨盆片,确定穿刺在前列腺内后,注入乙碘油2~4ml。因为一次穿刺多数只能显示一侧前列腺,故需同一方法作另一侧前列腺造影检查。
(二)骨骼系统及肺部X线摄片
因前列腺癌常有骨转移及肺部转移,故胸部及骨骼的X线检查对癌症的分期十分重要。虽然全身任何骨骼均可转移,但骨盆和腰椎是早期转移最常见部位。骨骼系统摄片检查应包括骨盆、脊柱、肋骨、股骨、颅骨等,X线片显示成骨或溶骨表现。全胸X线片对肺部转移有判断意义,X线片往往显示块状阴影或粟粒状阴影。
七、放射性核扫描(ECT)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它比X线片发现骨转移时间早半年左右。对隐性骨转移特别敏感。在病人的随访及预后方面,连续骨扫描比X线或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
3西医治疗前列腺癌的常规方法
1、体外适型放射治疗(EBRT)
是一种将外照射治疗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新方法,通过提高前列腺部位的最大照射剂量同时减少前列腺周围组织的照射剂量,可减少传统体外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2、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近距离放疗)
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是将放射性粒子经过会阴部皮肤种植到前列腺中,通过近距离放射线对前列腺癌杀伤,因损伤小、通常不需要其他治疗辅助,也是前列腺癌的治愈性治疗方法之一。
3、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超声引导下将探针通过会阴部皮肤置入前列腺中,然后将零下96摄氏度的液氮注入探针以冷冻并杀死肿瘤细胞。
4、化疗
化疗用于治疗那些对内分泌治疗抵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以期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命。
4前列腺炎会不会变成前列腺癌
其实是不一定的。前列腺炎虽然有引起前列腺癌的可能,但不是必然的。而且也并非所以的前列腺癌都是由前列腺炎引起的,还有其他的原因。
前列腺炎特别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往往很担心会最后发展为前列腺癌,其实只要及时正规的进行治疗可有效的避免前列腺癌的发生。前列腺癌的病因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帮助减少前列腺癌的发生。
前列腺癌的发病因素很复杂,目前已知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饮食、吸烟、肥胖、其他前列腺病变等。
遗传: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率也会大大增加。
5前列腺癌疾病具体危害性都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危害之一:全身损害,由于癌症疼痛会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和精神,长期下去患者的全身状况会日渐虚弱,表现出消瘦乏力,进而出现贫血、恶病质或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的损害症状。
前列腺癌的危害之二:排尿障碍,排尿障碍是前列腺癌的最常见症状之一,约有80%的患者会由于癌灶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尿流偏歪,或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会出现尿滴沥及发生尿潴留。血尿病人只占3%。
前列腺癌的危害之三:转移症状,很多肿瘤晚期都会发生转移,前列腺癌也不例外。约有1/3甚至2/3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初次就医时就已有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骼内、骼外、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及下肢肿胀。血行转移多见于骨骼(如骨盆、骶骨、腰椎、股骨上段等〉和内脏(如肺、肝、脑、肾上腺、睾丸等)。
前列腺癌的危害之四:疼痛,前列腺癌患者约有31%会发生疼痛。常见的疼痛部位以腰部、骶部、臀部、髋部为主,骨盆、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前列腺癌的主要症状,剧烈难忍。可能由于癌灶转移至骨骼或侵犯神经或肾积水、肾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