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饮食习惯的警戒钟。它不再是传统肿瘤疾病的根治手段可以解决的,解决好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是当务之急,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显著的效果。数以万计的惨痛教训是值得我们现代都市人深思的!
目录
1吃出来的口腔癌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上皮癌,因发生部位不同分别被称为唇癌、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口腔如出现以下五个症状,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口腔癌之所以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是无痛的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其引发的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症状虽是口腔癌常见症状,但并不完全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因为,口腔炎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到医院及时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口腔癌——威胁人类疾病的又一重磅杀手,基本基于当代都市生活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它的诊断失败率源于我们低估。正确对待它是我们解决肿瘤杀手的关键一步,只要医患双方能够积极的配合,相信不日就能攻克这一噩耗。
2五种症状要警惕口腔癌
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
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专家指出:口腔癌之所以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是无痛的。
疼痛明显:
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
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症状虽是口腔癌常见症状,但并不完全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因为,口腔炎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到医院及时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3口腔癌晚期患者还能活多久
口腔癌晚期能活多久,是口腔癌患者及家属所顾虑的问题之一,然而对于口腔癌晚期患者能活多久得不到明确的答案,患者的生存期主要是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是关系口腔癌晚期能活多久的最主要因素。
口腔癌晚期治疗方法
中晚期的口腔癌,较适合使用外科手术合并术后与放射线治疗。
放射线治疗是利用癌细胞对幅射伤害修复能力较正常细胞慢的差异,逐渐减少癌细胞的数目,而正常细胞可藉二次照射中隔时间,把受伤的细胞予以修补,如是肿瘤周围之正常细胞组织,就在可耐受高量放射线的情形下完成治疗,癌细胞则可能在治疗结束时仍有极少量残存,这些残存的癌细胞应已无生殖或分裂的能力,最后这些残余的癌细胞将会随著细胞生命周期的结束而消逝。
口腔癌治疗,特别是中医治疗口腔癌,临床效果显著。因为很多口腔癌患者的病变位置较为特殊,西医手术有难度,连放疗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中医临床上治疗的口腔癌患者特别多。
中医基本理论认为,口腔癌是热毒聚集而致,舌上溃疡,乃心经之君火夹毒上炎而成,治疗需要清心火,解热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为治,以求疗效。处方半个月,水煎服用,一天三次。同时服用散剂,以攻毒邪。
口腔癌辨证时除了要考虑心经,还要结合中医的疮疡理论,因为毕竟是癌,还得以“毒”为治疗重点,处方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解毒的重要性,突出解毒这一重点。临床治疗上来说,重中之重就是首先要辨证准确,这个辨证就需要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竭尽全能的逼近病的本质,从而为最有效的处方打下坚实的基础。辨证准确了,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处方用药,这也是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作为基础的。只有把辨证和用药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临床上治疗口腔癌的效果才会好。
4口腔癌的五大种类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份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口腔癌主要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上皮癌。因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
(1)舌粘膜
舌分舌体与舌根,以“∧”字形界沟为分界。紧贴界沟前方排列着轮廓乳头,于张口、用力伸舌时可见,约7~9个。界沟前方为舌体,占全舌的 2/3,为舌的活动部,分舌尖、舌缘、舌背和舌腹。舌体粘膜从舌背经舌缘绕至舌腹向中央收缩成环形,然后与口底粘膜相连。界沟后方为舌根,占全舌的1 /3,属口咽部,在此粘膜上发生的舌根癌属口咽癌的一种。
(2)颊粘膜
颊粘膜包括覆盖口腔前庭颊部和唇部的粘膜以及磨牙后三角区的粘膜。上下唇自然闭合时两唇相接触后缘之后的口腔前庭部分属颊粘膜,此后缘之前外露唇粘膜称唇红,为皮肤与颊料膜的移行部。发生在唇红上的癌肿称唇癌。唇红缘外皮肤上发生的癌肿则称皮肤癌。颊粘膜内侧经呈马蹄铁形的上下口腔前庭沟与上下牙龈相连接。颊粘膜的内后界是翼突下颌缝,此是连接上、下牙槽突后缘的一个明显凸出的皱褶,是口腔与口咽的侧面分界线。磨牙后三角区粘膜是指覆盖在下颌骨升支前缘的粘膜,从下颌骨第3磨牙后方向上延伸至上颌结节。左右两侧与上牙弓第2前臼齿相对的颊粘膜处各有一个小的乳头样突起,为腮腺导管开口,从此导管内长出的肿瘤腮腺导管的肿瘤,不属颊粘膜癌。
(3)牙龈
牙龈指覆盖于、下牙槽嵴及牙颈的口腔粘膜,其游离缘呈锯齿状指向牙冠。牙龈无粘膜下层,与牙槽骨膜紧密相连,坚韧而不能移动。藉此可与有粘膜下组织而略可移动的口底硬腭及颊粘膜分清界限。下牙龈的后界止于第3臼齿与磨牙后三角区的相连接处。
(4)硬腭粘膜
硬腭的骨质部分是由上颌骨的腭突与腭骨的水平部合成。覆盖于上述部分的口腔粘膜即属硬腭粘膜。其外缘及前缘为上牙槽突,后界为腭骨水平部分的后缘,是硬腭与软腭的分界线,亦是口腔与口咽的分界。发生在软腭上的癌肿就划归于口咽癌中。
(5)口底粘膜
口底粘膜呈新月形覆盖于口底肌肉上,其外环与下牙龈相接,内环与舌腹面粘膜相连。其后缘连结属口咽部的前咽柱的基部。口底正中有舌系带将口底粘膜分成左右两半。舌系带两侧各有一小粘膜隆起,为颌下腺导管在口底的开口处。
5容易患口腔癌的人有哪些
口腔癌也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它在癌症中的排名位于第六位,这也就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它的发病率低就忽视它,它也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那么那些人容易患有口腔癌呢?
口腔癌发生于舌、颊、颌骨、牙周组织任何部位。男性的发生率较女性高1至5倍。口腔癌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加有关。40岁后发生率急剧上升。随着世界老龄人口的增加,将有更多的老年人处于发生口腔癌的高度危险之中。其危险随年龄增长急剧上升,由30岁男性的7/10万升至60岁时80/10万。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口腔癌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患口腔癌的危险随着每天吸烟的支数和吸烟的年数而增加。口腔癌发生率的增加与酒的消耗量呈正比。不论是男性或是女性,患口腔癌的危险与饮用葡萄酒的相关性是最低的。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含漱剂中的酒精含量超过25%,则患口腔癌的危险增加;使用时间长且使用次数多,则危险性增加,尤其使用含高浓度酒精的含漱剂治疗口腔白斑,更易使其发生癌变。
食物与口腔癌,据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白斑的发生与喜吃烫、辣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白斑是一种口腔癌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如有白斑,要经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
有了口腔溃疡不要一概轻视,如有可疑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