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寄生于肠道,扰乱肠胃气机,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一旦蛔虫窜到胆道,则会导致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此,一旦怀疑宝宝被胆道蛔虫病折磨,家长应该及时将宝宝送到医院检查,做好打虫驱虫的工作,而对于胆道蛔虫病患儿来说,饮食方面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哦。那么,胆道蛔虫病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目录
1蛔虫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1、胆道蛔虫病: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
①胆绞痛型,最常见,由蛔虫钻入十二指肠壁上的壶腹孔导致胆道口括约肌与胆总管痉挛所致。
②急性胆囊炎,蛔虫侵入胆囊后可因继发细菌感染或因蛔虫进入胆囊导致胆囊管阻塞而引起胆囊炎症。
③急性胆管炎,蛔虫钻入胆管后腹痛不缓解,并出现寒战,高热,提示胆管继发感染而并发急性胆管炎。
典型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
①急性发病,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钻顶痛或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现明显的缓解期。
②常伴剧烈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可呕吐胆汁与蛔虫。
③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疼痛剧烈时腹部压痛并不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
④少数患者疼痛不缓解,后期可继发细菌化脓性感染。
⑤黄疸少见,即使有黄疸也较轻微。
2、蛔虫性肠梗阻: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岁以下,其中2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蛔虫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般肠梗阻表现相同,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3、蛔虫性阑尾炎:可因驱虫不当致使蛔虫钻入阑尾,引起阑尾腔梗阻,由于虫体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对阑尾黏膜的刺激,使阑尾肌层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黏膜损伤,引起急性阑尾炎,若阑尾腔梗阻进行性加重,使腔内压力增大,可导致阑尾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据报道,蛔虫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的发生率为 25%~65%,蛔虫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仅次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在小儿阑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钻入阑尾的蛔虫常为1~3条,多者超过30条,本病与一般阑尾炎表现相似,常于服驱虫药后3~6h出现阵发性腹剧烈绞痛,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可有局限性腹肌紧张。
4、蛔虫性胰腺炎:蛔虫侵入胰管可导致胰管部分阻塞,由于虫体机械性损伤,虫卵沉积与刺激,继发细菌感染,毒素作用,以及胆汁反流等可激活胰酶而引起急性胰腺炎,蛔虫性胰腺炎与一般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相似,常突然出现阵发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继之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上腹压痛,腹肌张力高,血,尿淀粉酶活性增高,继发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者,可出现高热,脉速,血压下降,腹胀及腹部移动性浊音等,如未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5、蛔虫性肝病:少数胆道蛔虫病患者可因蛔虫进入肝脏带入细菌,继发感染形成细菌性肝脓肿,脓肿以肝右叶最常见,左叶较少,可为单发或多发性,其大小不一,脓液中可找到蛔虫和虫卵;脓肿壁上可查虫卵和虫体所引起的异物反应,蛔虫性肝脓肿与一般肝脓肿表现相似,但合并症较多,临床经过极为严重,容易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还可出现胆管炎,胆道出血,脓毒败血症,脓胸,膈下脓肿等,病死率可达80%左右。
6、蛔虫卵性肉芽肿:蛔虫卵性肉芽肿多位于腹腔脏器的表面,表现为发热,腹部隐痛,腹部包块,临床较少见,因无特征性表现,诊断较困难,文献报道的病例均为手术活检确诊,本病容易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腔肿瘤等。
7、蛔虫性腹膜炎:蛔虫可经小肠或阑尾等腹腔脏器穿孔进入腹膜腔,由于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导致腹膜炎,有报道肠蛔虫病所致外科合并症中腹膜炎占12.75%,其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化脓性腹膜炎相同,主要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发热,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腹部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
8、蛔虫性脑病:本病主要见于幼儿患者,蛔虫分泌的脂肪醛,抗凝素及溶血素等物质,吸收后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称为蛔虫中毒性脑病或蛔虫性脑病,出现头痛,兴奋性增高,精神不振,失眠,还可有智力发育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癫痫,脑膜刺激征,昏迷及瞳孔散大等,蚴虫若经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可形成脑栓塞及脑局部病变,驱虫治疗后症状可迅速减轻。
查看详情>>2蛔虫病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驱除人体肠道内的蛔虫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发现,治疗肠蛔虫病患者,对易感者定期查治,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及农村居民等,抽样调查发现感染者超过半数时可进行普治,在感染高峰后2~3个月(如冬季或秋季),可采集体服用驱虫药物,驱出的虫和粪便应及时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不放牧猪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查看详情>>3蛔虫病患者饮食禁忌
1、忌吃甜食。甜的食物食后可造成湿热内蕴,是发生蛔虫病的一个诱因,故小儿必须少吃过甜的食物;
2、忌吃油腻食物食入过分油腻食物可阻滞脾胃,使其运化失调,积湿成热,为寄生虫在体内生存创造有利条件,故不要过食肥肉、鸡汤、羊肉等;
3、忌吃生冷饮食生冷食物最易损伤脾胃,造成运化失调,故小儿应禁忌过食冷饮,如冰淇淋、冰糕、冰冻饮料等。在气候转冷之季,特别是北方,冻梨、冻柿子等都应禁食;
4、忌吃油炸、香炒食物小儿在吃了油煎、油炸及香炒的食物后,出现腹痛现象,是由于这些食物进入胃肠后,引起寄生虫躁动不安,反射作祟的结果,导致腹痛。故烤羊肉、炒花生、炒葵花子等应禁食。
4肚子有蛔虫吃什么药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2血常规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出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进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厌食、腹痛、体重下降等应注意患蛔虫病的可能性。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或有粪便排出或吐出蛔虫史者,均可明确蛔虫病的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2、辅助检查
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对直接涂片阴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效果更好。
治疗蛔虫病的药物主要有:
(1)阿苯达唑:是广谱高效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虫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糖原耗竭与腺苷三磷酸生成减少使虫体麻痹驱蛔虫作用较缓慢常于用药后2~4天蛔虫才从粪便排出严重感染者需多次治疗方可治愈治疗过程中可因蛔虫躁动而并发胆道蛔虫病阿苯达唑对成虫蚴虫及虫卵均有杀灭作用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剂量为400mg(200mg/片)顿服或l天内分2次服可于驱虫后10天重复给药1次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0%多于服药后2~3天出现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口干食欲下降及乏力等可于48h内自行消失有癫痫史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2岁以下幼儿禁用本品。
(2)甲苯达唑:本品为广谱驱虫剂对蛔虫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与阿苯达唑相似用法为2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可达80%;或100mg/次3次/d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可达95%以上不良反应少仅少数患者出现头昏及轻微胃肠道反应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孕妇禁用2岁以下幼儿不宜服用本品与左旋咪唑的复合制剂甲苯达唑/ 左旋咪唑又称复方甲苯达唑(速效肠虫净)每片含甲苯达唑100mg左旋咪唑25mg成人2片顿服可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该药为广谱驱线虫药可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引起蛔虫痉挛性收缩而麻痹安全排出体外驱虫作用快剂量为500mg儿童剂量(基质)10mg/kg体重顿服虫卵阴转率超过90%不良反应轻微。
(4)哌嗪(piperazine):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阻止蛔虫肌肉神经传导有毒性低疗效好安全范围大等特点剂量为3g/次1次/d连服2天或3天;儿童为 80~150mg/(kg?d)分2次服或晚上顿服连服2天服药后排虫率超过90%严重感染者可连续用药3天或4天1周后还可重复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常不必处理而在短期自行消失过量服用后可有肌无力或四肢肌肉强直过敏性紫癜血清病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
(5)左旋咪唑:左旋咪唑可抑制蛔虫肌肉中琥珀脱氢酶活性导致肌肉能量产生减少虫体麻痹而被排出体外剂量为150~200mg儿童为2.5mg/kg体重顿服服本药后偶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故应慎用。
(6)伊维菌素:本品是阿弗米丁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属大环内酯结构可抑制蛔虫神经肌肉信息传递导致虫体麻痹因而有驱虫作用口服吸收好半衰期为12h其代谢产物于2周内从粪便排出用法为100μg/(kg?d)连服2天治愈率近100%不良反应很少。
近年用哌嗪或吡喹酮等治疗蛔虫的疗效也较好粪便检查虫卵阴转率超过80%有报道达100%苦楝根皮提取的川楝素和使君子仁也有驱虫作用。
蛔虫病的并发症的治疗:
(1)胆道蛔虫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解痉止痛驱虫或纤维内镜取虫为主解痉止痛常用阿托品1mg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必要时可用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口服食醋100~200ml也可缓解疼痛早期及时有效使用驱虫药物可防止复发减少严重并发症近年有报道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剂在止痛治疗的同时也可驱虫也有用阿苯达唑加维拉帕米治疗达到迅速止痛与完全杀虫的显著效果内科治疗24h无效或病情加重;胆道蛔虫嵌顿者需外科手术治疗也可借助于内镜紧急取虫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有发热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性感染应适当加用抗菌药物。
(2)蛔虫性肠梗阻:按照一般肠梗阻治疗原则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不全性肠梗阻者腹痛缓解后服豆油或花生油可松懈蛔虫团然后再驱虫治疗如积极内科治疗1~2天无好转不完全性肠梗阻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3)其他:并发蛔虫性阑尾炎肠穿孔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单发性肝脓肿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5蛔虫病传播途径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此时孩子由于会行走,活动范围扩大,而父母对孩子也开始放手,孩子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卫生的东西,而感染蛔虫病。那么,孩子是如何感染蛔虫病的呢?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种虫卵能在土壤中生存5年,一般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生拌蔬莱和盐水泡菜都不能杀灭虫卵。人如果吃了带有成熟虫卵的食物即可得病。小儿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更易得蛔虫病。虫卵被吞人体内后,孵化发育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并不能立即发育成成虫,必须在体内经过一番“旅行”,它首先是侵入肠壁,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内,以后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喉部,再进入到胃,最后在小肠内定居而发育成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就这样小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蛔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