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银白色鳞屑,易于复发且无有效预防方法的皮肤病,小孩子老人也会得银屑病,不过,青壮年得病比老幼多,男比女多。中医又有“松皮癣”、“干癣”等病名,大多数患者冬季发病或加剧,夏季自行痊愈或减轻。银屑病是如何引起的?银屑病的分型及特点?一起来看下。
目录
1银屑病是如何引起的
1.遗传
根据临床所见,本病常有家族史,并有遗传倾向。国外曾报告有家族史者30%~50%,甚至有个别人强调达100%。国内报道有家族史者为10%~20%左右,关于遗传方式,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率,亦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遗传者。双亲之一患银屑病,其后裔发病率较健康者子女高3倍之多,若双亲皆患银屑病,其后裔发病率更高。
近年来发现组织相容抗原(HLA)与银屑病明显相关性。国外报道银屑病患者HLA-B13、HLA-B17的抗原频率明显增高,但亦有报道银屑病患者HLA-B3、HLA-CT7、HLA-W6增高者。我国银屑病患者除HLA-B13、HLA-B17抗原比正常组明显增高外,而HLA-DR7、HLA-A19、基因频率也增高。HLA-BW35、HLA-DR9、HLA-C7、HLA-DQ基因频率降低。目前认为银屑病受多基因的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感染
临床实践证明银屑病的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腺炎有关。有6%的银屑病患者有咽部感染史。我们发现很多儿童的银屑病与扁桃腺炎有密切关系。例如有一位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同时患急性扁桃腺炎,病情控制后,有三个人发生了银屑病。这种病人用抗菌素治疗有效。摘除扁桃腺后,皮疹可有明显好转或消退,说明感染是银屑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有人证实在棘细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但也有人否认其存在。有人在逐鼠身上进行接种,有类似本病的皮损出现,并在其组织切片中发现包涵体。但其发病率仅占7.5%,有人在鸡胚胎上进行实验接种,其成功率为86.7%,本病细胞核分裂旺盛。脱氧核糖核酸(DNA)增多,因此病毒学说似有一定根据,但至今尚未能培养出病毒。
最近国内刘正玉等人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银屑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检测了86例银屑病患者血清HCMV特异性抗体IgM、IgA和尿HCMV-DNA阳性率。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人尿中HCMV-DN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活动性HCMV感染,其发病与HCMV活化有一定关系。
3.代谢障碍
对银屑病血液化学,皮肤组织化学和皮肤病理生理的研究,未能获得有意的成果。过去有人认为银屑病的发病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关。目前关于本病的病因已不能认为由类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而多从酶代谢的改变来进行研究。在正常人的表皮内有四种酶,而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内则缺少其中二种,皮损治愈后,其中两种酶又重新出现。已知银屑病的皮损内缺乏环磷腺甘(cAMP)这是一种表皮抑素(Epidermal chalone)可抑制表皮细胞分裂,保持细胞生长和消失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cAMP有激活磷酸化酶的作用,因而也影响糖原的代谢。如表皮糖原增多,可引起表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转换率增快。但是银屑病的代谢异常是多方面的,并非仅有cAMP缺乏,而在皮损表面内环磷乌苷(cGMP),游离花生四烯酸,多胺类等增加对表皮细胞增殖也起重要作用。
但值得提出的是有的学者认为在决定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中,cAMP与cGMP的比例非常重要,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不全和糖原积蓄的原因是由于低cAMP和高cGMP,但未被完全证实。
此外腺苷环化酶的活性在银屑病中表现异常,肾上腺素对此酶的刺激反应很低,但对前列腺素E2反应较高,因此银屑病的表皮细胞膜β-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是降低的。而前列腺素在调节环核苷酸也起重要作用。环核苷酸对细胞的增生反应是直接对细胞高分子物质的合成发生调节作用。也就是cAMP直接调节DNA的合成,所以cAMP对细胞分裂和酶的生成发生直接作用。
4.免疫功能障碍
银屑病与免疫的关系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临床上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氨甲喋呤(MTX),乙亚胺环孢素A等治疗本病效果显著。银屑病患者存在多种局部或系统性免疫功能异常,本病与HLAB13、B17等抗原表达高度相关等均提示本病也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目前关于本病的免疫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比较流行的看法是,银屑病是由活化的T细胞引起的表皮细胞增生性疾病。银屑病皮损的真皮层有活化的T细胞浸润,这些细胞释放γ-干扰素,诱导表皮细胞合成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等,吸引中性粒细胞在表皮浸润,导致真皮血管扩张,引起皮肤炎症。此外单核细胞和表皮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等还是促进表皮细胞的增生。由此使银屑皮损形成了表皮异常增生和皮肤炎症共存的病理特征。关于银屑病皮损T细胞活化的始动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感染、外伤、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5.内分泌障碍
银屑病与激素的关系,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病与妊娠,分娩,哺乳期,月经期有关。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部分银屑病患者在妊娠期皮疹减轻或消退。Chuzch曾观察43例,在妊娠期间38%患者皮损消退;国内刘承煌等报道169例银屑病患者中6.2%患者与内分泌有关,有5例在妊娠时皮损痊愈或减轻,但产后加剧。徐颜春等报道,测定19例12~45岁女性银屑病患者血浆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浆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因此他们认为血浆雌二醇水平的增高及孕酮水平的降低可能促发或加重12~45岁女性屑病患者的皮损。但是有的妇女在妊娠皮损加剧或恶化,因此也有的使用长效避孕药治疗本病获得一定疗效的报道。综上所述,可见本病与内分泌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6.其他
如精神的创伤,外伤或手术,潮湿,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以及理化因素及药物刺激等,对银屑病患者的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2银屑病的分型及特点
一、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占银屑病的95%以上,皮损初起为红色针头或栗粒大的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斑片,色鲜红或深红,高出皮肤,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显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若再刮除薄膜,则会出现点状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头皮、四肢、躯干部多见。
二、红皮症型银屑病
此型银屑病多由于治疗不当或其它原因由寻常型银屑病转变而来。病人表现为全身弥漫性潮红,并有大量脱屑。常伴有发烧、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病程慢性,顽固难治。
三、关节型银屑病
关节型银屑病除皮疹外,还伴有关节损害,关节症状常与皮肤损害同时减轻或加重,表现为关节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亦可发生畸型。
四、脓疱型银屑病
此型银屑病较少见,但顽固难治。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即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和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前者患者全身有弥漫性红斑,斑上又出现大量的密集的针头至栗粒大小的无菌性小脓疱,反复发作。掌跖型皮损仅限于手足部,多发生于双手掌和足跖部位。
3银屑病如何预防
1.牛皮癣临床痊愈后,其免疫功能、微循环、新陈代谢仍未完全恢复正常,一般需要2-3个月后才能复原。所以在临床痊愈后,即外表皮损完全消退后,应再继续服用2-3个疗程药物进行巩固。皮损消退后,不要突然停药,要逐渐减少用药量,防止出现反弹。
2.消除精神紧张因素,患者应尽量控制情绪,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必要时可适量服用镇静剂。
3.在日常用药中,抗疟药、β-受体阻滞剂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尽量避免使用。
4.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牛皮癣。
5.居住潮湿、淋雨、涉水、风寒及太阳暴晒等均可能诱发牛皮癣。
4银屑病诊断怎么做
(一)临床表现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等,诊断不难。对于不典型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时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寻常型银屑病应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及慢性湿疹等相鉴别;②脓疱型银屑病应与连续性肢端皮炎相鉴别;③关节病型银屑病应与类风湿关节相鉴别;④红皮病型银屑病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红皮病相鉴别。
(二)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检查
所有的银屑病在组织学检查都具有脓疱,显微镜下的脓疱包括海绵状表皮内脓疱和角质层内Munro微脓肿。寻常型银屑病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伸呈钉突状;真皮乳头项部成杵状,其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表现为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更明显,其他与寻常型银屑病相似。脓疱型银屑病表现为棘层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Kogoj微脓肿),疱内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角化不全和表皮突延伸不明显。
(1)寻常型银屑病: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可见Munro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深入真皮。真皮乳头呈杆状向表皮内上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2)脓疱型银屑病:棘细胞上部海绵状脓疱,疱内多数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3)关节病型银屑病:早期滑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随后滑膜细胞增生、肥厚,形成绒毛,纤维组织增多,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关节腔纤维化。
(4)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有明显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但不形成水疱。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早期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多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等浸润。
2.实验室检查
关节病型银屑病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x线检查见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骨关节破坏。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等,一般不难诊断。有时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玫瑰糖疹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圆形小斑片,其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细小而薄。病程仅数周,消退后不易复发。
(二)脂溢性皮炎
损害边缘不十分清楚,基底部漫润较轻,鳞屑较少而薄,呈油腻性,带黄色,刮除后无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胸、背、颈及面部等部位。无束状发,但常伴有脱发,
(三)扁平苔藓
皮疹为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或带状,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网状纹理,鳞屑薄而紧贴,不易刮除。常瘙痒较重。
(四)毛发红糠疹
在斑片周围常能见到毛囊角化性丘疹,其损害表面覆盖密集的细小鳞屑,不易剥脱,掌跖部往往有过度角化。
(五)副银屑病
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较轻微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病部位不定,长期存在,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六)剥脱性皮炎
因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亦为剥脱性皮炎,故需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相鉴别。前者有银屑病史,一般是在银屑病急性进行期中因用药不当刺激后引起,有时能找到个别残存的典型银屑病应损,这对确诊银屑病型红皮病很有帮助。
5银屑病能不能治好
本病尚无特殊预防方法。首先应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避免各种可能的诱因。急性期应给予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疗法,防止外伤,忌搔抓及热水烫洗。轻症者以外用药治疗为主,重症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全身治疗。 银屑病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根据病情可分成三步:①理疗和外用药物治疗;②无效或不足以缓解严重病情时可选择联合治疗,如人工紫外线和(或)药物治疗结合;③口服和注射药物的系统冶疗用于严重泛发的病例。
1.外用药治疗:急性期宜用温和保护剂(如10%硼酸软膏、氧化锌软膏)及皮质激素制剂。稳定期及消退期可用作用较强的药物如角质促成剂及免疫抑制剂,但应从低浓度开始。皮损广泛时应先小面积使用。
(1)角质促成剂: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RNA合成,减低有丝分裂。可用焦油类(5%~10%黑豆馏油、煤焦油、松馏油或糠馏油)、5%~10%硫磺、5%水杨酸及0.1%~1%蒽林等,配成软膏或霜剂。后二者刺激性较强,面部及黏膜处禁用,有肝肾疾患者慎用。焦油类及葸林可与皮质激素制剂或紫外线配伍使用。
(2)皮质激素制剂:可配成霜剂、软膏或溶液,外涂或封包。可单一疗法,即每日2次,亦可间歇疗法,每日2次,直到皮损消退85%以上,改成每周末连续外用3次,间隔12h,即星期六上午8时、下午8时和星期日上午8时各1次,此法可避免耐药及反跳。对少数斑块皮损可用泼尼松龙加等量1%普鲁卡因溶液皮损内或皮损下注射。
(3)卡泊三醇(calcipotriol)软膏(50μg/g),每日2次,每周用5天(每周外用软膏总量不应超过100g,以免引起高血钙症)。
(4)维生素D3衍生物:该类物质是维生素D3活性代谢产物或由人工合成,主要有钙泊三醇,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外用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效果较好,停药后不易反跳。副作用主要有:瘙痒、烧灼感、干燥及脱屑等。该药可作为轻、中度银屑病的首选药物。
(5)维甲酸类药物:常用的有0.025%~1%维A酸软膏、霜剂或凝胶,每日2次外用。皮损较厚可给予封包。主要副作用是刺激性。现常用第3代维甲酸他扎罗汀凝胶,具有受体选择性作用,每日1次,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副作用有;烧灼感、红斑、瘙痒,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刺激。
(6)地蒽酚类:地蒽酚软膏的浓度一般为O.1%~1%,对银屑病有效,但有刺激性,并且污染皮肤、衣物和床上用品。为避免这些缺点,可采用短接触地蒽酚疗法(SCAT)。
(7)焦油类:粗制的焦油及焦油提取物,如精制的煤焦油可用于局部治疗。洗浴及洗头时也可应用焦油的油剂和香波。缺点是有难闻的气味,部分患者引起皮肤激惹现象,很少有其他不良反应。
(8)维A酸(维甲酸)类:常用浓度为0.025%~0.l%,常与糖皮质激素或光疗相结合治疗轻至中度银屑病。主要作用机制是调节角质细胞的分化和过度增殖,同时抑制炎症反应。代表性的药物如他扎罗汀(商品名Tazoral)。本品一般不用于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和眼睛周围,但是可用于面部。
(9)其他制剂:常用有1:2万~1:1万芥子气、1:1万氮芥、0.1%争光霉素、10%~15%喜树碱、0.1%~0.5%秋水仙碱等,配成溶液或软膏外涂,对顽固性皮损有良效。
2.内用药治疗:
(1)芳香维甲酸类:能使角化过程正常化并调节表皮增生及分化,调整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可用于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银屑病及其他疗法无效的寻常型银屑病。以依曲替酯(etretinate)和依曲替酸(acitretin)效果最好,用法与副作用参见总论。与PUVA(光化学疗法)联合使用(Re-PUVA)可提高疗效,减少PUVA治疗总量。亦可与免疫抑制剂联用。
(2)皮质激素:仅红皮病型或关节病型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方可使用。
(3)免疫抑制剂:有甲氨蝶呤和羟基脲等。这些药物用时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胃肠反应及肝、肾损害等,并可诱发恶性肿瘤。对红皮病型、泛发性脓疱型、关节病型及使用其他疗法效果不佳的重症寻常型银屑病,可考虑选用。
1)甲氨蝶呤(MTX):每周10~25mg,顿服;或2.5~7.5mg,每12h 1次,连服3次,以后每周重复给药。0.2~0.4mg∕kg,1~2周肌肉注射1次。肝肾功能异常、贫血、感染者禁用,尽量不要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在长期应用的病例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分别约为10%、5%;总剂量每达到2~2.5g时,患者应作肝活检。
2)羟基脲:每天1.5~2g,用于顽固性银屑病及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肝毒性少,但可致畸,禁忌证同MTX。
(4)环孢菌索A(cyclosporine A):环孢菌素A每日5~12mg/kg治疗顽固性寻常型、关节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5)柳氮磺胺吡啶:初用0.5g,每日2~3次,3天后0.5g,每日3次,6周后改成1.0g,每日4次,8周为1个疗程。用于关节病型银屑病。
(6)雷公藤多甙:每次10~20mg,每日2~3次。
(7)抗生素:点滴状银屑病可用青霉素、先锋霉素,脓疱型银屑病可用甲砜霉素(每日0.5~1.0g)。
(8)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成人每日150mg,每周服药3天间歇4天,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使用转移因子和胸腺因子D等。
(9)静脉封闭疗法:对于急性进行期及红皮病型患者,可采用普鲁卡因静脉推注或滴注(方法参见总论)。
(10)其他:可用蝮蛇抗栓酶(0.5~0.75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小儿酌减,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国内使用8-溴cAMP等治疗银屑病特别是脓疱型者有良效。此外,某些非特异性刺激疗法如发热疗法、疫苗疗法及氧气疗法等可依具体情况试用。窄谱UVB疗效好,安全性比PUVA好。
3.物理治疗:
(1)沐浴治疗(水疗):有硫磺浴、糠浴、焦油浴、矿泉浴及中药浴。 浸浴于水或油水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润滑皮肤。有人发现用煤焦油溶液、麦片油、死海盐浸浴也能帮助清除皮疹和缓解瘙痒,一般在浸浴至少15分钟后立即用油剂湿化皮肤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紫外线疗法:单用或合用内服、外用药物或先外涂焦油类药物加光疗再水疗(Goekerman三联疗法)或外涂1%~3%g林软膏5~20min后照射UVB(Ingram疗法)。适用于静止期或冬季发病者。窄谱UVB疗效好,安全性比PUVA好。 通常用于中到重度银屑病和局部顽固性皮疹的冶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外用和内服药物联合治疗。对多数患者每周3~5次,总共1~2个月疗程的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每周1~2次的维持治疗才能达到长期缓解。现在有一种新的窄谱UVB(n-UVB)治疗用于临床,与传统的广谱UVB相比更为有效。UVB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部分患者会激发银屑病的发生,或使皮肤产生畸形和老化,同时皮肤癌的发生率升高。这些不良反应在谨慎应用UVB的前提下均可避免。治疗时还应保护患者的眼睛和生殖器。
(3)光化学疗法(PUVA):口服或外用8-甲氧补骨脂素(8-MOP),再照射PUVA,适用于其他疗法无效的顽固病例,治疗面积不宜过大,一般需治疗20次左右。治疗时患者要戴防护眼罩,以防白内障的发生,同时应警惕皮肤癌的发生。光敏感者、严重器质性疾病、小儿及孕妇患者禁用。
(4)封闭治疗:在使用外用激素或湿化皮肤后将一层不透气、不透水的贴膏覆盖于患处称为封闭。一般情况下这种贴膏用于夜间睡眠时。封闭治疗多数情况下用于顽固性、局限性银屑病皮损处和头皮银屑病,而不用于范围广泛的皮损。
(5)中波紫外线治疗:通常用于中到重度银屑病和局部顽固性皮疹的冶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外用和内服药物联合治疗。对多数患者每周3~5次,总共1~2个月疗程的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每周1~2次的维持治疗才能达到长期缓解。现在有一种新的窄谱UVB(n-UVB)治疗用于临床,与传统的广谱UVB相比更为有效。UVB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部分患者会激发银屑病的发生,或使皮肤产生畸形和老化,同时皮肤癌的发生率升高。这些不良反应在谨慎应用UVB的前提下均可避免。治疗时还应保护患者的眼睛和生殖器。
(6)补骨腊素和紫外线A光化学疗法(PUVA):义称光化学疗法。为内服或者外用补骨腊素后用长波紫外线照射,一般每周2次。PUVA治疗对1/3的银屑病患者有效.甚至能达到长期缓解作用,一般只用于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或者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口服PUVA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眩晕。任何形式的PUVA都能导致皮肤瘙痒和发红,长期不良反应有皮肤老化和皮肤癌的概率增高 。
4.中医治疗:依其主证可将其分作如下3型进行治疗。
(1)血热型:相当于急性进行期。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可用凉血四物汤或丹参、紫草根、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
(2)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3)血燥型:治宜滋阴养血润燥,可用天冬、麦冬、丹参、当归、蜂房、生地、土茯苓、鸡血藤。血虚者亦可用当归饮子。
中成药复方青黛胶囊等及单味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黄芪、丹参、当归及板蓝根等治疗本病亦有效。
温馨提示:
注意环境卫生,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忌酒,忌辛辣,鱼虾,海味,羊肉及腥发动风之物。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青壮年发病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病因和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链球菌、免疫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变化等有关。临床上有四种类型:寻常型、脓胞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寻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