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录
1口腔癌早期症状
1.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
2.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3.异物长期刺激
牙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黏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4.营养不良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锌量低。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
5.黏膜白斑与红斑
口腔黏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病变。
6.相关病变
(1)口腔癌与癌前病变之关系
许多人都有颊黏膜内侧发生白色溃疡或水疱的经验,常发生於有压力,睡眠不好或饮食习惯改变(如水果不足)之际,一般二周内会痊愈;如超过二周未痊愈,必须作检查,以排除上皮性细胞癌发生的可能。
(2)口腔黏膜颜色发生变化
正常的上皮是粉红色,出现白色或红色两极化的颜色皆是不正常。如红中带白,则是比较严重的状况,再如舌尖出现深红中带有白色点状,高度怀疑癌变的发生。
(3)溃疡
超过二周以上尚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溃疡。
2口腔癌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放疗)仍是治疗口腔癌的两种最有效方法,两者综合应用常优于单独应用。化学治疗(化疗)目前仍属辅助治疗,用于手术前或与放疗配合应用。选择手术抑放疗,除决定于病情外,还取决于经治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技术以及医院的条件设备。应客观地估计病人情况采用多学科会诊的方法来决定治疗方案。口腔癌治疗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第1次治疗是否正确。
具备以下条件可采用手术治疗:①无远处转移;能在安全边界内切除原发灶与颈转移灶;②病变属放疗效果差者;③手术切除引起的口腔功能损伤不大,或虽大但通过重建或赝复能使其得到相当程度的补偿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通常口腔癌病人初次就诊时极少伴有远处转移。如疑有远处转移,特别是原发癌较小时,应首先排除第2个原发癌。口腔腺样囊性癌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但此癌病程长,原发灶尚可切除者仍可考虑手术。
估计手术可完整切除原始肿瘤与颈转移灶外,还可切除其周围一定量的正常组织而不危及重要组织如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脑组织等,即可考虑手术切除。CT虽有助于估计癌瘤侵犯范围,但仍可在术时发现其侵犯范围比原先估计的要大。这种情况在术前应充分考虑。手术野残留肉眼可见的癌组织即使很少,亦将使手术治疗失败或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术前估计能完整切除癌瘤但可能安全边界不够,经过术前放疗和/或化疗后癌瘤有缩小亦可考虑手术,亦可先手术后放疗。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无论是单用或与外科手术综合应用,在口腔癌治疗中均起重要作用。对早期病变采用外照射配合间质插植治疗可获得手术切除同样的效果,并可保持美容、正常咀嚼、吞咽及发音功能,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对中、晚期病变尤其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时,单纯放疗疗效较差。理想的治疗方案选择需经放射科与外科医生互相配合,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浸润范围、颈淋巴结转移程度以及病人全身情况等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1、外放射治疗
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间质或手术综合治疗者,以及治疗后局部复发或病变广泛行姑息治疗者。
2、术前放疗
目的是控制原发灶或颈部淋巴结的亚临床病灶,减少手术时的播散机会,同时使肿瘤体积缩小,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病灶变为可以手术,从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局部复发率。
3、术后放疗
适用于手术后癌肿残留或病理检查提示切缘有癌组织或切缘离肿瘤组织边缘小于0.5cm的病例。术后伤口愈合即可进行放疗。
4、间质放疗
镭针组织间插植治疗在半个世纪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对舌癌、颊粘膜癌、口底癌等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局部控制效果。随着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92Ir、125I、198Au等的出现及后装技术的发展,镭针治疗已为192Ir后装间质治疗所代替。
5、口腔筒照射
适用于病灶浅、易于暴露,并能保持照射位置的小病灶,且癌瘤浸润深度小于0.5cm。作为外照射前或后的一种加量照射技术,采用千伏X线或电子束照射,使颌骨受量减少,肿瘤区剂量提高,减少后期并发症。
3口腔癌的识别及防治
口腔癌的发病率一般都是男性偏多,各个口腔癌的爆发年龄段一般都是40-70岁之间。这些人群中,如果出现长期的口腔溃烂,经久不愈的溃烂,或因吸烟过多等原因而致口腔粘膜局部变白、角化,或已成白斑者,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唇癌:多数发生在下唇的中、外三分之一的部位。病人的病史里最重要的一项症状是“水疱”。并且有反复结痂的情况,随后出现一个浅表的出血溃烂。溃疡型者因向外组织深入浸润,周围硬结比较重,这一过程可长达数年。乳头状型者向嘴唇的外面生长多呈翻花状,其周围硬结较轻。口唇癌生长慢且无痛感。
舌癌:多发生在舌前三分之二与舌后三分之一交界处的边缘部位。有的起初像一包块,以后变溃疡。舌癌早期不疼痛,仅仅吃饭时有不舒服的感觉,以后逐渐出现疼痛,而且可以反射到同侧耳部。病变周围出现硬结,生长较快。颊癌:好发在上下牙咬合线相对颊粘膜处,靠近口角处臼齿后区。开始为溃疡,容易出血,有轻微疼痛,早期周围无硬结,但是长得快,并且向深层组织浸润。颊粘膜出现白斑也是常见癌前病变。
龈病:多见于下颌磨牙区。早期为完整牙区或残牙逐渐松动疼痛。牙根周围的牙龈出现“溃烂”、流血、有臭味,拔牙、消炎治疗无效。
腭癌:多发生在硬腭后区磨牙部。开始就成为溃疡,以及逐渐侵犯到牙周围,使它松动疼痛。口底癌:多发生在舌系带的一侧或中线两侧舌下区口底粘膜上。早期为口底溃疡,逐步可发生疼痛、流涎、舌活动受限、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
涎腺癌:涎腺包括颌下腺和腮腺。颌下腺在下颌骨侧面下方,这种癌比较多见,早期出现包块,边缘不整齐,常有自发痛,生长快。腮腺癌比颌下腺癌发病率低,除了具有颌下腺癌症状外,早期还出现口眼歪斜等面神经受害现象。
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以上是关于口腔癌的识别防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对疾病的了解和对疾病的预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口腔癌前期的病变或早期癌比较容易发现,如果能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查看详情>>4口腔癌患者的护理方法
口腔癌疾病是一种顽固性的恶性肿瘤疾病,所以发表之后我们一定要重视,临床医学上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到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相关的护理工作,因为它决定了病情恢复状况良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的护理工作的内容。
1、心理护理是每一个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必修课。亲友家属应在生活上和情感上多给予患者关怀和帮助,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鼓励和安慰。同时患者自身也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口腔清洁是口腔癌护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术前3天给予进行口腔漱洗,饭后、睡前每日4次。如有牙垢、牙石应给予清除,患有龋齿和牙周炎症应给予治疗。术后应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观察呼吸是否通畅。在康复期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营养调理,口腔癌患者往往遭受疾病本身和治疗带来的双重折磨,其营养状况往往较差,应注重加强营养,补充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对各种治疗的耐受力。
4、需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者,要加强术区皮肤组织和周围皮肤组织的保护。
5、术后患者要特别注意平卧休息(无需枕头),术后6小时后斜坡卧位,以利于呼吸,减轻颌面部肿胀。行组织瓣移植者头偏向术侧,头部和舌体适当制动,绝对卧床一周,做好基础护理。
口腔疾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病情在治疗的同时,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极大地促进病情恢复,并能使患者极大地减轻痛苦,所以我们月亮以上的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5口腔癌如何自我检查
由于口腔癌发生的初期是不痛不痒的,所以极易被患者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对口腔进行自我检查,会对口腔癌的预防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提早发现口腔癌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下边来看一下口腔癌自我检查的方法。
方法如下:
1.检查面部与颈部
在检查颈部时,要尽量向后仰头,查看下颌骨区和颈部有无异常;再用手分别触摸左右两侧的颈部和下颌骨区,试试两侧感觉有无不同是检查口腔癌的有效方法。
2.检查唇部
口腔癌的唇部检查,先用眼睛观察上下嘴唇的外侧,再用手触摸。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开下嘴唇检查内侧,最后查上嘴唇内侧。
3.检查牙龈
拉开口唇检查牙龈,并用食指触摸,看是否与上次检查时一样,这是对可能发生口腔癌的牙龈的检查。
4.检查颊部
口腔癌的颊部检查需要轻闭嘴,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开,用眼睛观察,同时用手触摸侧颊部,看有无异常。
5.检查舌癌
伸出舌头,用手垫上纱布抓住舌头,观察与触摸舌面,并分别向左右方牵拉舌头,观察舌两侧,如有异常或许是口腔癌的先兆。
6.检查舌底
将舌尽量上抬抵住膊部,观察与触摸舌底,检查是否异常。
7.检查咽部与上腭
检查口腔癌也可以发“啊”音,在光亮处观察咽部;然后头部稍向后仰,观察并触摸上腭部。
在自我检查时发现下述异常时,最好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检查,以确定是否是口腔癌,以及时治疗。
(1)有肿块、结节出现;
(2)有白色、平滑式鳞状斑块状出现,去医院确诊是否是口腔癌;
(3)有红色斑块、溃疡、炎症区等症状而且较长时期不能痊愈者;
(4)口腔中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出血;麻木、灼热或干燥感;说话或吞咽时发生困难或不正常,这也是口腔癌发生的表现。
因为口腔癌不易被发现,错过早期治疗后即使手术也会造成大面积的创伤,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口腔的自我检查,要经常而有规律的进行,尤其是一些烟龄较长的老年人以及带有假牙的人,更应该引起重视,希望大家看完此篇文章之后能够对口腔疾病更为重视,保证自己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