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会患乳腺癌?很多男人听了,都不会相信这是一个事实,但这确实是一个事实。虽然男人的发病率很低,只有女人的发病率的1%,但由于男性乳腺体积小和淋巴管短,癌细胞更容易扩散。所以一旦患病,就很难治愈了。其实,男性可以从一些生活习惯开始预防乳腺癌。
目录
1乳腺癌会引发什么疾病
1、乳头溢液
乳腺癌发生后使女性产生非生理性溢液,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房肿块同时发生。
2、恶病质综合征
当乳腺癌发展到中晚期时,患者可出现挑食厌食、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消瘦、贫血发热等病症,病情严重者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3、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发生后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身体同侧腋窝淋巴结发生肿大,且肿大淋巴结数目会随病情不断增加,相互连成团状,小部分患者出现相对侧腋窝淋巴转移。
4、转移症状
乳腺癌不同于其他癌症的地方在于,其早期就可以发生转移,随着疾病的发展再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骨转移可出现疼痛、局部压痛、活动能力下降等;发生肺及胸膜转移后,可出现胸痛、干咳、咯血、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肝转移后可出现发热、乏力、纳差、腹胀、体重下降等,继而出现腹水、黄疸、肝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查看详情>>2男性们如何预防乳腺癌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乳腺肿物!
乳腺X线摄片:将4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普查列入到医保计划。乳腺癌普查原则:18-39岁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3年一次临床体检。40-49岁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50岁以上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对于普查终止年龄并无限制。认为40-49岁开始乳腺癌普查比较合适。对于有乳腺癌高危险因素的妇女,经医生指导可在40
岁之前开始参加乳腺癌普查,这些高危险因素包括:曾患乳腺癌;病理证实非典型性增生;乳腺活检≥2次诊断为良性病;携带有遗传性突变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一级亲属中(母亲、姐妹、女儿)任何一方患乳腺癌。
虽然男性和女性乳癌之间具有很多相似点,但两性之间还是存在重要差异。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乳房的大小。由于男性的乳房组织小得多,当他们的乳房出现小的异物时,更容易被觉察到;但另一方面,由于男性的乳房组织太小,肿瘤也无需太长时间就能够扩散到乳房的皮肤和肌肉组织。而癌细胞的扩散速度,是影响确诊后治疗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对于女性乳癌早期患者来说,肿块很小,难以发现,利用乳房X射线照片来检查是非常有效和普遍的,然而男性却很少采取这种检查。实际上,乳房X射线对男性来说也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对家族中有病史和在基因测试中发现带有BRCA2变异基因(这是肿瘤出现的信号)的男性来说,更是这样。
3乳腺癌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型:见乳房肿块,质硬,肤色不变;情志不畅,心烦纳差,胸闷胁胀,经前乳胀,舌暗苔黄,脉弦或弦细。
2.脾虚痰湿型:乳房结块,质硬不平,腋下有核,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脘胀,纳少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细。
3.冲任失调型:多见经事紊乱,经前乳房胀痛,大龄未婚或婚后未生育或生育过多,或多次流产,或产后未哺乳,乳房肿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
4.瘀毒内阻型:乳中有块,质地坚硬,灼热疼痛,肤色紫暗,界限不清,推之不动,或肿块破溃,渗流血或黄水,味臭疼痛;烦闷易怒,头痛寐差,口干喜饮,便干尿黄,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厚而燥,脉沉涩或弦数。
5.气血双亏型:乳中有块,高低不平,似如堆粟,先腐后溃,污水时津,出血则臭,面色HUANG白,头晕目弦,心跳气短,腰酸腿软,多汗寐差,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乳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糜烂等症的发现日期、侧别、部位、大小、性质、发展速度、与月经周期或妊娠或哺乳的关系;了解既往乳腺有无炎症、外伤、良恶性肿瘤或增生性疾病;月经、婚姻、哺乳、生育史及直系亲属中有无患恶性肿瘤史;这些均有助于诊断。
2.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了解一般状况及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等功能状况。局部检查包括乳房及区域淋巴结情况。首先观察两侧乳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及病侧乳房是否抬高。其次观察有无乳头皮肤病变、乳头回缩、乳房皮肤炎症样表现: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及卫星结节等。最后检查有否乳头溢液及乳晕情况,发现乳腺肿瘤,要明确大小、部位、个数、形状、质地、边界、包膜、活动度、与皮肤、胸肌、胸壁粘连情况。查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常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应了解其大小、个数、有无互相粘连、软硬度、活动度,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等。
3.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4.X线检查。
5.热图相检查。
6.超声波显像检查及CT及MRI检查。
7.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大都采用数种方法联合检查,其结果互为参考,据报道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可达到92.6%。
西医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 1/3,国内约占50%,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好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经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
2.乳腺导管扩张 本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37~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可内陷,极似乳腺癌。
以下各点可与乳腺癌鉴别: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岁左右。②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④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伴有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⑤乳腺有炎性表现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增大的情形。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⑦乳头溢液有大量的炎细胞。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⑨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3.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有以下特点:①病人多为中青年妇女。②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③病变都有炎症史,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④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等历史,部分囊肿有囊性感。⑤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⑥有乳头溢液史,可为脓性。⑦少数病人的乳头溢液或针吸出的脓液,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⑧乳腺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并有呈淡阴影者。⑨有乳腺结核与乳腺癌有并存者,约占5%。
4.乳腺脂肪坏死 主要鉴别分析如下: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酷似乳腺癌。一般在临床上分2型:腺体外型,表浅,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态不规则,有炎性改变,易诊断为乳腺结核;腺体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缺乏特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②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肿块位于皮下,且肿块不见增长或有缩小情形,并乳腺有外伤史。转移淋巴结应做切除活检。
5.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性乳房,特别是初产后3~4周,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多因乳头皲裂处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引起感染。
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脓肿。乳房肿大,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形成脓肿时,肿块软化有波动感。同时感全身不适,寒战、高热。X线表现结构界限较明显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紊乱,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阴影,并出现索条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与乳腺癌比较:①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②乳腺肿块很少占据全乳,半数以上有囊性感。③乳腺肿块较少见。④多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增高。⑤消炎治疗有效。⑥针吸多为脓液或有炎细胞,有助于诊断。
6.慢性乳腺炎及脓肿 常有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X线所见为局部致密的片状影,边界不清,皮肤稍增厚。乳腺脓肿可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致密阴影,中心部位无结构,周围可因水肿密度较淡。
7.乳腺单纯囊肿 在乳腺中部较为常见,多由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多,导致导管延长、迂曲、折叠,在折叠处导管由于缺血可发生坏死,形成囊肿,以后管壁萎缩。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由于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出现透亮晕。单发囊肿为原形,多发囊肿为椭圆形,囊壁光滑整齐。
8.积乳囊肿 较少见。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肿。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内含乳汁或干酪样物质。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见。X线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体积小,一般为1~1.5cm,偶见有>3cm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多发生于20~25岁青年妇女,由腺体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青春型和巨纤维腺瘤型两种,但无质的不同。该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有单发和多发2种。单发的乳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卵圆形肿块,月经初潮前生长的纤维瘤都可生长较大。表面光滑,质坚韧,肿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在乳房内容易推动,触之有滑动感。生长缓慢,数年内可无变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发性乳腺纤维瘤表现均匀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较大的可呈分叶状,光滑,质韧,边界清楚,肿瘤中心有钙化颗粒。
乳腺纤维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见切面有多数不规则的裂隙为扩张的乳管。
巨纤维瘤X线平片可见为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组织被压形成透亮区,肿瘤中心可有钙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张。
乳腺纤维瘤虽瘤体很小,但恶变的机会较大,因此还必须认真治疗。
10.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40~50岁的妇女,75%发生在接近乳头的大乳管内,或发生在乳头附近与乳管相连的囊肿内。可单发也可多发。瘤体很小,但常带有绒毛及较多的薄壁血管,极易出血。
临床多无疼痛,在非月经周期间自乳头溢出血性液体,肿块多摸不到,如果若扪查到肿块,多为几个毫米直径,位于乳晕区。乳瘤常呈圆形,质较硬,不与皮肤有粘连,可推动,轻压此肿瘤,即可有乳头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约6%~8%可癌变,故术前应做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手术应切除彻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围腺体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后患。年龄较大的妇女,应做乳房单纯切除。
查看详情>>4哪些女性更易得乳腺癌
以下几类女士更容易受到乳腺癌的困扰,应做好筛查和预防工作,将癌症拒之门外:
1.家族中有人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尤其是妈妈和至亲姐妹患癌。
2.30岁以上仍未生育、40岁之前没有哺乳过的女性。
3.12岁前月经初潮或55岁仍未绝经的女性。
4.饮食结构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为主,或体脂比例过高的女性。
5.从事的工作会经常接触到放射源的女性。
6.没有运动习惯,经常熬夜、抽烟、喝酒的女性。
7.本身患有其他可转移至乳腺的癌症,如子宫癌、淋巴癌等。
5乳腺癌化疗期间吃什么
对乳腺癌患者的照顾,首先应该是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其次,在患病化疗期间应该注意调节饮食。化疗期间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糖分的食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1、多吃增强免疫力、抗癌的食物。卷心菜、大白菜、甘蓝等含有抗癌物质,可以阻止体内致癌物诱导肿瘤细胞的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大蒜、洋葱等含有大蒜素,能够阻隔亚硝酸铵的合成,同时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A等成分,可以起到抗癌作用。
2、多吃补充蛋白质的食物。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让正常的细胞受到一定的损害,从而会导致消化道及骨髓抑制等不良现象,比如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粘膜溃疡,恶心,呕吐等。这个时候宜补充一些高蛋白质的食品,如奶类,瘦肉,鱼,动物肝脏,红枣,赤豆等。
3、吃一些开胃的食物。如山楂,白扁豆,萝卜,香菇,陈皮等。这些食物能增强食欲,帮助止吐。
4、益气养血的食物。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佛手、番茄、生薏米、粳米、白扁豆、灵芝、黑木耳、向日葵籽等。
5、新鲜蔬果。多吃一些猕猴桃、杏、苹果、梨、草莓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族的蔬果,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在化疗期间还可以经常食用大枣,因为大枣不仅含有山楂酸等多种抗癌成分,同时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有治疗作用。
6、干果。干果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比较高,所以化疗期间可以适当食用。芝麻、南瓜子、西瓜子、花生、葡萄干、核桃等都是不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应该避免吃油炸类食品,少吃腌渍食品,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