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疱疹的现象,是要注意积极合理的调理和改善的,但是现在方法有很多所以不可以盲目进行,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涂抹,或者是通过中医的方式调理,因为中医认为疱疹是湿热感毒引起的,要注意清热解毒。疱疹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怎样预防带状疱疹
1、预防感染
带状疱疹一般是由感染引起的。带状疱疹患者应尽量避免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这是冷热交替,要适当增减衣服。
2、增强体质,提高抵抗能力
带状疱疹患者应适当的坚持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3、防止外伤
外伤容易降低身体的抵抗能力,容易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因此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远离化学用品
避免接触有毒性物质和一些化学用品,防止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并降低机体抵抗力。
5、增加营养
带状疱疹患者应多注意自己营养的摄入,多吃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预防发生与带状疱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2疱疹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1、外用药物,见效快,防复发:疱疹属于病毒性皮肤病,所以选用特效外用药物 疱肤灵 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以快速切断病毒基因复制链,直接消除积聚于皮肤及周围血液当中的毒素,缓解病变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2、中医认为,疱疹是由于湿热感毒、脾虚湿盛或气血瘀滞等因素所致。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精确配伍,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灭杀根植于神经元、血液里面的病毒,有效防止复发出现。
3、免疫调节剂。带状疱疹是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患者要使用免疫调节剂来调节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
4、抗病毒药物。带状疱疹是因病毒感染所致,所以需要采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治疗,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口服,也可以是静脉注射,对病情不同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5、止痛剂。带状疱疹患者通常会产生严重的疼痛症状,因此患者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止痛剂来缓解疼痛,减少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3导致带状疱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1、由带状疱疹病毒引发
导致带状疱疹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这种病毒常常会入侵免疫力比较低的儿童,孩子被感染后会发生水痘。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在受到这种病菌感染后会没有明显的症状,这是因为这种病患在患者体内潜伏起来了,一旦当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后就会立刻发病,可见,带状疱疹病毒是引发带状疱疹的主要因素。
原因2、诱发因素
诱发带状疱疹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当我们的身体受到外伤时,某些药物或者其它感染等都会诱发带状疱疹的发生,这种疾病在早期会潜伏在患者体内,从而引起一侧后根神经出现出血性炎症,并且会由下行性神经炎使得周围的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袒露出水疱,水疱中的病毒播散开来就会而引发疱疹,这也是带状疱疹形成的主要原因。
原因3、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是导致带状疱疹产生的重要因素,带状疱疹病毒会经由患者的鼻腔粘膜而进入人体,从而使得察觉神经系统受到破坏,这种病毒还会沿着四面神经而进入人体的皮质层,从而进行广泛繁殖,这也是带状疱疹形成的重要原因。
4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带状疱疹的前期:
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一些前兆,例如发热、疲惫体乏,有时候还会食欲不振。如果没有其他的疾病就出现这种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带状疱疹。出现这些症状后很快就会在身体的局部皮肤出现一些红斑,慢慢形成红疹,同时皮肤有轻微的发热和瘙痒。
带状疱疹的发病位置:
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不固定,通常是在身体的一侧沿神经呈带状分布,一般不会超过身体的中线。带状疱疹的水疱相对其他疱疹疾病症状会比较严重,会造成大面积的皮损,而且发病迅速,如果没有在发病初期进行控制的话,会很快蔓延开。患者发病后期会出现剧烈的神经痛,一直持续到治好后很长时间。
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例如眼部带状疱疹,症状是在额头和眼睑处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泡,面积不会很大,偶尔会伴有头部和眼睛疼痛。由于离眼睛比较近,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的话,病毒就有可能感染到眼部的神经,从而出现眼部的功能障碍。
5带状疱疹的食疗方法
【1、当归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鲜果30克,当归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气,养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剂,可连用数日。
【2、茉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红糖适量。
制法: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频饮。
【3、当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4、 竹茹桑叶茶】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5、马齿苋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