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那么生活中脚气的偏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1脚气的症状
类型一:糜烂型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类型二:水疱型
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类型三:角化型
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2生活中脚气的偏方有哪些
脚气偏方1、陈醋1斤、明矾1钱、去皮大蒜籽(用刀拍碎)1两,放入容器(玻璃的)内,密封三天。三天后倒出来泡脚,每次大概泡30分钟,泡后醋水倒回容器密封。连续泡十天,记住一定要坚持,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后要保持脚的干燥,最好把穿过的袜子也泡下,这样可以防止袜子上的细菌继续感染到脚部。
脚气偏方2、预备排碎的生姜半斤,食盐2两,水5-6碗。将其共煮10分。用其趁热洗脚!一天一次。三次便有明显的效果,一般7次便可除根。这方法很有效,且不易复发,在这里大家可以尝试下。
脚气偏方3、用咱们常见的一些药膏也可以有效的治疗脚气。取氟青松软膏和小支的红霉素眼膏一样一半调匀,用温水泡脚,擦干脚后,把调好的药膏擦在患处,一天擦三次,连用三个月,半年不会复发,这里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坚持用不要好了就不擦了,脚气很顽固大家一定要坚持。另外,在日常患者们最好是穿抗菌袜子,效果比较好的具备航天品质的如澳洲的2xu抗菌袜,可以彻底防臭,长期穿着可以免除脚气的困扰。
脚气偏方4、斑蝥3克(此药有大毒,不可入口、眼内,30毫克为致死量,用时必须小心,开证明药店才卖)、槟榔片9 克、全虫3克、蝉蜕2克、五味子3克、冰片3克,放入大口玻璃瓶内,用好白酒15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密闭备用,这个方法不推荐用,用法不当会后危险的,大家要慎重使用!
3如何预防脚气
方法一:保持清洁
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方法二:不穿别人的鞋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方法三:鞋内加香料
在鞋内塞入一些用香料、茶叶、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异味。
方法四:鞋柜要通风
防鞋柜传染脚气。鞋柜也要经常通风、晾晒;如果鞋柜不能移动,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干燥剂,祛除潮气。
方法五:加强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也对预防足癣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4脚气的日常护理
1、引起足癣的真菌极易在温湿的环境生存,因此要尽量减少在过湿过热的环境下工作。
2、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定期清除指甲垢。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3、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4、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脚气的日常保健 治疗脚气的偏方
脚气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
三宜: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多吃各种粗粮
三不宜:忌吃过咸过甜的食物、忌吃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忌吃含碱多的食物
5脚气吃什么好
饮食药膳一
原料:鲜海带120g,干品减半,即60g,米醋适量
用法:将海带洗净,先蒸一下,然后放入锅内,加适量米醋,置文火上煮。海带熟后即可服用。
适用:此方适用于脚气病、水肿、颈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症。
功效:有软坚、利水、消肿的功效。
饮食药膳二
原料:紫菜(干品)15g,瘦猪肉100g,香油、盐、味精适量
用法:将紫菜浸泡后洗净,瘦猪肉洗净切片,两者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炖煮。猪肉熟后,加油、盐、味精调味即可服食。
适用:此方适用于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脚气病等症。
功效:有清热、化痰、软坚的功效。
以上介绍的两款治疗脚气病的药膳,希望能帮到脚气患者。患者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上一款饮食药膳,肯定会对病情的恢复有帮助,另外,专家提醒脚气病患者,一定要根治此病,不要觉得症状减轻就停止用药,治疗要彻底,谨防复发。
温馨提示: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