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古人因为这种疾病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所以这样命名,从中也可见中风的另一个特点,发病迅猛。冬季昼夜、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超出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所以是中风等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中风是如何引起的?冬季是中风高发季节如何预防?一起来看下。
目录
1中风是如何引起的
1.短暂脑缺血发作 是一种多因综合症,其主要病因是主动脉一颅脑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余还有如颈椎病,颅内动脉炎、低血压、动脉痉挛、血粘度增高等。
2.脑血栓形成 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相互促进。高血脂症,糖尿病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等血管病损的发展。其次的病因为脑动脉炎,这包括现时较少见的梅毒性脑动脉炎和非特异性脑动脉炎。其他如结缔组织病、巨细胞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等。
3.脑栓塞 病因很多,根据栓子的来源可分为心源性和心外源性两大类。各种心脏病均有产生栓子的可能,以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赘生物,附壁血栓脱落最常见。在瓣膜伴发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时更容易发生脑栓塞。心源性栓子约占脑栓塞病因的60%~80%。主动脉弓及其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炎、动脉瘤、动脉创伤以其伴发的血栓形成,也是主要来源。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肺部化脓性感染,癌细胞集团,寄生虫虫卵,骨折后的脂肪颗粒,胸腔手术时血凝块或肺泡的气泡,误由动(静)脉注入的空气或油剂,潜水员减压过快时血液中所释出的氮气进入颅内血管,都可成为栓子。
4.脑出血 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往往同时存在,相互促进,构成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其他少见的病因有:脑内小的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破裂,脑动脉炎性管壁坏死,脑瘤出血,血液病并发脑出血,抗凝药物诱发等。
5.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为位于颅内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脑表浅部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他如脑出血后血流穿破脑室或皮质,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2冬季是中风高发季节如何预防
左右开弓空抓手
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方式有关,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空抓手可以预防脑中风。
做法是: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次。
早晚都要耸耸肩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
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
规律转动头部
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摇头晃脑的工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
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平卧做。
双手巧妙按摩颈部
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按摩颈部可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3中风可造成哪些不适
中医常见症状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人中
主证: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发热、恶寒、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2)肝肾阴虚、风阳上拢
主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腰酸腿软,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细而数。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主证:突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便干或便秘,头晕或痰多,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偏瘫侧脉多弦滑而大。
2.中脏腑
(1)闭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根据热象有无,又分阳闭与阴闭。
①阳闭主证:除闭证主证外,兼见面红身热,气粗口臭,躁动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②阴闭主证:除闭证主证外,兼见面白唇暗,静而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濡。
(2)脱证
主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大汗淋漓,二便自遗,肢冷轻瘫,舌痿,脉微欲绝。
西医常见症状
(1)年龄及病史 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数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可发生于青壮年。
(2)发病形式多为急性起病,但脑血栓形成起病相对缓慢。
(3)先驱症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无力。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栓塞多无先驱症状。
(4)诱因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有突然用力,过度疲劳、激动、兴奋等诱因。
(5)定位症状 一侧肢体偏瘫、甚至偏视或偏盲,浅表感觉减退,伴有语言不利或运动性失语。
(6)神经系统症状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有头痛、呕吐、烦躁甚至嗜睡、昏迷等症,缺血性较少出现,但大面积脑缺血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4吃这种水果预防中风
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橘子可以预防老年中风,这和橘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关。吃这种天然的维生素C和吃药片中维生素C不一样,因为天然的维生素C在体内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和其他成分有协同作用。科学家们认为,维生素C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对减少吸收胆固醇及其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肪具有重要的作用。
橘子营养也十分丰富,在100克可食的部分中,它的蛋白质含量是梨的9倍,钙的含量是梨的5倍,磷的含量是梨的5.5倍,维生素B1的含量是梨的8倍,维生素B2的含量是梨的3倍,尼克酸的含量是梨的1.5倍,维生素C的含量是梨的10倍。
橘子果肉和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拘椽酸、柠檬酸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橘子中的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有好处,尤其对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更为相宜。
橘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能维持毛细血管的韧性,可防止血管破裂出血和渗血。它与维生素C配合,可增加维生素C对坏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患有血管硬化和维生素C缺乏的人,非常适宜用橘子皮泡水作为正常饮料。
橘子还含有较高的抗氧化剂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
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橘子可以预防老年中风,这和橘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关。吃这种天然的维生素C和吃药片中维生素C不一样,因为天然的维生素C在体内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和其他成分有协同作用。科学家们认为,维生素C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对减少吸收胆固醇及其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肪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橘子还有抗电脑辐射的作用,橘子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能保护经常使用电脑者的皮肤。 实属电脑一族的保健佳品。
5为何早晨是中风高发时段
早晨是中风的高发时间,人在一夜的睡眠中,因呼吸、排尿等显性或非显性发汗,使水分大量丢失,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如果不吃早餐,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形成微小血栓,容易在本已狭窄的动脉里形成小血凝块阻塞血管。另外,早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得血压偏高,这些因素均增加了中风的危险性。而对于已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动脉严重狭窄等,长期不吃早餐更易促发中风。
而早餐吃得不好,也难以补充夜间所消耗的水分和营养,久而久之,会为中风埋下潜在的危险。早餐要求质量好、营养够、定时定量,多吃谷类、蔬菜和水果,力求低盐、低脂、低糖。另外,起床后还应多喝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很多老人有起床后立刻去锻炼的习惯,很显然这是不合适的。对于老人,最好早餐后休息一段时间再去锻炼,以便早餐补充的水分和营养能顺利进入血液中,避免锻炼时发生危险。
现在很多年轻人由于工作忙,往往忽略了早餐。龚大夫提醒,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慢性脏器功能失调。虽然人体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或者说有很好的储备功能,但这种代偿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长期不吃早餐会消耗掉这些“潜能”,这对年轻人的身体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侵蚀。而等到了老年,比如60岁以后,身体的代偿能力被耗尽,身体上的不适就会以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的形式全部爆发出来,而且无法靠身体的“潜能”弥补或代偿,中风也就“找上门”了。
温馨提示:
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
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