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目录
1慢性肾炎能不能治好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依据相应的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鉴别。
2.AIport综合征
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型晶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肾(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1)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1g/d,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2)急性肾炎:有的慢性肾炎起病时较急,很像急性肾炎,但大多没有急性肾炎的特征表现:前驱感染距肾炎1~3周、一过性补体C3下降、自愈倾向,有助于鉴别。
2慢性肾炎的最佳疗法
近年来,我国患病率是急速增长,慢性肾炎也是一种常见的肾疾病,它的产生严重危害到了患者身体健康,导致患者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工作、以及给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恼。要想远离慢性肾炎,首先要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那么,下面就由肾病医院的专家来讲解。
1、可以选用一些抗凝的药物,如肝素、潘生丁等。
2、出现感染的时候要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但是记住一定要避免使用磺胺累的药物。
3、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可以选用利血平、甲硫脯氨酸等降压药物来实现降压的效果。
4、选用激素进行治疗,而激素治疗虽然能将慢性肾炎的血尿和蛋白尿很快的消除,但是不能停药,只要一停药就会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因为激素治疗并没有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肾脏,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且长时间的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对身体和肾脏会有更大的损伤。
通过以上专家的讲解,相信大家会选择一种最好的方法进行治疗,为了您的身体健康着想,您为何不赶紧去医院进行治疗呢!同时提醒大家,不同的患者朋友所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做出科学的治疗,小编在这里,祝大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查看详情>>3慢性肾炎要怎么注意饮食
很多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们要想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就要做好下一次的选择。慢性肾炎患者们在治疗时,需要选择医院,当然权威的医院才能够将疾病彻底的治愈。在饮食方面患者们也是需要做好选择的,因为有些食物不利于治疗。那么,慢性肾炎要怎么注意饮食?
这里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患者。
当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后,受损肾小球的滤过膜就好比一张破损了的筛子,满目疮痍,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就会加重肾脏负担,促使尿蛋白加速流失。长期大量地进食高蛋白食物,会使肾脏持续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下,难以得到休息和修复,促使病情逐渐加重。当病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时,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会促使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加速病情恶化。
当除了饮食方面,患者们还需要注意其它方面的事。比如高血脂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方面,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过程中,常常伴见高脂血症,如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含量增高。血脂过高时就称为乳糜血症。高脂血症会加重肾小球微血管的组织损害,严重影响病变肾脏的修复。慢性肾炎的另一种伴随病证是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易于聚集,直接导致微循环障碍,造成肾小球微血管堵塞,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是肾脏病变趋向恶化的又一因素。
慢性肾炎对人体的肾脏影响很大,需要患者们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够尽快的消除疾病的困扰,在治疗期间,患者们要严格遵守饮食规则,这样才能够使饮食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患者也才能够尽快的消除疾病的困扰。
查看详情>>4慢性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详解
慢性肾炎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的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一、慢性肾炎的诊断检查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出现。
2、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有些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g/d,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一般较轻或完全没有,但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2)肾功能检查慢性肾炎早期没有肾功能的改变,当出现肾功能不全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肌酐清除率(Cer)降低。由于肾脏代偿功能很强,当Cer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时,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才会升高,部分患者在血清肌酐升高之前可能出现尿素氮的升高,也可继而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如尿浓缩功能减退等。
二、慢性肾炎的鉴别诊断
1、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相鉴别,后者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诅。但某些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可以转化为慢性肾炎。鉴别有困难者可以进行肾活检。
2、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与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不同之处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多在短期内(数日)病情急骤恶化,血清补体C3一般无动态变化;此外,二者的转归不同,急性肾小球肾炎1~2月多可自愈。
3、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慢性肾炎血压明显增高者需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即良性肾小动脉性硬化症)鉴别,后者多有高血压家族史,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远曲小管功能损伤(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多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微量至轻度蛋白尿,可有镜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 (心、脑、视网膜)并发症。
4、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依据相应疾病的全身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阳性及其他免疫学异常),一般不难鉴别。
5、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
常为青少年(多在10岁之前)起病,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同时有眼(球型晶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肾(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
温馨提示:实验室检查有尿检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镜检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即尿沉渣红细胞形态为多形性),可见管型。B型超声波检查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晚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缩小,肾皮质变薄,肾结构不清。
5慢性肾炎能要孩子吗
般而言,慢性肾炎活动期、慢性肾炎伴有严重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妇女不宜生育,因为休养对治疗慢性肾炎有重要意义。妊娠可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病情恶化,肾功能急剧减退。
慢性肾炎活动期,即尿中除蛋白外,还有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检验可见血中补体C3降低,表示病情不稳定,免疫反应还很活跃,此时妊娠如火上浇油,促使病情恶化。
慢性肾炎有大量蛋白尿者不宜妊娠,妊娠可促使血浆白蛋白下降,导致严重水肿,血容量增加,使血压升高,可导致心力衰竭。
患者血压高于150/100毫米汞柱者不宜生育,这种病人妊娠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性脑病、子痫、死胎,也可引起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也很高。
慢性肾炎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不宜生育。肾功能不全的妇女妊娠后,肾脏可能会不堪重负发生肾衰竭、产生尿毒症,危及生命。
但是,并非所有慢性肾炎妇女都不能生育,应视肾炎的类型、病情的轻重、肾功能情况而决定。
有些肾炎病人,如慢性隐匿型肾炎、轻度肾病型,仅有少量蛋白尿,无高血压,无肾功能减退者,在严密医疗监护观察下可允许妊娠。这些病人必须定期检查尿常规、测血压、查肾功能,尤其在妊娠后期应每周查2次尿常规,每天测量血压,每1~2周查一次肾功能。如果有尿蛋白大量增加、血压明显升高趋向,肾功能有减退,应及时中止妊娠。
慢性肾炎患者妊娠后,要更加注意生活调理,保证足够的休息与睡眠。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补充足量维生素,以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机会。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性生活,减少尿路感染机会。还应注意皮肤清洁和及早医治龋齿。
慢性肾炎孕妇,如有水肿、血压升高,应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保证休息,补充蛋白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纠正低蛋白血症。如有血压升高,应选用对肾血流量无影响的降压药物,如硝苯吡啶、开搏通等。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阿司匹林等。
和睦的家庭生活,夫妻间的关心体贴,有利于慢性肾炎的稳定与康复。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性生活应有节制,忌过度劳累。对于隐匿型肾炎患者,可长期服用一些补肾固精的中药,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补中益气丸,对稳定病情有好处。
温馨提示:
预防慢性肾炎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及减少感染发生机会,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