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长期开车的人由于缺乏运动和锻炼,会造成局部肌肉劳损,久而久之容易转化为颈椎病、腰椎盘突出、关节炎等疾病,长时间开车的人,患高血压、心脏病的几率也大大高于平常人。所以专家指出专家指出有车族患颈椎病比例高,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录
1了解不同类型的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一、交感型颈椎病。颈椎病临床症状为:头痛或者偏头痛、头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楚、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者缩小,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头颈部以及四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颈椎病临床症状为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等复杂的表现。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作性眩晕,突发性弱视或者失明、复视等,但在短期内可以恢复,可以出现猝然摔倒等表现。而这些颈椎病临床症状大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时或者屈伸时发生。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这种颈椎病临床症状为:颈枕部或颈肩部疼痛或麻木,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并向上肢及手指放射,可以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串麻感,当颈部活动或咳嗽、打喷嚏或用力稍大时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同时也可以有上肢肌肉萎缩、发沉、酸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现象。这类颈椎病是由于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后出现的。
四、脊髓型颈椎病。这种颈椎病临床症状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一般很少见,是由于脊髓供血不足导致功能性障碍而产生的。
2专家指出有车族患颈椎病比例高
隐患1、肥胖症
症状:许多有车族长期开车缺乏必要的运动,容易引起肥胖。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驾车时间每增加半个钟,其身体肥胖的几率就增加约3%.调查还显示,距离商场超市较远,需要来回驾车的人,与那些住在近处无需开车的人相比,其肥胖比率要高出7%.某大型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感叹,现在汽车越来越多,而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病症的司机比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些病症大多都是由于缺乏运动、身体过于肥胖而引发的。
应对方法:能走路到达的地方尽量避免开车,多运动、多锻炼。
隐患2、颈椎病
症状:颈椎病不只发生在长期盯着电脑的技术人员身上,作为有车一族、特别是许多新手来说,也容易得颈椎病。新手刚开始开车时,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过硬,精神往往比较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开车时的坐姿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使得车主的脊柱生理弯曲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一长,颈部肌肉很容易僵硬甚至发生痉挛,椎间盘就可能发生病变,出现椎体不稳、错位甚至压迫神经等情况。
应对方法:开车时首先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不要过于绷直身体去开车。等红绿灯时,变动一下坐姿,并用手指相互交叉按摩一下颈部,或者将头部进行四周晃动,多活动一下脖子,以缓解劳损的肌肉。此外,可以买一款合适的汽车头枕放在脖子后,让颈椎处于一种舒适安全的状态。
隐患3、腰椎劳损
症状:驾车时间长、坐姿长期不变,不仅颈椎容易受损,对腰椎的损伤也不容忽视。有时遇到不好的路况时,车速过快的汽车的剧烈颠簸对腰椎的伤害更大。
应对方法:预防腰椎受损,首先要保证正确的驾驶坐姿。驾驶时座椅的靠背向后微倾,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确保腰椎受力适度。身材较小者,如果感觉后背不能很好地贴近座椅靠背,可买腰垫放于腰后部,使得驾驶过程中腰部始终有支撑。驾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震动,在路况不好的路段开车时,放慢车速,平稳通过,不要产生剧烈颠簸。开一些避震部件损坏、年限久的车时,还可在座椅上增加个柔软的坐垫。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驾车时间不宜过长,每隔2小时停车休息一下,下车后做几下简单的运动,活动一下筋骨。
隐患4、腿部肌肉未老先衰
症状:经常听到一些车友说:有车后,一个月走的路还没以前两天走的路多。是呀,有车后,不用步行十多分钟来往公交站台了,也无需在公交车上站立一个小时了。有车族的腿部“解放”了,但也会因为缺乏运动引起腿部肌肉的未老先衰。
应对方法:平时多跑跑步,参加一些锻炼,近的地方尽量走路过去。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器械来锻炼,进行负重练习,或者打球等。年纪大的可以进行太极拳、交际舞、快走、骑自行车和慢跑等。
隐患5、肠胃疾病
症状:深圳是个快节奏的城市,路途远时间紧,导致上班快、吃饭快。许多有车族吃完饭后往往来不及休息一下就匆忙开车出门,呆在车上慢慢消化,这对人的消化道系统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往往会造成肠胃疾病。
应对方法:刚吃饱饭后尽量不要长时间开车。
隐患6、听力受损
症状:许多开车多年的的士司机听力没有普通人的好,这明显是由于长时间开车而引起的。开车时发动机、喇叭、震动等引起的噪声不绝于耳,驾车者长期在噪声的“轰击” 下,易产生损伤导致噪音性耳聋。新司机刚开始开车产生听力下降后,不开车后听力又会逐步恢复,但长期开车后,如此反复,就会造成听力明显受损,且不能完全恢复。
应对方法:开车时尽量关闭车窗,播音乐时音量不宜太大,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开车环境。此外,检查一下爱车,看看是否有故障性的噪音产生,如有应尽快修复。
3颈椎病的危害有哪些呢
1、胸痛
患上颈椎病的危害有哪些?因为颈椎错位而造成的颈交感神经节功能的紊乱,颈上、下心支等受到刺激而兴奋,导致心律失常和血管的痉挛,最终造成心绞痛的发生。
2、肢体肿胀
肿是指肢体的浮肿,胀是患者感到膨胀的感觉。肢体肿胀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中。患者早期在颈、项肩背部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局部的神经肌肉受物理或是化学因素刺激后所产生;神经根型颈椎病发作的时候,颈肩上肢的肿胀,会伴有灼痛,是因为神经根水肿成的等。
3、中风
颈椎病会造成中风是肯定的,这是因为颈椎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所决定的。正常情况下,通过颈椎的活动会发生头位的变化,这种变位运动,是因为富有弹性的椎间盘,但是不会使椎体出现前后的错位。
4、胃脘不适
颈椎病患者,尤其是交感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会有恶心,饱胀,呕吐,不思饮食等胃脘不适的现象,这是因为当颈段脊髓的硬脊膜等组织受到压迫和刺激时,交感神经的反射而出现的临床表现。
4日常导致颈椎病的几个原因
1、生物力学角度
第5--6、第 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
2、年龄角度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弱、骨刺形成、小关节紊乱、韧带增厚、钙化等),所以中、老年人人群中患颈椎病的较多;同时,随着伴随着电脑、 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颈椎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3、职业角度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这些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银行职员、教师、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手术室护士、司机、打字员、刺绣女工、长期观看显微镜者等。
4、睡眠姿势角度
喜欢高枕及有反复落枕病史者易患颈椎病,此外,躺着看书、看电视等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过多的人,易发生颈椎病。
5、自身体质角度
有头颈部外伤史的患者易患颈椎病。
5颈椎病应该如何治疗
1.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对于轻型的病例,只要适当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即可减轻症状,再辅以针灸、理疗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为限制颈部活动,可以佩带颈圈。一般症状在2周~1月内可以缓解。如果症状仍明显,则应进行牵引治疗。颈部牵引是颈椎病非手术疗法的主要手段,牵引的目的是使颈椎间隙得到拉开,减少突出物所起的压迫作用。但实际上牵引的作用主要还是使颈部得到休息及解除颈肌的痉挛。
2.手术治疗:如诊断明确,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脊髓压迫症者应进行手术。在过去,均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但由于减压作用小疗效不佳,故有人从后路切除椎板后拉开脊髓摘除突出物,但牵拉脊髓常使症状加重,甚至造成不可恢复的截瘫。60年代起,开始进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取得良好的结果。经前路手术不但可以切除突出物,而且使椎体融合后可减少复发,原有的骨赘也会逐步吸收。手术方法是病人仰卧、肩部垫枕、颈左侧或右侧横切口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动脉与甲状腺之间直达椎体,用针刺入应切除的椎间盘,并拍床旁片定位,用骨刀、钻头或环锯将椎间盘及其上下一部分椎体切除,一直要看到后纵韧带或硬膜,再用咬骨钳或刮匙将后缘的骨赘尽量清除,然后取髂骨做椎体间植骨,手术后用颈圈或石膏固定,一般需2~3月,手术可于颈丛阻滞或针麻下进行,病人清醒因而不易造成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