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目录
1脑梗塞啥症状
根据脑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 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 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2脑梗塞不能吃什么
脑梗塞的危害是严重的,要想尽早康复不再承受疾病困扰的话,大家最应该做的就是了解什么方法治疗疾病最好,在饮食上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这里针对饮食问题我们就专门为大家讲讲。
脑梗塞不能吃什么:
1、三高食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在长期大量的进食后,可以导致血液的血脂增高,影响脑梗塞的治疗,这是脑梗塞患者一定不能吃的。比如少吃或不吃肥肉、鱼卵、动物内脏等,不吃煎炸的食物,像烤鸡翅等。
2、辛辣食物。少吃辣椒,不吃麻辣烫,麻辣锅等辛辣食物,这些不仅仅直接刺激脑袋的血管,引发脑出血外,一般辛辣的时候还伴有高盐分,高血压病症恶化。
3、烟酒。烟酒能使血管内膜损坏,血管收缩,脑血管变狭窄,诱发脑梗塞。
脑梗塞的危害严重,大家一定要尽早治疗,饮食也就是俗话说的食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治疗疾病,大家要想尽快治好疾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的话,建议大家在接受医院正规治疗的同时加强饮食上的治疗,以积极的心态来治疗疾病,尽早治疗尽早康复,以健康的姿态来享受更好的生活。
3脑梗塞的分类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脑血管为何会堵塞?根据其原因,可把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塞)分为三类:
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这种梗塞是脑的大动脉闭塞引起的大梗塞,就像河道淤积一样,动脉管腔逐渐变窄,直至完全闭塞。河道堵塞了,下游的农田无水灌溉,农作物会干旱枯死;同样道理,脑的大动脉堵塞了,就会引起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大量的脑细胞受到损伤,症状就比较严重。
②心源性脑栓塞。人体的血液都循环汇集在心脏,然后被心脏泵出去供应各个器官,心脏的病变可以导致心腔内血栓形成,血栓可随着血液流动到各个器官。如果堵塞了脑血管,引起的脑梗塞就是心源性脑栓塞。
③腔隙性脑梗塞。这是脑内小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引起的小梗塞,这种中风的症状多比较轻微。
4关于脑梗塞有什么危害
脑梗塞是导致老年人瘫痪最常见的原因,它的发病是否有规律可循,对预防发病很有帮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军结合临床经验和资料分析认为,脑梗塞的发病和人的生物钟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脑梗塞发病有规律徐军主任接诊过上千例脑梗
塞病人,发现脑梗塞按发病时间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常发生于后半夜的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病人通常是后半夜或早晨起床时发现肢体不灵活了才知道患了脑梗塞。这类患者常常具有高粘血症,而且血流过于缓慢是主要诱因。血液流动越慢粘滞度越高,而血液粘度增加又加重血流变缓,进而形成血栓。由于人的血液粘度日夜变化曲线在后半夜最高,下午最低,所以后半夜到清晨间脑梗塞发病率最高。另一类是剧烈活动或情绪变化时发病的动脉栓塞性脑梗塞,主要和血流的剧烈波动有关。患者往往在活动时突然发病,头晕目眩。这类患者多患有高血压,而且血压一日间波动较大。发病时机也和平时一天当中血压增高的时间相符合。清晨高血压型就容易在早晨起床后发病;下午高血压型就容易下午发病;运动后高血压型就容易在激动时发生脑梗塞。两大诱因是顽凶作为脑梗塞主要诱因的血
液粘稠度和血压的昼夜变化受生物钟的调控,故生物钟与脑梗塞发病规律有关。夜间,人体的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处于休息状态,血流量减少,而内脏血流增加,尤其是肾脏血流量明显增加,血液流经肾脏后水分滤出增加,血液浓缩,这就是夜间血粘度增高的机理。
正常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明显下降,并修补白天过高的血压波动造成的血管损伤,但高血压病人却失去了这一变化规律,使动脉血管得不到休息,容易形成动脉硬化,进而导致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可以有的放矢为此,徐军主任认为,脑梗塞的预防主要有两点,一是病因的预防,如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二是诱因的预防,如过高的血粘度和过激的血压波动。后者和生物钟有很大关系。
当然,无选择地降低血粘度不会获得益处。有的人仅仅依靠一年内进行1-2次输液来降低血粘度,这没有什么作用。徐主任推荐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晚上睡前喝一大杯水(500-1000ml),以降低夜间血粘度。有些病人害怕夜尿增多影响睡眠。其实,这恰恰说明肾脏保持水分的能力已经有问题了,更有可能出现后半夜血粘度增高现象,因此,睡前更应该多喝水。另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和降纤维蛋白原药物等来治疗。
对于高血压病人,则要观察自己的生物钟对血压的调控特性。通过观察一日内血压波动情况,也可以到医院做一个血压定量运动诱发试验,判断自身血压对应激的反应规律。在高峰期避免情绪激动和做激烈运动,从而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例如晨间型高血压患者,晨练就很有讲究,要尽量有人陪同,不做过度锻练,防止血压过大波动。
5脑梗塞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脑梗塞的急救措施有哪些?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老年人,而且非常容易复发。专家提醒: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 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以上内容是对“脑梗塞的急救措施有哪些?”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的医生及病人家属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脑梗塞治疗方面的内容,请登录有问必答网进行提问,我们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