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以男性多见。口腔癌病例中,以舌活动部癌最常见,其次为颊粘膜癌。所以下面就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口腔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目录
1日常对口腔癌患者的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是每一个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必修课。亲友家属应在生活上和情感上多给予患者关怀和帮助,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鼓励和安慰。同时患者自身也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口腔清洁是口腔癌护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术前3天给予朵贝氏液进行口腔漱洗,饭后、睡前每日4次。如有牙垢、牙石应给予清除,患有龋齿和牙周炎 症应给予治疗。如有溃疡,除了漱口外,还应涂擦达克罗宁。术后应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观察呼吸是否通畅。在康复期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营养调理,口腔癌患者往往遭受疾病本身和治疗带来的双重折磨,其营养状况往往较差,应注重加强营养,补充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对各种治疗的耐受力。
4.术后患者要特别注意平卧休息(无需枕头),术后6小时后斜坡卧位,以利于呼吸,减轻颌面部肿胀。行组织瓣移植者头偏向术侧,头部和舌体适当制动,绝对卧床一周,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2到底哪些原因导致口腔癌
1.营养不良。口腔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认为口腔癌的发生与营养不良有关,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从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同时,人口统计学研究也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
2.口腔卫生差。口腔卫生差也是影响口腔癌的重要因素。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上如果有口腔炎的话,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的发生。
3.嗜好烟酒。有烟酒嗜好也是口腔癌的影响因素之一。专家指出,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粘膜。因此,预防口腔癌要注意戒烟戒酒。
3不抽烟也会得口腔癌
导致口腔癌的罪魁有哪些呢?丹佛癌症检测中心列出“口腔癌7大风险”:
1.吸烟:是40岁以下人群罹患口腔癌的祸首。
2.喝酒:每天喝3次酒就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脆弱,更易得。
4.人乳头瘤病毒:可致人类皮肤和黏膜异常增生引起恶变。
5.遗传:口腔癌家族病史会增加家庭成员患病的危险,如果再加上吸烟、糖尿病等其他风险因素,危险就更大。
6.吃太硬的食物:饮食等会增加口腔组织压力,吃特别硬的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
7.水果蔬菜摄入少:水果蔬菜摄入量不足会导致免疫能力(特别是唾液的免疫力)下降,增加口腔癌危险。
4爱吃槟榔火锅小心口腔癌
吃火锅也要注意口腔癌
吃火锅吃出口腔癌并非危言耸听,口腔、食管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温度,食物太烫就会损伤黏膜,而火锅浓汤的温度可超过100℃,取出即吃的话,很容易烫伤口腔、舌部、食管和胃黏膜。一些本来就有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吃了火锅后很可能会加重病情,而一旦发现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就一定要去专业的肿瘤治疗机构进行诊治了。
北京人张先生今年35岁,平时特别喜欢吃火锅等辛辣烫食,前段时间忽然感觉到吃饭时吞咽不顺畅,便立即赶到医院消化科就诊,结果显示为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是临床常见的癌前病变。 幸亏发现及时,不然很容易发展成为癌症。
自己怎样检查口腔癌?
1。检查面部与颈部 在检查颈部时,要尽量向后仰头,查看下颌骨区和颈部有无异常;再用手分别触摸左右两侧的颈部和下颌骨区,试试两侧感觉有无不同。
2。检查唇部 先用眼睛观察上下嘴唇的外侧,再用手触摸。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开下嘴唇检查内侧,最后查上嘴唇内侧。
3。检查牙龈 拉开口唇检查牙龈,并用食指触摸,看是否与上次检查时一样。
4。检查颊部 轻闭嘴,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开,用眼睛观察,同时用手触摸侧颊部,看有无异常。
5。检查舌癌伸出舌头,用手垫上纱布抓住舌头,观察与触摸舌面,并分别向左右方牵拉舌头,观察舌两侧。
6。检查舌底 将舌尽量上抬抵住膊部,观察与触摸舌底,检查是否异常。
7。检查咽部与上腭 发“啊”音,在光亮处观察咽部;然后头部稍向后仰,观察并触摸上腭部。
5老年人更要预防口腔白斑癌变
口腔黏膜是口腔的“衬里”,其生理功能一点也不比牙齿差。口腔黏膜不但是口腔其他组织的“保护伞”,而且有感觉、免疫、分泌等功能。口腔黏膜的一丁点儿异常,就会“闹”得人寝食难安。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口腔黏膜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变薄、变干、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中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病,口腔黏膜会变得更为“弱不禁风”,容易出现异常,甚至发生口腔黏膜病。
许多口腔黏膜病都会出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如白色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其中,口腔白斑是最需要重视的。因为医学上所说的“口腔白斑”特指“口腔白斑病”,它是一种癌前病变!其特征为: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发生溃疡或糜烂,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患者常感觉有粗糙感、涩感。口腔白斑的危险之处在于其不痛、不痒、不溃破,患者往往很难察觉。由于其属于癌前病变,如果听之任之,由其发展,很有可能会癌变,癌变率为10%~30%。
以下患者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①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②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发生的口腔白斑,恶变的可能性大。③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④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区者。⑤白斑表面粗糙,伴溃疡或糜烂者。⑥病理检查发现有上皮异常增生者。⑦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⑧病变时间较长者。⑨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