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们都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营养不够,长不壮长不高,所以拼命的鼓励孩子多吃,吃好的。而且每次孩子有一点不舒服或者异样,爸妈就会开始担心是不是缺这缺那,然后大补一通。这样其实不仅没能让孩子吸收,反而会因为营养过剩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养成小胖墩后就会带来无尽的隐患。那么,儿童营养过剩会有哪些危害呢?家长给孩子补充营养会有哪些误区呢?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目录
1家长给儿童补充营养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1:乳制品会加重孩子的感冒。
事实是:乳制品会增加黏液的产生或者使鼻腔分泌的黏液变稠,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孩子感冒时,鼻子和嗓子里黏液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产生。而乳制品只是粘在了嗓子眼里,让人感到有点不舒服。
当孩子感冒时,可以继续给他提供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如果他不喝牛奶,可给他别的液体,如白开水、果汁、稀粥或鸡汤,直到他感觉好些。即使孩子没有什么食欲,也要让他喝足够的水,以防止脱水,并能使黏液流出鼻腔。
误区2: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事实是: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却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们喜欢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学习接受青菜、菠菜之类的绿色蔬菜过程中,水果是很好的营养替代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胡萝卜,为了补充可能会缺乏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你不妨给他吃一些杏或哈蜜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来满足孩子对叶酸的需要。香蕉可以代替马铃薯作为钾的来源;柑桔类水果可以代替甘蓝满足维生素C的需求。
但是,不论如何,蔬菜和水果毕竟无法完全互相替代。蔬菜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种促进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所以,你一定要不断地为孩子提供蔬菜,让他接受并喜欢蔬菜。这一点非常重要。
误区3:为了预防肥胖,应该限制孩子的脂肪摄入量。
事实是:对于婴儿和刚学走路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和身体成长极其迅速,每天所需要热量(卡路里)40%是从脂肪中摄取的。发育中的大脑对脂肪酸及脂肪中的其他成分有着特殊的需求。
因此,大部分专家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要喝全脂牛奶,而不是脱脂牛奶。大一些的孩子仍然需要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以利于皮肤健康正常成长、性激素的分泌以及维生素的吸收。
但在2岁后,每天从脂肪中获取30%左右的热量(卡路里)就足够了。
此外,食物中的脂肪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吃饱了。因此,如果你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脂肪摄入量,他可能会通过吃更多的其他食物来加以补偿。
误区4:孩子需要吃红肉(牛羊肉)来预防贫血。
事实是:孩子的年龄越小,出现铁缺乏的可能性越大。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2岁初学走路的孩子中,9%会出现铁缺乏。在3~5岁的孩子中,该比例降至3%,而6~11岁的孩子中,该比例为2%。
初学走路的孩子完全可以从他们的饮食中获得大量的铁,这是个好消息。很多家庭是天生的素食者或者不吃牛羊肉。何况,肉比较硬,小孩也难以咀嚼。
红肉含有易吸收的铁,因此,孩子适当地吃一些是有好处的。但是,初学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吃强化谷类食品和面包、干果(如葡萄干)、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鸡蛋、鱼以及家禽肉来满足身体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10岁以下的儿童每天至少应摄入10毫克的铁,这个数量很容易达到,一杯奶酪(含铁约 8毫克)和两小袋葡萄干(含铁约2毫克)就行。
如果你无法确定孩子是否缺铁,可以咨询专业医生。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喂养史等情况,给你提供一些建议。
误区5:吃糖多会让孩子过度活跃。
事实是:吃糖多对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影响。事实上,研究发现,吃了高糖饮食的实验室动物变得并不活跃。那么,这种不正确的说法从哪里来的呢?很可能是,当父母往往发现孩子吃了巧克力之类的糖果或喝汽水后变得异常活跃,而这两者都包含咖啡因。其实,咖啡因才是导致孩子活动过度的原因。
误区6:给小婴儿添加新食物时要特别小心,因为许多孩子都对某些食物过敏。
事实是:食物过敏反应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普遍。事实上,真正食物过敏的孩子只有6~8%。荨麻疹、湿疹、呕吐、腹泻,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出现过敏性休克等,都属于食物过敏时出现的反应。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如腰果和胡桃)、小麦、大豆、鱼和贝类,90%的过敏反应是由于添加这些食物而引起的。因此,添加这些食物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异常反应。如果怀疑孩子有过敏反应,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向儿科医生咨询,必要时医生会为孩子进行过敏原的测试。
误区7:牛奶是强壮骨骼唯一的营养食品。
事实是:是的,牛奶的确是最好的钙源之一。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喝牛奶,他同样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钙质供骨生长发育所需。
这些食物包括:酸奶、奶酪、豆浆、甘蓝、豆腐、深色蔬菜以及添加钙的百分之百纯果汁(如橙汁)。
营养学会所推荐的儿童每日钙的摄入量:
年龄每日钙的摄入量
1~3岁每天需要600~800毫克的钙
4~8岁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的钙
9岁以上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钙
误区8:当孩子生病时,最好是感冒时多进食,发烧时饿着点。
事实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强迫或限制孩子吃东西。生病时,孩子需要所有能得到营养的食物和液体,这样,才能保证他有力量与病菌作战。但如果他不想吃或没吃完饭,你也不必太担心。
孩子生病时,应当允许他吃想吃的东西,饿了就吃,不饿也没有必要非让他吃。别忘了,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液体,比如稀粥、汤、果汁、牛奶等,以防止脱水。
误区9:白面包没有任何营养。
事实:用全麦面粉制作的面包当然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因为全麦面包中的纤维素含量丰富,可预防便秘、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面包就毫无营养。
白面包中常常富含铁和烟酸、叶酸、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吃全麦面包,让他吃白面包也无妨。
至于纤维素,他还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取比如水果、蔬菜等。
误区10:果汁是健康的解渴饮料。
事实是:100%的纯果汁肯定比汽水更有营养,但它并不是孩子渴时要喝的最佳的饮料。相反,你必须要限制孩子的果汁摄入量。否则,喝太多果汁会降低孩子对营养更丰富的食物的食欲,并可能取代牛奶而成为唯一一种他想喝的饮料。
此外,由于果汁含糖多,过量饮用可能会损坏孩子的牙齿或者引起胃部不适。
营养学家建议:初学走路的孩子,每天将其饮用的果汁限制在100毫升。更大一些的孩子,每天的果汁消耗量也不应超过200毫升。另外,不要把果汁当作解渴的饮料,当孩子感觉渴时,白开水是最佳的选择。
2儿童营养过剩有哪些危害呢
营养过剩会对儿童造成四大危害
1、体重超标:血脂高的肥胖儿童更容易发生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医学研究表明,在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31.4%,患脂肪性肝炎达7.8% 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肥胖病史越长,各种代谢障碍就越严重,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2、导致儿童龋齿率上升:一份全国中小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调查数据显示,城市7-9岁儿童患龋齿的比率为79.6%。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儿童进食的多为高蛋白、高能量的黏糊状食物,营养物质在乳牙边积累,变成了龋齿的温床。
3、导致儿童性早熟: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盲目进补、过量摄入激素可能导致性早熟。各种高能营养食品中一般都暗藏有促使儿童性早熟的激素,这些激素可能会扰乱儿童自身的内分泌状态:在生理上,可能会导致儿童骨骺提前闭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最终身高;在行为上,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性器官的过早发育和性意识的过早觉醒,将导致儿童不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女孩可能会出现早恋、早婚、早孕,男孩则可能出现性攻击、性犯罪等。
4、给儿童带来心理问题:肥胖儿童经常是同伴嘲笑、捉弄的对象,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容易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我封闭、逃避社交,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如何正确安排儿童的膳食呢
首先,了解学龄儿童的营养和生理特点
学龄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基础代谢率高,活泼爱动,体力、脑力活动量大,故他们需要的能量(按每千克体重计)接近或超过成人。由于体内三大营养素代谢反应十分活跃,学习任务重,因此有关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和维持正常视力、智力的维生素必须保证充足供给。加上此时期儿童,易出现饮食无规律、偏食、吃零食过多现象,因此更要加强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
针对性地为孩子补充所需的营养素
(1)骨骼发育营养素:钙、维生素D、维生素C
钙: 钙对儿童的骨骼与牙齿发育十分重要,儿童缺钙容易引起夜惊、多汗、烦躁不安、消瘦等。可适当为孩子增加牛奶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其次经常吃虾皮、芝麻糊和深绿色蔬菜等。
维生素D:学龄儿童每天应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和耐力,也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如果儿童有缺钙症状,则应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维生素C: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增强毛细血管壁强度。
(2)智力发育营养素:锌
锌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物质,对提高孩子免疫力、味觉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都是锌的良好来源,也富含锌。
(3)“美瞳”营养素:维生素A
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期”,家长应为孩子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充足,可增大眼角膜的光洁度,使眼睛明亮有神。同时要让孩子科学用眼,注意阅读休息时间以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
.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
孩子处于身体发育成长的高峰期,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将有益于身体的发育。
早餐(7:00~8:30) 能量占比:25%~30%
食物:米粥或包子、果蔬、含蛋白质丰富的牛奶、鸡蛋等,加上1-2种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午餐(11:30~13:00)能量占比:30~40%
食物:注意粗细、荤素搭配。如米饭或面条为主食。适量的肉鱼禽蛋豆,一定量的蔬菜。
晚餐(18:00~20:00)能量占比:30~40%
食物:五谷食物类(米面或者糙米、红薯等)为主食,配以适当的肉类食物和一定量的蔬菜。晚餐注意不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4儿童必须补充的营养有哪些呢
蛋白质:
宝宝需要蛋白质来构建自己的健康肌肉以及免疫系统。蛋白质也是宝宝能量的重要来源。对于新生的宝宝来说,蛋白质是冲刺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
来源:肉、蛋、奶、和豆类食品
脂肪:
脂肪是宝宝饮食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宝宝成长以及形成磷脂的主要结构物质,神经组织周围的脂肪体可以更好地促进神经的功能发育。
母乳中的脂肪是宝宝最理想的脂肪摄取来源。
来源:食用油,蛋黄,肉类,奶油制品等
铁:
铁是人体内血红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血红细胞是体内氧气的搬运工。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每天应摄取0.15-3.0mg/ml的铁,才能够健康成长。
早产的宝宝需要的铁则更特殊一些,因此如果有特殊情况,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铁。
来源: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最先应该食用含铁的米粉。深绿色的蔬菜、动物肝脏、鱼肉和家禽类食物,特别是红肉,红肉中牛肉含铁最高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宝宝身体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是宝宝能量的来源。与宝宝从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得能量不同,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用来构成宝宝的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重要功能组织。
来源:糖类、谷物(如水稻、小麦等)、水果(如甘蔗、甜瓜等)、干果类、干豆类、根茎蔬菜类(如胡萝卜、番薯等)等。
维生素A:
维生素A对皮肤和眼睛都有好处。维生素A也叫胡萝卜素,是预防感染的良好物质。因为它是人们最早发现的维生素,因此命名为A。
通常情况下,母乳中的维生素A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了。
来源:黄色水果如柑桔及黄、绿色蔬菜中均含有β胡萝卜素,动物脂肪如蛋黄及肝脏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A。此外,鱼肝油也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帮助宝宝形成坚固的骨骼,是骨头重要的组成元素。具抗佝偻病作用。多晒晒太阳也可以让身体吸收更多的维生素D。
来源: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
不过通过日光浴可以促进维生素D在体内合成。所以一般宝宝要补充维生素D到两岁左右。
维生素K:
维生素K对于血液凝固很有帮助。为了防止宝宝出生后碰伤出血,新生的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K。
来源:绿叶蔬菜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类,水果及谷类含量低。
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优酪乳、优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中均含有。
哺乳的母亲应多吃些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
可能有些妈妈问,孩子是不是要补钙,这个我们之前也有说过,在这,我们再强调一遍。
特别提示:补钙问题
并不是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需要额外补钙。宝宝出生后1~2周应该每天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帮助钙在肠道吸收沉积到骨头里去。
5如何让儿童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呢
人体需要40多种营养素,主要从一日三餐中吸收和获得。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可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得身体发育所需的均衡营养。
1、每天喝一至两杯牛奶,供给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b2等。豆浆也可以供给优质的蛋白质。
2、深绿色和深黄红色蔬菜中维生素a、b-胡萝卜素和铁的含量比浅色蔬菜高,每天应至少吃100克。
3、食物的口味尽量清爽可口。如果孩子不喜欢某种食物,可设法改变食物的搭配及烹调的方法,增加孩子的食欲。
4、儿童活跃好动,能量消耗快,在正餐之间准备点心,可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补充摄取营养物质。
5、尽量将食物切成细小的条状或丁状,并且不要太硬,方便孩子进食。
除了注重孩子的一日三餐外,让孩子及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孩子终生受益。
1、多变化菜单的内容,保证食物多样化。
2、不在孩子面前评价食物的好坏,应鼓励孩子食用各种食物。
3、带孩子到空气清新的户外活动时,备带的食物不要过甜或者热能过高。
4、改善进食的氛围,让孩子养成依时进食的习惯。
5、按照科学优质的营养组合,在膳食之外合理食用营养素补充剂补充儿童所需的营养。
全面营养,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人生的长路上,他们的每一步将会迈得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