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那么,多动抽动症的表现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1多动抽动症的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
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
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部分在早期出现,多数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
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2多动抽动症治疗
一、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专家说,患儿正确的用药指导,切实关系到治疗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关注抽动症的孩子正确用药,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依从性。
二、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科学研究发现不健康的饮食结构是导致孩子患上抽动症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抽动症患者的科学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患儿日常营养的供应很重要。
三、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抽动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语言行为障碍性疾病,它的病因复杂性,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对患儿进行情绪的疏导和心理的安慰,但是对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有助于提高抽动症的自信心和面对此病的勇气。
3多动抽动症护理
1、正确对待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端正对患儿的态度,既不可进行打骂责怪,也不可过分溺爱,要进行耐心教育,以免患儿病情加重,影响治疗。
2、予以鼓励
帮助孩子克制抽动行为,当孩子有微小进步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孩子对病症的治疗充满信心。
3、户外运动
抽动症疾病日常护理,应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益于身心的户外活动,宣泄过剩精力,减轻抽动症状。
4、良好生活习惯
让患儿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患儿身体过度劳累,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机或者玩游戏。
5、消除不良因素
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家庭不和导致孩子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4多动抽动症预防
1、及时治疗感冒:中医认为感冒是因外感风寒引起的,俗称受凉了。彻底治疗感冒,把寒毒从体内排出。轻症感冒,生姜红糖水,加一碗热粥,起解表发汗的作用。
2、留心观察症状特征:如果孩子出现的症状与抽动症的症状特征类似,就应立即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抽动症专业科室检查治疗,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防止病毒血症,保护脑组织,防止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再发或加重。
3、适时增减衣服: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春夏之交气温不稳定,气温转热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4、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让孩子适当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能增强孩子的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
5、合理膳食:对风热引起的咳嗽,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过食荤腥、辛辣刺激性食物;着凉引起的咳嗽,不要过食寒凉食物,以免加重咳嗽,同时多饮水。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儿必要时要吃点鱼肝油和钙片。不要暴饮暴食,进食适时适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多动抽动症饮食
1适宜吃含钙高的食物:当血清钙较低时,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强,儿童就会出现手脚抽动现象。另外,还会出现夜间磨牙、易惊等症状。在生活中宜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豆类、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并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
2适宜多吃含铁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抽动症状。因此抽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蛋黄、禽血、海产品等。
3适宜多吃含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如果抽动症患儿缺锌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减退;有的患儿还会出现异食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些含锌量较多的食物,如坚果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谷类等。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