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制膀胱排尿而造成的,尿失禁分为完全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和部分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尿失禁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严重损伤病人的自尊,尿失禁什么症状时需要看医生?为什么女性易受尿失禁困扰?一起来看下。
目录
1尿失禁什么症状时需要看医生
据调查,有3/4的女性觉得尿失禁让人难以启齿,不好意思向医生诉说,宁愿勤换裤子用尿垫也不去看医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女性羞于启齿。根据临床病人的状况,压力性尿失禁分三级——
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咳嗽、大笑等)时偶发尿失禁,平时不需要戴尿垫。
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戴尿垫。
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经常漏尿还会引起会阴部的反复湿疹、褥疮、皮肤感染及尿道炎等,身上还会有一股尿臭味,这虽不危及生命,但其会给女性患者带去较大的影响。因此,专家指出,一旦尿失禁给自己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就应该积极治疗。
2女性易受尿失禁困扰
尿失禁,说白了就是尿液不自主漏出,这毛病看似离你我很遥远,其实却不然。
有数据显示,中国成人尿失禁的发病率大约在29%,而我们曾开展过一项面向近4000南京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9.8%,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占63.4%。患者只要稍微一屏气、一大笑就会失禁;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类尿失禁的比例更会显著增加。
从调查情况来看,年龄毫无疑问是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68岁以上的女性发生尿失禁的风险是18-27岁女性的8.74倍。此外,多次分娩、巨大胎儿、自身体重过高都可能增加尿失禁的风险。在调查中,一个人的BMI指数每增加1,发生尿失禁的风险就是原来的1.109倍。另外,当事人学历水平越低,患上尿失禁的风险就越高。
尿失禁为什么比较“偏爱”女性呢?这是由于女性要经历怀孕、分娩这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骨盆底肌肉、神经受损,导致当事人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日后在腹压力突然增大时,就会更容易出现“漏尿”现象。
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许多女性对尿失禁有了一定了解,也愿意积极就医,但仍有大量的女性患者,宁可自行忍耐,甚至纸尿布不离身,却没有寻找正确的治疗和干预。
尿失禁虽然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却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更可能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但尿失禁的治疗其实并不困难。目前尿失禁根据其病情程度,一般分为~度,度平时没事儿,仅在咳嗽、打喷嚏时尿液漏出;度患者在上台阶,或者突然变换体位时就可能失禁;度患者最为严重,站立时就可失禁,卧床时不发生。
对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加强盆底锻炼,就能有效改善问题;对于重度尿失禁患者则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近年来医学界比较认可的是尿道中段“吊带”(TVT)术式,也就是通过小切口,将一种专门的吊带置入,将患者松弛的尿道托起,从而最大限度纠正患者的失禁问题。我们自2006年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这个技术后,根据目前400余例女性病人的手术情况来看,可以很好解决患者的尿失禁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怎样避免尿失禁
1。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情,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笑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失败、压力和烦恼,学会自己调节心境和情绪。
2。防止尿道感染。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性交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阴。若性交后发生尿痛、尿频,可服抗尿路感染药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愈。
3。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研究证明,更年期绝经后的妇女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同时可防止其它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4。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应积极治疗这些慢性疾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45~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
5。妇女生小孩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负重和劳累,每天应坚持收缩肛门5~10分钟。平时不要憋尿,还要注意减肥,如果有产伤要及时修复。
6。饮食要清淡,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
7。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发现阴道有堵塞感,大小便或用力时有块状物突出外阴,阴道分泌物有异味或带血,排尿困难、不顺畅,尿频或失禁,腰酸、腹坠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防止盆腔器官脱垂。
4尿失禁还能治好吗
一、尿失禁西医治疗方法
依据不同发病机理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1、大量残余尿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或充溢性尿失禁。这类尿失禁的治疗原则是采用手术(膀胱颈部或尿道外括约肌切开)降低尿道阻力以减少残余尿。
2、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性膀胱可引起急迫性或反射性尿失禁,有时也可引起咳嗽急迫性尿失禁。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异搏定),骶神经阻滞、骶神经手术或膀胱神经剥脱术等方法抑制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3、括约肌功能不足 这类患者残余尿。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麻黄碱、心得安等)或手术等方法增加悄道的阻力。无阻力性尿失禁患得可种植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尿道延长术、尿道夹(女性)或阴茎夹。
二、尿失禁中医治疗方法
肾气虚寒
证候:小便不禁,随时自遗,小便频而清长,畏寒背冷,四肢不温,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膝腰酸软,两足无力,或滑精早泄,阳痿,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固涩。
主方:巩提丸合济生菟丝子丸
加减:气虚明显加人参;若下焦虚冷好转,应减少温补肾阳之品,可在缩泉丸的基础上加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
肺脾气虚
证候:小便不禁,次数较频,咳嗽气喘,神脾气怯,四肢乏力,纳减便溏,小腹时有坠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治法:健脾补肺。
主方:不中益气汤加味
加减:若困睡不醒,加菖蒲、远志清心醒神,兼以化痰湿;若大便溏泄者,加炮姜以温脾祛寒止泻;咳喘有痰者,加法夏、陈皮、枇叶、白果、款冬。
肝肾阴虚
证候:小便不禁,尿少短涩黄,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形体瘦弱,或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夜寐欠佳,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佐以固涩。
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加减:尿短涩不畅,可加土茯苓、半枝莲、鱼腥草清热湿;低热寐差加地骨皮、丹皮、酸枣仁、远志清虚热、安神。
湿热下注
证候:小便不禁,尿短黄涩,滴沥不畅,尿道灼热,刺痛,少腹重坠,腰酸低热,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滋补肝肾,佐以固涩。
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加减:尿短涩不畅,可加土茯苓、半枝莲、鱼腥草清热湿;低热寐差加地骨皮、丹皮、酸枣仁、远志清虚热、安神。
下焦蓄血
证候:小便不禁,滴沥不畅,小腹胀满隐痛,或触及块物。苔薄,舌质淡黯,或有紫斑、脉涩或细数。
治法:活血化瘀。
主方:少腹逐瘀汤
加减:夹瘀热者,加山栀、黄连清热;气滞腹痛加柴胡、枳壳、白芍、元胡行气止痛;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淮山药、茯苓健脾益气。
5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关心理解病人。尿失禁病人常对饮水有顾虑,往往自动减少饮水量,这样易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要对病人说明尿液对排尿反射刺激的必要性,保持摄入液体每日在2000-2500ml左右。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2)制定膀胱功能训练计划,指导病人每日数次做阴部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
(3)观察病人排尿反应,协助定时排尿。开始时2-3小时1次,以后逐渐拉长间隔时间,以帮助其恢复控制功能。
(4)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尿液长期浸湿皮肤可使皮肤角质层变软而失去正常防御功能。加之尿中氨对皮肤的刺激,强引起皮疹,甚至发生褥疮。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勤换衣裤、尿垫、床单。皮肤可涂适量油膏保护。
(5)外引流。对部分不能控制尿失禁的病人可采取外引流法,防止漏尿。男病人可用带胶管的阴茎套接尿;女病人可用吸乳器连接胶管接尿。也可定时让病人坐便器,有意识地控制或引起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