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感冒药都是对症治疗的,常见的感冒药一般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每一种成分对应的症状不同。选对药物,对缓解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连抗过敏类的感冒药也不例外。专家表示服感冒药最忌重复用药,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 录
1怎样选择感冒药才正确
感冒俗称“伤风”,是以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冒起病比较急,早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鼻涕,2-3天后变稠。可以伴有咽痛、听力减退、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没有发热和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5-7天可以痊愈。下面介绍一下感冒药的种类:
退热药对于发热的病人,需要选择退热药物。这类药以解热镇痛药物为主,用于退热、缓解头痛、肌肉关节的酸痛等症状,比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在体温超过38℃的情况下就可以服用退热药物,帮助缓解发热及全身症状。而退热药物的作用时间大约是6-8小时,超过这个时间,体温会再次升高,这时需要再次服用退热药物以协助降低体温。
怎样选择感冒药才正确—退烧药:由于服用退热药物后会大量出汗,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小心使用,并需要补充水分,以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对于有溃疡病的病人,尽量选择不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以免诱发溃疡病发作。而作为孕妇,应该首先选择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不能下降,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2服感冒药最忌重复用药
1. 解热镇痛药
感冒引起的发烧,应选解热镇痛药。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芬必得的有效成分)等。服用该类药物,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解热镇痛药具有一定的胃肠道刺激性,短期应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耐受的,但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必要时适当予以护胃药。
(2)儿童和青少年在病毒感染(其中包括感冒)时,如果使用阿司匹林退烧,可能会发生一种罕见但可致死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瑞夷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和脑病。因此,为孩子选择退烧药时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
(3)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可以引起出血的风险。如果与其他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联合使用,应密切监测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如皮下淤点、牙龈出血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就诊。
(4)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还需要避免饮酒,否则可引起肝损害。
(5)感冒患者不适宜长期自行使用解热镇痛药,如自行在家用药几天后仍未见好转,应及时就诊。
2. 抗过敏药
在感冒时,人体内会产生更多的组胺,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导致鼻子发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感冒药中常常会添加对抗组胺作用的抗过敏药来缓解这些症状。陈楚雄指出,常用的氯苯那敏(扑尔敏)和苯海拉明都有产生嗜睡的药物副作用,因此,在开车或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操纵机械等危险操作时,应避免使用含有上述抗过敏成分的药物,以免精力无法集中,一不留神发生意外。
日常可见的感冒药如分为日片和夜片,其中的日片不含上述抗过敏的成分不会产生瞌睡,开车时也能使用,但夜片通常会加入抗过敏成分,夜间活动的人需要注意。
3. 减充血药
感冒时,我们经常会觉得鼻子不通气,呼吸都变得困难了。这是因为鼻腔黏膜中的小血管充血肿胀,使得鼻黏膜也肿了起来。而缓解这一症状就需要应用减充血药,减充血药能让血管收缩变细,从而减轻肿胀,使呼吸变得顺畅。感冒药中常用的减充血药是伪麻黄碱。陈楚雄指出,伪麻黄碱具有广泛的收缩血管作用,使用后会引起血压上升。对于血压正常的人影响不大,但高血压患者服用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一定要谨慎,高血压情况较重时,应避免使用该药。此外,伪麻黄碱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被认定为兴奋剂,因此运动员应该避免使用。
4. 止咳药
感冒药中常用的止咳药是右美沙芬,而部分止咳糖浆可能含有可待因,上述两种药物均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作用于中枢系统的药物总给人离迷幻药相去不远的感觉。陈楚雄指出,右美沙芬不存在成瘾性,按说明书正确使用是安全的。可待因属于吗啡的甲基衍生物,在人体内有10%的可待因会转变成吗啡,具有一定的成瘾性。除非必须,否则不应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开具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浆,即使确实需要用药,也不应擅自长期使用。
5. 抗病毒药
“感冒必须服用抗病毒药?”很多人都会有此疑问。陈楚雄指出,常用的抗病毒感冒药只有一种——金刚烷胺,该药除了感冒,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疗效。
抗病毒药存在一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对于普通感冒,单纯对症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没有必要服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某些特殊的患者,则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
3常见感冒类型的临床症状
一、风寒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用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二、风热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4感冒的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5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二、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三、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