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尽,是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前列腺炎的主要排尿症状表现之一。从肾盂到尿道外口这一段叫尿路。凡尿路中任一段受到细菌感染都可称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有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就会出现尿不尽。那么尿不净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
目 录
1尿不净是怎么回事
1、炎症刺激
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不尽,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不尽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y.j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不尽。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不尽、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
2、非炎症刺激
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不尽为主要表现。
膀胱容量减少
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3、神经性
尿不尽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2尿不净如何预防
外阴清洁
(1)女婴在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洗涤会阴和臀部,所用尿布必须干净清洁。l岁以后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应穿瞒挡裤,不要就地而坐,以免外阴和尿道感染。
(2)成人应每日清洗外阴1次,勤换内裤,大便后擦拭肛门,应从前向后,避免将肛门污物带到尿道口。
(3)禁用坐浴如果坐在浴盆内洗澡,污水容易浸入尿道,引起感染。因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与阴道、肛门靠近,尤应注意。
性生活卫生
泌尿系感染的发病原因,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较为常见,男女一方外阴或阴道、尿道的病菌极容易传给对方,也容易自身感染。因此性生活前,应清洗外生殖器。如果使用避孕工具,应将避孕工具清洗或消毒。性交前后,都应排尿一次。此外,戒除手淫,尤其是用器物手淫,防止尿道感染和损伤。
防止尿液满留
(1)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肮。
(2)怀孕5个月以上的妇女睡觉时以左侧、右侧卧位为宜,免得子宫压迫输尿管,引起尿流不畅。
(3)积极治疗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茎、肾下垂、瘢痕狭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等。
3尿不净有哪些表现
常见证候
肾虚胞寒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长,溺后遗沥不净,神疲体倦,腰背痠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尺部尤甚。
中气不足尿后余沥:小便后余沥点滴,时作时止,遇劳即发,面色咣白,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舌淡苔白,脉濡缓或细弱。
膀胱湿热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色黄或浑浊,尿后余沥点滴不净,伴尿道灼热疼痛。舌红善黄腻,脉濡数。
鉴别分析
肾虚胞寒尿后余沥与中气不足尿后余沥:鉴别要点;肾虚胞寒以小便频数清长,腰背痠软,四末不温,遇寒加剧,常见于年高者为特征,治宜温肾固涩,方用金匮肾气丸合桑螵蛸散加减;中气不足以精神困惫,纳减便溏,少腹坠胀,常见于壮年为特征,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膀胱湿热尿后余沥:辨证以尿频、尿急、尿痛,小便色黄或混浊为特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加减。
尿后余沥一症,应分虚实。虚证居多,每与小便清长,夜间多尿,小便频数等症并见,治法不外温补固涩。实证每与尿频、尿急、尿痛并见,治法总宜清热利湿。至于淋证出现尿后余沥,如(罗氏会约医镜·论淋癃)所说:“气淋,小便涩,常有余沥,故尿不尽”,或外伤损及膀胱,引起尿有余沥,当针对原病症治疗,原病症愈则尿有余沥自已。
4尿不净怎么办
(一)中气下陷
1,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尿后余沥,尿意不尽,时欲小便。或量少而不爽利,或鲣末尿清白。肛门坠胀,劳累后加重,少腹坠胀,神疲乏力,肢倦懒言。舌淡,脉虚缓。见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
2,病因病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化失司。
3,治法:朴中益气,升清降浊。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炙甘草6g,柴胡6g,茯苓15g,泽泻15g,肉桂3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提清阳,茯苓、泽泻淡渗泄浊,肉桂温阳化气,陈皮和胃理气。当归养血和血。
加减:若少腹坠胀加王不留行、吴萸,青皮、茴香理气通络,尿后滴白加芡实、苡仁、黄柏、萆薜渗泄收敛。小便不利,肉桂可改为桂枝,并加猪苓,即合五苓散(《伤寒论》)用。
5,变通法:若中气不足,小便涩痛,兼有湿热者,可用黄芪人参汤(《脾胃论》)加减,即补中益气汤加麦冬、苍术、黄柏,既能升清阳。又能降浊阴。
(二)膀胱湿热
1,临床表现:排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道灼热疼痛。小便黄赤、混浊,甚或尿血,或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可见于尿路感染、结石。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于膀胱,气化不利,排尿不畅。
3,治法:清利湿热,利尿泄浊。
4,方剂:八正散(《局方》)合石韦散(《证治汇补》)加减。
药物:石韦15g,冬葵子15g,瞿麦15g,蔗蓄15g,六一散10g(包),车前子10g(包),山栀10g,木通10g。
方义:石韦、瞿麦、萹蓄、山栀清利湿热。冬葵子、六一散、车前子、木通利尿泄浊。
加减:灼热疼痛加竹叶、生地,即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用。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排石。
5,变通法:湿热重者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清热作用更好。
(三)肾气不足
1,临床表现:排尿不尽,尿有余沥,尿出无力,甚而排尿困难,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脓沉细。本症可见于前列腺增生症。
2,病因病机:年老体弱,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不约为遗尿。
3,治法;补肾益气。
4,方剂:济生肾气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淡附子6g,肉桂3g(后人),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l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茯苓10g,牛膝15g。
方义:附子、肉桂助阳生火,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泽泻、车前子、茯苓渗利,牛膝引药下行且有通窍作用。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阳虚加鹿角片、菟丝子,
5,变通法:若见形疲面红,五心烦热,口干咽惧,舌红脉细数,为肾阴不足者,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牛膝、丹参、车前子、六一散等,滋肾养阴、泄浊通窍。
【简易方药】
1,黄芪100g,滑石、琥珀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先将黄芪、滑石加水煎2次,取汁和匀,再将琥珀研末分2次冲服。可用于前列腺增生症之中气不足者。
2,党参、当归、苦参、贝母各15g。每日l剂,水煎服。可用于前列腺增生症之排尿不尽、排尿困难者。
3,黄芪30g,党参24g,莲子18g,车前子18g,茯苓、萆薜、王不留行各12g,肉桂6g,甘草、白果各gg。每日1剂,水煎服。可用于前列腺增生症。
【外治法】
l,处方:白胡椒1,5g,北细辛1g。
用法:将向胡椒、北细辛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束适量填盖脐部,外用麝香风湿膏剪成4cm×4cm覆盖。
疗程:每3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停药休息2天继续第2个疗程。适于前列腺增生症。
2,处方:补骨脂,炮山甲珠各等分。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贮瓶备用。治疗时取药末适量敷脐,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
疗程:同上。
【评述】
排尿不尽多因膀胱、尿道、前列腺炎症刺激引起,尤其是膀胱三角区和后尿道出现炎症水肿时,本症尤为突出。其次是膀胱、联道结石的刺激,以及前列腺肥大时。膀胱残余尿滩可刺激膀胱而呈本症。
一般而言,本症有宴有虚,实者多膀胱湿热,虚者多脾肾不足,但时亦可虚实夹杂。值得注意的是,本症常爽气滞、血瘀之证,故行气通窍、活血通络之品不可少,如王不留行、琥珀、土牛膝、虎杖、檀香、枳壳、小茴香、内桂、吴萸、青陈皮等。
5尿不净如何确诊
1、分析尿道分泌物:尿道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和做细菌培养。尿液镜检常见较多红细胞或成堆脓细胞。三杯试验的第1杯尿微混,镜检可见白细胞;第2杯尿色清,无白细胞;第3杯尿混浊,有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
2、直肠指诊:前列腺呈饱满、增大、质地柔软、有轻度压痛。患病时间较长的,前列腺会变小、变硬、质地不均匀,有小硬结。同时应用前列腺按摩的方法获取前列腺液,做一个常规检查。
3、B超检查:B超检查如显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楚、紊乱,可以提示为前列腺炎。
4、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在显微镜高倍视野中超过10个,卵磷脂小体减少,可诊断为前列腺炎。如果同时作细菌培养,可以对慢性前列腺炎做出明确诊断和分类。如前列腺炎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则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反之,则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5、尿动力学检查:前列腺炎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主要表现有尿流率下降,膀胱颈-尿道外括肌不完全松弛,最大尿道关闭压异常增高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