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有研究证实,儿童多动症诱发因素常见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也有研究证实,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也是儿童多动症病因。那么,多动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呢?
目 录
1小儿多动症的日常护理
一、不能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经常不能仔细地认真的做一件事情,或者是做功课.或者是在进行其他活动中,总是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特点,错误频出;
二、无法保持注意力:儿童在完成任务或者做游戏时经常无法保持注意力;
三、对其他人对他(她)的讲话,常常显得没在听、这是儿童多动症的日常表现之一;
四、经常无法遵守指令,不能专注的完成功课,做交给他的任务;
五、在学校或家庭中组织的任务或者活动中,他们的能力经常受损;
六、经常性的回避或者厌恶需要努力的任务,像家庭作业;
七、经常可能遗失某种东西或活动的必需品,如学校的作业、铅笔、玩具或工具。这是儿童多动症的日常表现之一;
八、经常性的容易被外界刺激吸引;
九、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容易忘事。
不能保持注意力、无法做到专注,无法始终的遵守规则,无法专注的完成功课或者家庭任务,经常回避任务,经常被外界刺激吸引等都是儿童多动症的日常表现。
2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多动症治疗近期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使得多动症的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患儿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上升,同时情绪稳定,冲动行为、破坏性行为减少,提高生活安全性(如过街或骑自行车等活动),自尊性增强,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改善,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多动症治疗远期目标:经过长期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多动症患儿的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学习、生活无困难,学习成绩良好,情绪稳定,无冲动、破坏性行为,生活安全性高,有自信心,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良好,使得多动症患儿能够安全度过青春发育期,健康快乐成长,长大后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多动症治疗切勿急于求成!
由于每个多动症患儿的病情并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个人的“个体化”治疗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注意该目标应该是现实、可行的,是可以评价的。一般应先制定一些较简单、容易实现的目标,如注意力集中、多动冲动减少等,然后再制定学习成绩的提高等目标,不可本目倒置。目标是逐步实现的,需要一个治疗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医生、家长、儿童、老师要共同参与,达成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儿童多动症与弱智有什么区别
儿童多动症由于有注意缺陷,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会被人认为是弱智,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有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智商并不低,在面对这类儿童时需要耐心的治疗。那么儿童多动症与弱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儿童多动症通常在6岁开始发病,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并会伴随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并不代表患儿智力低下,相反,科学研究发现,很多天才人物小时候都曾被怀疑是多动症患者。区别小儿多动症儿童和弱智儿童相对容易一些,测试二者智商,低能弱智儿童智商低下,常在70以下,而多动症儿童一般则属正常范围,或者只是略微偏低。
多动症儿童通常学习成绩不稳定,波动性比较大,有时随着年级增高,成绩会逐渐下降。即使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多动症儿童可以把学习搞好,成绩不错,但坚持不住,很快就又降下来,时高时低,变化很大。而低智商儿童学习成绩总是很差,并不是不认真所致,即使督促和帮助他学习,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另外,弱智儿童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外,在其他领域也会存在缺陷。如社交、生活等方面的能力也较差,他们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善于与别人交往,动作呆板,有时个人生活都难以自理。而多动症儿童虽然学习不好,存在先天性注意力缺陷,但他们又自有独到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交际、劳动方面并没有困难,适应性并不比正常儿童差;通过药物及心理综合治疗,多动症儿童可以痊愈,注意力得到改善,学习成绩提高。而弱智儿童则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即使吃了药能安静一些,学习也不易提高或很有限。
多动症与弱智有时也会发生联系,某些低能儿童也会伴有小儿多动症,严重的小儿多动症儿童,智商可能偏低,这样,小儿多动症儿童与轻度低能儿童常常混淆,此时,家长应该对其行为举动长期细致观察以利鉴别。
4小儿多动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至目前仍未明白小儿多动症的病因,通常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严重的铅中毒、或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
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5小儿多动症的治疗
1、 药物治疗。只有当多动症较为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干扰家庭及学校秩序时,才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常用的药物有苯丙胺、哌醋甲酯和匹莫林。
2 、环境治疗。通过改变父母、教师及社会对患者的态度来改善环境,达到治疗效果。这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疾病性质,正确加以对待。父母既不能歧视、责骂或殴打他们,也不能以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使他们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严格要求。父母要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相互反馈信息,共同促进患儿的好转。
(2)逐步矫正多动行为,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用口头表扬、鼓励等强化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能静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3)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渲泄过剩的精力。
(4)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让他们从小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从有规律的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例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等。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例如,不能无限制地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影等。
(5)消除家庭中导致多动症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紧张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家庭气氛,防止因家庭因素使孩子心神不宁、焦虑紧张和兴奋。
温馨提示:
在出现小儿多动症时要很快确诊,并且要有正确的护理措施,使孩子的自控能力得以增强。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