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目 录
1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
目前,骨关节炎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手术、截骨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
软骨碎片脱落到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关节鼠”,可采用关节镜手术清除。关节镜手术可以很好地鉴别和估计关节的病变程度,对关节腔进行灌洗和清理,能清除关节腔内的游离体,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各种矫形截骨术是用以改善关节力线平衡的。胫骨截骨术主要用于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即“O”型或“X”型腿)的患者,通过手术使弯曲的腿尽量恢复到正常状态。
如果患者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关节软骨丢失严重,关节间隙过小,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保守治疗无效,应考虑人工关节置换,主要是人工膝关节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通过关节置换能比较好的恢复关节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置换的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也有一定限度,并且手术费用较高。
物理治疗
骨关节炎属于非细菌性炎症,主要发病的病理特点是由于关节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的营养供给不良,致使组织细胞发生病变,微波热疗是近些年国内外开展非常成功的理疗手段,对细胞功能的康复和致炎物质的清楚,有非常好的疗效,很多骨性关节炎得到药物所实现不了的疗效。主要临床表现:
人体组织吸收由体外穿透的电磁波,组织温度得到提升,导致血管扩张,打通阻滞的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受损细胞的修复。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免疫作用,实现消炎和消肿的作用。
2导致关节炎出现的原因
1、寒冷、潮湿是一个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机体内环境平衡失调,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增多,引起炎性反应,这也是引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
2、空调的环境是凉爽和干燥,而且时间不长,一般是炎热的夏季,所以,使用空调一般不会得类风湿关节炎。不过,空调的温度不宜太低,一次吹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得“空调病”。
3、吸烟会使男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增加1倍,但却不会增加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研究人员推测,雌激素可能是造成吸烟不会增加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
4、绝经期雌激素缺乏能够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能影响炎症水平。在一些病例中,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体内雌激素缺乏可能会导致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
想要远离类风湿关节炎带来的伤害,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因为环境在诱发关节炎的出现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查看详情>>3怎样改善关节炎
退化性关节炎,又称为骨关节炎,是指长期承受重力下,关节软骨退化,软骨下硬骨增厚,关节变形,失去弹性,而发生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变形的情形,以致活动受限,其中,最常见的就属膝关节炎。根据医学上的统计,人只要过了四十岁,“退化性膝关节炎”随时会发生,且年纪越大,发生率就越高,五十岁后的发生率约20~30%,到了七、八十岁时,可高达七成左右。至于发生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能明确的指出,遗传可能是重要的因素,而年龄、关节的活动方式、外伤及肥胖等因素亦不容忽视。
食物可以帮助改善关节炎的病情吗?在此提供几种有益于关节健康的饮食方式,希望您能吃出健康的关节。
一、 控制体重
减轻体重可以减轻脊柱及下肢关节负担,延缓膝关节磨损和退化的速度,过重者宜以低热量的均衡饮食来进行减重。选择食物的方式,纤维含量多且体积大者,如青菜、榖类;油脂含量少者,如去皮瘦肉、豆浆、蛋白;不被人体消化吸收者,如洋菜熬煮做成的果冻或蒟蒻产品等。
二、 远离导致发炎的饮食
动物性油脂会引起过多前列腺素而产生发炎的情形,烹调食物时应避免使用动物油。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则有助于减缓发炎,其最佳的来源是深海鱼,如鲑鱼、鲔鱼、鲣鱼等。
三、 选择益于关节组织的食物
退化性关节炎的病人平时应多吃富含胶质、软骨素,有利于关节软骨修复的食品,如鸡爪、蹄筋、贝类、小鱼干、木耳等。而生物类黄酮可加强关节内胶质的能力,加速关节伤害的复原,如柑橘、绿茶及全榖类。另外,抗氧化剂可以对抗身体中不稳定的自由基侵袭关节组织,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食物来源如木瓜、蕃茄、胡萝卜、柳橙、奇异果、小麦胚芽、葵瓜子、糙米等。
退化性膝关节炎是一种老化的现象,平时应多注重膝关节的保护,适当的运动与休息,再配合药物及复健治疗,加上饮食的调整。另外,为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补充含钙丰富的食品,轻轻松松重拾关节的健康,以达到改善生活品质之治疗目的。
4低气温易诱发关节炎
生活中较常见的关节炎有两种,一种叫老年性关节炎,另一种是风湿性关节炎。两种关节炎的致病原理有所不同,但发病几率和程度均与天气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发现,当前后两天的日平均气温变化超过3℃ 、气压变化超过5 毫巴、相对湿度变化超过10% 时,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在冬季,这种天气变化常常表现为一次伴有降水的冷空气入境。
老年性关节炎,一般多发生在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特征为关节软骨变性和唇样骨质增生。预防老年性关节炎,要注意在天气变化后进行适当的活动;急性发作(表现为剧烈疼痛)时,应限制活动,多休息。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种表现,主要症状是周身关节(尤其是膝、肘、腕、肩等)出现红肿疼痛,这种疼痛不是固定的,而是游移的。气象条件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更大。预防第一要尽可能地避免“ 冷”和“ 潮”;第二,宜穿吸湿性低的内衣(如氯纶布料的衣服),床单、被子也要经常晾晒;第三,要控制高脂肪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第四,要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5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区别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结节、痛风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当病人体内有大量尿酸积聚,形成高尿酸血症,如果沉积在关节的骨和软骨上,便可引起关节炎症状,就可成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痛是痛风最常见的症状。这种关节炎具有发作突然、疼痛剧烈,伴有高热、头痛、心悸、疲乏等特点。初次发作,症状常在数天或数周内自行消失,一般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约半数病人的初次发作部位在单侧大足趾的跖趾关节(足趾和足背间的关节)。急性发作后即转入无症状期,该期可持续数周至数年。大多数病人经过一到两年又会再次发作而且有越发越频的趋势,受累关节也越来越多,常常是多处关节同时发生肿痛。多次反复发作,会逐渐演变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进入慢性期后,关节呈现肥大,活动逐渐受到限制,其程度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后可形成关节畸形、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