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周围脓肿是化脓性或已穿孔阑尾所产生的脓液被局限于阑尾周围,将阑尾包裹并粘连,从而形成的炎性肿块。由于粘连过多,手术操作难而阑尾不易切除,且有破坏腹腔防御功能而使炎症扩散。阑尾周围脓肿如何避免?患阑尾周围脓肿的病人怎样护理?一起来看下。
目 录
1阑尾周围脓肿如何避免
1、增强体质,讲究卫生。平日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这对于预防阑尾炎来说是必要的。
2、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平时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过食刺激性。
3、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但是,应当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过度疲劳和身体强烈动作都是阑尾炎的诱因,尤其是在饱腹时暴急奔走。如果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更应注意避免复发,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2患阑尾周围脓肿的病人怎样护理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症以后,在阑尾周围所形成的脓肿或炎性包块。对此病有的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故应注意家庭护理。
病人可取半坐位或半卧位,目的防止感染扩散,使渗出液局限于盆腔中。
一般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而炎症较重且有明显腹胀者应禁食。
高热或进饮食不足者,可请医生行静脉输液,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抗生素的应用应根据医嘱而定。
在此病的早期阶段,可作局部热敷或外敷疗法,以促使炎症消散。
活血化瘀、排脓消肿的中(如薏仁附子败酱散加减)可以一试。
对阑尾周围脓肿较大的病人,护理者应配合医生进行物加脓腔穿刺引流的治疗。经过抽脓减压能使中西物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3阑尾周围脓肿可以做哪些检查
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既往无特殊病史;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右下腹触及包块,质中,边缘光滑,界限不清,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min,结肠充气试验和闭孔肌试验均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胸、腹部透视未见异常;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占位可能。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若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拟行阑尾切除术,保护切口,探查见包块,与大网膜、肠系膜粘连包裹,用手指在直视下仔细钝性分离粘连,见包块内有淡黄色粘稠脓液流出,量约 10ml,吸净脓液,包块内见阑尾呈暗褐色,化脓穿孔,阑尾根部充血肿胀。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如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右下腹扪及一边界不清的触痛性包快,应首先考虑阑尾周围脓肿。B超提示右下腹混合包块对本病诊断颇有价值。
4患阑尾周围脓肿还能痊愈吗
既往以为急性阑尾炎病程超过3天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待炎症消退3月后再行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其理由主要是避免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但非手术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确切,部分患者可出现脓肿破溃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残余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肠梗阻等并发症。而且非手术治疗不能避免阑尾炎的复发和阑尾周围炎性肿块及脓肿引起的并发症。
据文献报道,阑尾周围脓肿病程1周内的早期手术和1周后的晚期手术,其一期愈合率并无明显差异,但死亡率后者明显升高,主张早期手术。也有报道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择期再行阑尾切除术。I期手术切除的优点是缩短疗程,节省医疗费用,消除了感染源,避免了复发和非手术治疗带来的并发症。
Ⅰ期手术治疗固然有效,但可导致感染扩散,增加切口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只要手术操作得当细致,在有经验医师的操作下,对于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脓肿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但不盲目追求I期切除率。术中如发现确实难以处理的阑尾脓肿,不妨改作引流术。
5阑尾周围脓肿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1、结核性腹膜炎并发不全肠梗阻:有类似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时的临床表现,如慢性腹痛、腹胀、阵发性腹痛,合并混合感染时更像急性阑尾炎的腹部体征。如果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会发现既往有盗汗、乏力、腹痛位置不固定、腹部压痛位置不确切现象,此时应该想到结核性腹膜炎的可能,需要借助X线胸部摄片、腹穿加以排除。
2、急性盆腔炎,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被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女性患者,应设法排除一些妇科病的可能,月经异常、白带异味、耻骨联合上压痛牵涉到右下腹时应想到妇科病的可能,需要妇科会诊,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妇科病。
3、胃溃疡并发胃穿孔:空腹胃穿孔,穿孔被食物残渣堵塞,穿孔较小时,6~12 h 后易形成右下腹局限性腹膜炎,上腹部有较轻的腹膜炎表现,有时无膈下游离气体,特别像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因此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要了解胃病史,消瘦的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胃病史,仔细检查上腹部体征,用腹透、腹穿等方法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