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数据表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愈率是相当低的,因此及时发现病情及时诊断对宫颈癌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宫颈癌呢?如何在宫颈癌的众多检查方法中进行选择呢?下面小编就具体为大家分析一下宫颈癌的检查方式。
目 录
1宫颈癌的常见诊断方法
诊断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有:
1、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不能直接确诊是否患有癌症,但可协助活检进行宫颈癌的检查。据统计,在阴道镜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诊断率高达98%左右。
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此方法可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因存有5%-10%的假阴性率,因此患者要定期检查。
3、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Ⅲ~Ⅳ级,但宫颈活检为阴性者,应取多处组织进行切片病理检查。
4、碘试验:正常宫颈和阴道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而宫颈糜烂、异常鳞状上皮区(包括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均无糖原存在,不会被染色。
5、宫颈锥形切除术:活体组织检查不能肯定有无浸润癌时,可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确诊宫颈癌后,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进行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等检查。
温馨提示:宫颈癌是由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开始,经原位癌逐渐向浸润癌发展,发展过程需5 ̄10年或更长的时间,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可以明显减少子宫颈癌的发生。
2宫颈癌认知误区
由于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伴随着年龄年轻化,引起了社会的对此疾病的高度关注,这是和乳腺癌并驾齐驱的另一高发疾病,可是虽然人们对疾病已经开始重视,却不可避免的还是会陷入一些宫颈癌认知误区。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刘惜时教授指出,宫颈癌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刘惜时教授指出,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 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不重视妇科检查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刘惜时教授提醒,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误区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
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刘惜时教授建议,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有时虽然只是“蛛丝马迹”,却有可能藏有隐患。
接触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白带异常多数宫颈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因此,女性平时应该关注白带的性状、量的多少和有无臭味。尤其是当发现大量水样或黏液性白带时,必须引起注意。
以上四大宫颈癌认知误区都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对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细节不够关注。
3宫颈癌对女性有什么危害
一旦患病给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疾病最大的危害就是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然而这些宫颈癌的危害人们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也不重视该如何去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那么宫颈癌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一、对对子宫造成致命损伤:子宫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环境给受精卵发育成长,但在进行宫颈癌的治疗时,由于种种的原因,有时候不得不割掉子宫已达到保全生命的目的,这从另一方面无情剥夺了女性作为母亲的权利,令广大女性朋友心里异常难受,甚至陷入绝望之境。
二、该疾病会直接引起不孕发生:人们之所以将宫颈癌与不孕症联系在一起,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宫颈炎造成的“有菌”白带和阴道碱环境不利精子的生存和游动。宫颈炎也是流产的一个病因,宫颈炎使组织变化,弹性下降,会使产程不顺利;严重的宫颈炎还会影响性生活。更值得提醒的是:长期不治、或久治不愈的宫颈炎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病的一个因素。
三、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这一危害是患者不可忽视的,因为疾病使女性心理会生发出前所未有的压抑感,以致不能正确面对生活、工作,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会引发患者身体多部位发生病变:患有宫颈癌的患者,在患病后,疾病会直接导致腰腹酸痛、阴道出血及白带恶臭,这是最直接的表现。此外,复发部位的差异性也导致了细枝末节的千差万别,如下腹部或盆壁会出现肿块,下肢会水肿,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同时,咳嗽、胸闷、直肠出血也会如影随形。
总之,患有宫颈癌的危害是挺大的,相信以上的介绍已帮助大家做了更好的了解,同时希望广大的女性朋友为了自己的健康,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的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4性生活会导致宫颈癌吗
过去四个世纪累积的研究材料和临床经验表明,某些性爱和生育方式会增加产生宫颈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的危险性。而且,性爱方式会影响生殖器官内分泌以及诱发阴茎癌。从另一个角度看,性生活与生育的某些利害关系还将影响后代的身体健康。
宫颈癌
1905年,纽约城的一个妇科医生在他的诊所接待了一个宫颈癌患者。这事本来没什么奇异之处,他过去也曾给宫颈癌患者治过玻令他感到纳闷的是,患者是一个犹太妇女。数载从医经验告诉这位医生,犹太妇女极少患宫颈癌的。这个病人为何与众不同?进一步调查之后,医生发现,非犹太人妇女患上宫颈癌的案例要比犹太妇女多上20倍!这就奇怪了,为什么犹太妇女少患宫颈癌?
一般说来,性生活开始过早的妇女,即十八岁前就有性爱经历的,染上宫颈癌的可能要比那些性生活较迟的妇女大上2~3倍。而对于性生活开始较早并且有几个性爱对象的妇女。她们得宫颈癌的机会就更多了。
在美国的一个妇女监狱,妓女罪犯患宫颈癌的数字比性生活正常的女犯人高出4~7倍。
美国患宫颈癌的非白人妇女的死亡率是白人妇女患者的2.5倍。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妇女频繁的生育要比不生育的性生活更容易诱发宫颈癌。如此说法今天已不为人们接受了。西方医学断言,绝大多数的宫颈癌都属于由性交诱发的病症,年轻妇女特别容易染上。性生活开始过早的妇女,往往由于宫颈细胞组织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外来刺激异常敏感。如果性交对象是一个癌细胞携带者,他就很容易通过性交将癌细胞附植在未成熟的宫颈细胞组织上。当然,染上癌细胞的妇女或许要到中年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癌病。
怎样导致宫颈癌
一般认为,如果性交对象生殖器官不洁,特别是男性生殖器不清洁,如包皮内分泌物沉积而形成的包皮垢,会使性交的女方得宫颈癌的危险增大。犹太妇女少得这种病的原因,恐怕是因为犹太人的宗教信仰法定所有的男性都必须进行早期阴茎包皮手术。割除包皮后,清洁生殖器就变得容易多了,而包皮垢也不易形成了。
包皮垢真的包含致癌物质吗?有人做过多次实验,将包皮垢植入或注射到动物身上,但没有发现病变的迹象。
另外的一种可能:精液含有致癌成分。男性精液内的成分相当复杂,要确定哪个成分致癌,就不那么简单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旦科学家证实精液为癌细胞传导者,那么我们就必须积极提倡在性生活中使用阴茎套或子宫避孕套了。
美国的一个妇科医生曾做过一次统计调查,他发现,配偶患过宫颈癌的男人如果再娶,他们的第二位配偶得宫颈癌的可能要比别的妇女高一千倍。医生认为,有些男人可能变成宫颈癌细胞的寄生和传导者。
疱疹病毒Ⅱ号在过去的十年里,医学研究揭示,疱疹病毒"Ⅱ号"很可能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病原体。
疱疹病毒Ⅱ号指发生在口周和脸部的那些皮疹,而"Ⅱ号"则指直接影响生殖器官炎症的疱疹病毒。生殖器疱疹"Ⅱ号"可以感染男女性器官,我们将之归类为一种性玻疱疹"Ⅱ号"又多发生在性成熟男女身上,并与别的性病,如梅毒、淋病,有着直接的关系。
和一个感染上病毒Ⅱ号的对象进行性交,3~7天后其生殖器官就会出现疱疹损害。起初,疱疹表现为一块块的小红肿粒,1~2天变成轻度溃疡。这种感染一般会自行消失,即在6周内不需治疗就痕迹不存了。但在这6周内患者将感到患处热辣辣的刺痛、轻度发烧和身体疲乏。Ⅱ号病毒潜伏期很长,所以隔一段时间,有时1年,有时2~3年,就算患者不再过性生活了,Ⅱ号还会发起第二次攻击。
第二次感染没第一次强,延续时间也短,但这种病毒反复无常的性质使患者惶恐不安。目前对这种病毒感染医学上尚无对症之药,病人只有用稀释盐水洗涤患处来减轻不适。对付所有性病病毒,最简单的方法是不与病毒感染者性交。但此举常常难以做到,因为谁是病毒携带者并不容易确认。
科学家仔细研究宫颈癌患者,发现他们身体带有疱疹病毒Ⅱ号抗体。性生活开始早,性生活混乱的妇女,由于性交对象复杂,可能会遇上疱疹病毒"Ⅱ号"的携带者,从而受到感染并最终发展成宫颈癌。
尽管我们目前仍不能对生殖器疱疹病毒与子宫癌、宫颈癌的因果关系下最后的结论,因为试验还有一些不可解释的结果(如注射了病毒"Ⅱ号"的母猴无感染),然而子宫癌、宫颈癌与过早开始性生活,与生殖器疱疹病毒的种种密切联系迹象却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另一个未解的疑题是,使用口服避孕药而又性生活开始较早的妇女,比使用避孕套的妇女更为容易患宫颈癌。其中原因,仍待探索。
5宫颈癌不必每年查
宫颈癌不必每年查
25—49岁可3年一查,50岁以上5年查一回
编者的话:子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二高发恶性肿瘤,中国每年约新增10万名病例,占全球病例的1/5。4月23日,中国癌症基金会举办的“第九次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上,多名专家讲授宫了颈癌的防治知识。
中国的癌症态势不容乐观。从1998年到2007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每年1.2%和1.0%的速度上升。其中宫颈癌已经成为女性第二高发的癌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报告,全球每年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目前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有10万,占全球病例的1/5,每年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宫颈癌是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有许多方案具有良好的控制前景。
HPV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大病因。我们发现,中国15—55岁妇女HPV感染率约13.2%,其中20—24岁年轻女性为15.5%,和45—49岁妇女的发病率差不多。
但我们也发现,很多女性对此过于敏感,恨不得每年都去做宫颈癌检查,这其实没有必要。我们建议筛查主要在30岁或以上的女性中展开,现有的组织性筛 查计划中,年龄小于25岁的没必要检查。50岁以上的女性,可5年筛查一次;25—49岁间的女性,可以3年筛查一次。任何年龄都不推荐每年筛查一次。此 外,如果连续2次宫颈涂片结果为阴性,65岁以上女性则不需要再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