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表现为眼内压增高、视神经和视功能损害的眼病。是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盲人中因青光眼而致盲者我国各地统计结果不等,少者占5.3%,多者达21%。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及继发性青光眼。青光眼能治好的吗?青光眼是如何引起的?一起来看下吧。
目 录
1青光眼是如何引起的
1、首先我们先从正常眼压及影响眼压的因素说起,什么是眼压呢?所谓眼压就是指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可以维持正常视功能的眼压称正常眼压,在正常情况下,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及眼内容物的体积处于动态平衡,这是保持正常眼压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失调,将出现病理性眼压,我国民众正常眼压值绝大多数是在1.33~2.79kpa(10~20mmHg)之间,超过3.19kpa(24mmHg)者均为病理现象,介于2.79-3.192kpa(21-24mmHg)为可疑病理眼压,但是有4.55%的正常人眼压超过3.192kpa(平均值±3个标准差)而没有青光眼状态,换言之,这些人的眼压虽然超过一般正常人的高限,视神经却未遭受损害,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值作为划分病理性眼压的标准,将眼压分正常,可疑病理及病理三个范围比较合适。
2、病理性眼压的范围:如果房水通道的任何部位受阻,将导致眼压升高,正常人在一天24小时内眼压有以轻微的波动,一般傍晚最低,夜间休息后眼压逐渐上升,至清晨醒前最高,起床活动后又慢慢下降,眼压波动范围不超过0.665kpa(5mmHg),双眼眼压也基本相等,或差别不大,如24小时眼压差超过1.064kpa(8mmHg),最高眼压超过2.793kpa(21mmHg)或双眼眼压差大于0.665kpa(5mmHg)时,应视为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3、引起青光眼性视盘凹陷症,视野损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分别是高眼压,视盘微循环障碍是。但是须注意高眼压不是绝对引起青光眼损害的,在临床上,有些病人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的正常高限,但经长期观察,并不出现视盘和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也有少数病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或临界值,而视盘和视野损害已十分明显,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称为低眼压性青光眼或低临界压青光眼。因此从根本上抑制这三个主要原因可以达到预防青光眼和治疗青光眼的目的。
查看详情>>2青光眼有哪些表现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查看详情>>3青光眼能治好的吗
1、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
控制眼压的方法很多主要是三大类,药物、激光、手术。这三大类的每类中又有许多小类,比如降眼压药有眼药水、口服药、静脉输液的药,激光和手术方法更是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有新的方法出现。此种方法用药较为简单但需要每日坚持;激光治疗如果成功可保证一段时间不用眼药水。
2、使用眼药水
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中,只有眼药水可以长期使用,全身用药只能短时间使用。青光眼的眼药水主要有五大类,为前列腺素类的药物(首选一线用药),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激动剂,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和胆碱能药物(不建议长期使用)。这五种眼药水可以联合使用。点眼药水要注意每种药之间要隔开5~10分钟。点药时要按住内眼角的部位1分钟以上,防止药物从鼻泪管流走。
3、激光治疗
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的分型是通过医生检查确定的,患者自己无法判断。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可首选激光治疗,如合并白内障可早做手术;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用眼药水或激光治疗。但无论哪种类型,如果到了晚期,手术可能都是很难避免的。两种类型的青光眼在治疗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只要治疗到位,患者坚持随访,维持眼结构和视功能的稳定是没有问题的。
4、定期复查
青光眼一旦确诊,需要终身随诊。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诊断时已经有的视神经损害,通过随诊和治疗保持不变,不出现更进一步的视神经损害。青光眼的治疗中,主要的就是病情的稳定,即眼压,视神经和视野在内的眼结构和视功能的稳定。
4青光眼日常的饮食
1、蜂蜜与甘油
青光眼吃什么好,以蜂蜜最为上乘。急性青光眼,口服蜂蜜或甘油100毫升,可缓解症状;慢性且眼压持续偏高者,可用50%蜂蜜或甘油,每次口服50毫升,一日2次。蜂蜜和甘油属于高渗剂,服后可使血液渗透压增高,利于眼内房水吸收,从而使眼压降低。
2、利水食物
比如多食赤豆、薏苡仁、西瓜、冬瓜、丝瓜、金针菜等利水食物,可辅以中西医惯用利水(尿)药对青光眼进行治疗,故又称辅佐疗法。
3、润肠食物
青光眼患者常有便秘症状,这对机体很有害,可引起自体中毒,能溶解血管内皮及细胞间质,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促使眼内房水分泌增加而致眼内压升高。可多服蜂蜜、麻油、菜油等植物油,以改善肠道的润滑度。还可多食香蕉、萝卜、生梨、柠檬、柑桔、西瓜、香瓜、西红柿等瓜果与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粗粮等,以通便。
5青光眼日常保健
【保健护理】
1.用药 遵医嘱用药,应用两种以上滴眼液治疗,滴药间隔以15~20min为宜。
2.饮食 宜进食清淡、富含营养的食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300ml,以免诱发眼压升高。
3.运动 术后1个月之内不能做剧烈运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散步、打太极拳等动作缓慢的运动为宜。
4.起居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2)不宜在暗室或黑暗的环境中久留,以免瞳孔散大,引起眼压升高。
(3)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以免眼压升高。
5.情志缓解工作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6.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时复查视力、眼压、眼底及视野变化。出现眼胀痛、虹视及视力突然下降应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用眼,不要过度用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