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瘤”,我们可能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婴儿血管瘤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且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那么,宝宝长了血管瘤应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 录
1宝宝长了血管瘤应如何治疗
方法一、核素治疗:我们要知道现在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很多的,要先到医院了解血管瘤患者的病情,要根据血管瘤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还有身体状况,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治疗血管瘤有核素治疗,主要就是用核素进行治疗的,这种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就是使患者的病症产生辐射生物效应进行治疗血管瘤,对周围正常组织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也没有伤疤的。
方法二、激素治疗:现在还有的治疗方法是激素治疗,主要就是用激素进行注射治疗,适用的患者类型也是比较多的,但是使用前最好要好好考虑,这种疗法的副作用会比较大,不可以随便用的,要咨询医生,还有用超导介入治疗的,用这种方法包括超导光波介入治疗,超导射频介入,超导微介导治疗血管瘤,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方法三、冷冻治疗:还可以采用冷冻的治疗方法的,这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治疗一些小范围的血管瘤,还有传统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只适用于局限性的浅表的毛细血管瘤治疗,不能用于范围广泛,位置深的,还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硬化剂治疗,光动力治疗,电化学治疗等的方法。
方法四、药物治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外用药物的治疗血管瘤,首先要确认孩子是否对药物过敏。外用的药物并不会产生副作用,就怕药物致使孩子过敏,涂擦药物并不会有疼痛感,
2小儿常见的血管瘤有哪些
橙色斑 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毛细血管瘤 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
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同位素敷贴等方法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切除。
蔓状血管瘤 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3出现哪些异常症状是患上血管瘤的表现
毛细血管瘤症状: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如此反复循环破坏,蚕食血管瘤患处的皮肤和皮下肌肉组织。毛细血管瘤有百分之90以上是属于先天性,一般后天都是出生不久或局部受到外伤后所致血管瘤,以头面部发生最多,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海绵状血管瘤症状:海绵状血管瘤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分,既可位于体表,也可发生于各种内脏器官,尤其以四肢,躯干和腮腺多见。瘤体皮肤可正常或呈暗蓝色,触之柔软似海绵,按压肿块可被压缩,患者自诉患肢沉重、酸痛,活动后明显。部分海绵状血管瘤表面皮肤可合并毛细血管瘤,称之为混合性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症状: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
蔓状血管瘤症状:蔓状血管瘤多见于头皮,额颞部或肢端,部分较局限,但大部分范围大,甚至达整个肢体,使该血管瘤患肢增粗增长。外观可见局部一隆起肿物,或多个皮下隆起肿物相连,皮肤潮红,皮温高,透过皮肤可见紫蓝色团块。可隐约感觉到迂曲血管搏动和蠕动,并可扪及条索状质软的扩大血管,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4宝宝为什么会得血管瘤
血管瘤是发生于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种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发育或分化失常导致的血管畸形,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血管瘤虽然一般都是天生的,但每位患者的形成原因都是不同的,只有到正规的血管瘤专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便可得知。导致血管瘤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至今尚无一个公认和肯定的说法。
一般认为父母的遗传、父母的内分泌失常、高血压等疾病、怀孕期间的环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会影响胎儿血管发育。其中有关母亲的激素水平与婴儿血管瘤发生的相关关系研究很多,发现怀孕前服用避孕药的母亲的孩子血管瘤发生率明显增高;母亲雌激素水平与孩子血管瘤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母亲雌激素水平高的孩子血管瘤发生机会也多。
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提出:随着婴儿出生和断母乳,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所以导致婴儿血管瘤自然消退。也有学者根据这个理论而应用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治疗血管瘤。
5婴儿血管瘤可不可以治愈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病变,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前,(胎儿期)就已经形成了,在出生后才出现或者逐渐出现的。血管瘤病变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血管数目增多引起的,一种是血管数目不增加,但是血管增宽、增粗导致了病变发生。
部分小儿血管瘤,由于造成血液循环不好,引起肌肉萎缩,特别是肢体血管瘤,患侧肢体明显比正常肢体细很多,另外一部分血管瘤患者,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后由于剂量、操作方法,以及预后恢复等情况不好,也会引起肌肉萎缩,所以血管瘤选择治疗方法,和好的治疗医院也是必要的。现在血管瘤治疗,都有没有创伤的治疗,治疗完全没有创伤,所以没有痛苦,就不会留下疤痕等后遗症了。
有些血管瘤患者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有一部分血管瘤生长在血管、神经周围,随着血管瘤的面积扩大,可能会压迫神经、血管,一旦血管瘤压迫了神经,那么疼痛的症状,就会相继表现出来,而且神经的疼痛,让很多患者承受不了,如果血管瘤压迫大血管,引起相关组织缺血坏死。很多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治疗一半后放弃治疗,是非常可惜的,本来有希望治愈的,可是因为观念的扭曲而造成了,迁延不愈或治疗不彻底。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