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肝硬化的原因有哪些?肝硬化是一种常见肝病,对病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治疗困难。找出肝硬化的发病原因并进行类型诊断可以帮助制定出更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那么肝硬化都有哪些发病原因呢?下面来了解一下。
目 录
1如何做好肝硬化的日常护理
1、饮食尤为重要。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肝硬化病情的好转,不合理的会加重病情。给予病人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和含适量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一般每日给予10460一11715千焦热量,蛋白质100一120克,脂肪不超过30一50克,每天给予3一5飧,如果肝功能显著减退,或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食物,每天不超过20一30克。有腹水者饮食应少盐或无盐.限制进水量,一般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毫升以内。有食管静脉曲张时,制备食物要细软,避免坚硬,粗糙,刺激性强或带有刺,骨的食物,以防食管曲张使静脉破裂发生大出血.严禁饮用各种酒类,不宜多饮茶水。
2、合理的休息,切记过度劳累。患有疾病后,身体的机能都有所下降,因此不少合理的休息对于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起居要有规律,这样有利于恢复健康。每天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但要注意不要劳累。
3、适当的控制情绪,不要轻易动怒。当我们发怒时,总会听到有人说,动怒伤身,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中医上认为"怒伤肝"怡情制怒对保养肝脏显得尤为重要,病人要善于忍耐克制,正确对待病情,认识病后发怒对病变痊愈不利,平时旷达情怀,消忧平怒,使肝脏在心平气和中得以调养。
4、切忌乱用药,有不少的患者对于肝硬化认识的淡薄,一般都认为吃药就没事了。对于肝硬化来说,病人忌乱用药,多用药,只用必要的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日常用维生素B族和C族以及消化酶可有裨益.对于目前市场销售的各种保肝药物在无可靠的证据肯定其疗效之前贸然应用,尤其是长期应用于肝硬化病人是不明智的。
2肝硬化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尤其以乙肝和丙肝最容易引起肝硬化,称为肝炎后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等一般不转为慢性,且在急性期症状也相对不严重,所以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往年调查,在欧美国家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50%-90%。如今在国内嗜酒者也不在少数,酒精性肝硬化也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国民的注意。
(3)化学毒物或药物:许多化学毒物或药物可损伤肝脏,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砷、氯仿等,或使用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四环素、氨甲碟呤等,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而发展为大结节性或小结节性肝硬化。此类肝硬化主要以长期接触化学毒物、长期服用(滥用)药物的人多见。
(4)脂肪肝:营养失衡,特别是蛋白质、抗脂肝因素和b族维生素缺乏,都可引起脂肪肝、导致肝细胞坏死、变性直至肝硬化。特别是有营养不良者,可降低肝细胞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5)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的肝脏病变逐渐发展而成的肝硬化,称为代谢性肝硬化。
(6)肝脏瘀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均可使肝内长期瘀血缺氧而导致肝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消失,网状支架塌陷和星芒状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
(7)长期胆汁淤阻导致肝硬化: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由于肝内胆小管阻塞而引起);另一种类型为继发性胆汁肝硬化(由于肝外胆管阻塞引起)。成人的阻塞多由于胆石、狭窄、癌肿、慢性胰腺炎等引起。
(8)感染:新生儿梅毒可能引起肝硬化。血吸虫虫卵可致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伴有肝硬化者可能与其他病原有关。疟疾不会引起肝硬化,如果有营养不良及病毒性肝炎及毒性因素可能导致肝硬化。
(9)免疫紊乱:狼疮样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10)原因不明:所谓原因不明的肝硬化很可能不是一种特殊的类型,而是由于病史不详,组织病理辨认等原因未能查出其病因。其中部分病例可能与隐匿性黄疸型肝炎有关。
3肝硬化可以吃蜂胶吗
肝硬化可以吃蜂胶吗
蜂胶为不透明固体,表面光滑或粗糙,折断面呈砂粒状,切面与大理石外形相似。呈黄褐色、棕褐色、灰褐色、灰绿色、暗绿色,极少数深似黑色。具有令人喜爱的特殊的芳香味。味微苦,略带辛辣味,嚼之粘牙,用手搓捏能软化。
肝硬化可以吃蜂胶吗?
肝硬化可以吃蜂胶,蜂胶能够解除肝脏的毒素,减轻肝中毒;改善毒物对肝脏的影响,促进肝细胞的恢复;降低转氨酶,对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硬化。蜂胶抗病机理:蜂胶中黄酮类物质对肝脏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蜂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不仅能够杀灭肝炎病毒,并且能抑制病毒在肝脏细胞内复制,服用蜂胶有可能使乙肝转阴,同时对肝硬化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肝硬化传染吗
肝硬化会传染别人吗?肝硬化属于肝脏实质性的病变,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的病变,本身不具有传染性,所以说肝硬化不是传染病,大家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
肝硬化是传染病吗?肝硬化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由于很多人都对其缺乏详细认知,总把肝硬化与“传染性肝病”联系到一起,认为肝硬化一定也会传染给他人。
肝硬化并一定是传染病,人们之所以有些人误认为“肝硬化是一种传染病”,是临床可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和诱因很多,如长期大量饮酒、慢性肝病以及药物、毒物损害等等,但最常见的就是慢性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据调查显示我国肝硬化患者中约有70-80%左右是由于慢性肝炎引起的,我们都知道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都属传染病范畴、都是会传染的,所以一般来讲只有乙型、丙型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才具有一定传染性,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大家需特别注意。
【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我国肝硬化患者多是肝炎后肝硬化,由慢性乙肝及慢性丙肝引起,因此,肝炎后肝硬化病例一般都有一定传染性。但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没有传染性。
有的患者没有明显的慢性肝炎病史,但是他们往往具有隐性的慢性肝炎发展过程。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肝硬化,最终依靠肝穿刺组织活检证实肝组织内存在乙肝病毒。丙型肝炎慢性化程度更高,病情发展隐匿,更易演变成为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传染方式和慢性肝炎一样,主要是通过血液来传播,一般接触,如共事、餐饮、握手、交谈等等,不会导致乙肝或丙肝的传染。但是输血、医疗器械污染等等形式,可以引起肝炎病毒感染。对于乙肝肝硬化的家属,应该及时检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根据情况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5小儿肝硬化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其病因很多,可由肝脏本身疾病所致,也可以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表现。感染是导致小儿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先天性胆道梗阻及先天性代谢缺陷和遗传病也为小儿肝硬化较常见的病因。
二、发病机制:
1、感染:
(1)病毒种类: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先天性梅毒;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肝吸虫、弓形体病)等。
(2)致病机制:
因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肝脏后,渐进展为肝硬化,儿童中常见为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症肝炎后坏死后性肝硬化;
新生儿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肝炎后呈亚临床过程,易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宫内感染,先天梅毒均易侵犯肝脏,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
寄生虫病中晚期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及疟疾;细菌中毒性肝炎较少发展为肝硬化,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1岁以下婴儿伴有营养不良或病毒性肝炎时易导致肝硬化。
2、遗传性或先天性代谢缺陷:
主要由于某些酶的缺陷使酯、氨基酸、脂肪或金属微量元素铜、铁等贮积肝脏,致肝硬化。
常见有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Zellweger综合征(脑肝肾综合征)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发育缺陷或过氧化物酶体中某一种酶功能缺失所致,以肝硬化、肾囊肿、肌无力、惊厥、特殊面容及青光眼、白内障等先天眼疾为主要表现,伴有铁代谢异常。
3、免疫异常:
自家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4、肝及胆管囊性疾病: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为一组先天性肝纤维化和胆管囊性病变疾病。先天性肝纤维化(CHF)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因不详,约40%为同胞儿。Caroli病遗传方式同CHF,确诊靠B超、CT,必要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详见胆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