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是我们对牙齿基本的维护,平日里刷牙主要是为了清洁牙齿表面的污垢,以防污垢形成牙结石,从而引发龋齿或者牙周病。但是我们在刷牙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刷牙时间、刷牙方式的限制,刷牙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起到作用。那么洗牙好不好洗牙有什么效果?洗牙的危害有哪些?一起来看下。
目 录
1洗牙好不好洗牙有什么效果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健康的要求也逐渐重视起来。洗牙是保护牙齿健康的一种方式,每天的刷牙并不能代替洗牙。
就日常刷牙来说,许多人刷牙时存在局限,有的牙齿刷不到位,或者是在晚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后,就到床上睡觉。时间一久,牙齿上面就易形成牙垢或是牙结石,从而引起一些牙周疾病。
许多人意识不到洗牙的重要性,人一旦进入中青年,饮食上就会有所改变,会从年轻时吃硬东西变成吃软东西,有些软性食物就易附着在牙齿表面,长时间清理不干净,就易诱发牙周疾病。人进入中青年期后,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会开始下降,口腔也不例外,进入中青年期,身体开始出现脱钙,牙槽骨疏松,牙周组织开始变低。
经常抽烟、喝咖啡等不良习惯的人可能会出现牙齿发黄、发黑等症状,这种外源性着色的患者由于影响美观,需要以洗牙清除这些外源性的着色。
除此之外,牙结石、牙周炎、牙龈炎等牙周疾病的患者也同样需要洗牙,从治疗角度上来说,洗牙主要是为了去除牙周疾病的刺激因素,使牙周恢复正常,终止牙周病发展,同时需要用药物对牙周进行保健。
许多患者在洗牙后,觉得齿缝变宽,牙齿松动,是不是一定程度上洗牙对牙齿是一种损害呢?正常人应定期到医院洗牙,这样有助于牙齿健康,而且正常人在洗牙后,齿缝不会变宽,也不会存在牙齿松动的现象。之所以齿缝会变宽,主要原因在于齿缝里有牙结石的存在,洗牙后,牙结石被清理,齿缝就变宽了。
牙周疾病或牙龈、牙槽骨萎缩的患者经过洗牙,由于牙槽骨吸收的比较多,齿缝污垢被清理,会出现牙齿松动的现象。值得提醒的是,洗牙只能起到终止牙周疾病进一步发展,如果牙槽骨出现萎缩,通过洗牙是不可以逆转的。
洗牙本身对牙齿是一种保护,牙龈炎、牙槽骨萎缩的患者,如果在洗牙后出现齿缝变宽,牙齿松动影响正常生活,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采用牙槽骨增高术、夹板固定牙齿等。
2洗牙的危害有哪些
如果操作不当,如加压或在牙面上停留时间过久,会在牙面上留下细小划痕,一般在显微镜下可见细微的粗糙面,这种划痕可通过抛光来弥补。有效安全的洗牙是建立在专业技术上的,如果前往非正规小诊所洗牙,洗牙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
1、牙齿酸痛:有人在洗牙过程中会觉得牙齿酸痛,这主要是牙根暴露所致,而牙根暴露是牙周病的一种典型表现。牙根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均较敏感。因此,牙周炎症越重,牙根暴露可能越明显,在治疗中的酸痛感也会越明显。
2、牙齿敏感:有的患者在洗牙后还会出现牙齿敏感,这主要是在洁治前,暴露的牙根被牙石包绕,隔断了冷热刺激。为减少痛苦,可在洁治后短期内避免接触过冷、过热食物,使牙齿有个适应过程,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3、牙齿出血:缘于菌斑牙石产生刺激 许多人在洗牙过程中都会有出血,这是因为菌斑牙石等刺激牙龈发生炎症,炎症越严重,牙龈出血也越明显。如果平时刷牙时就出血,说明牙龈炎症已不轻了。只有完全健康的牙龈在洁治时才不会出血。
3哪一类人暂时不可以洗牙
出血性疾病患者
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这些患者血凝机制不好,容易洗牙后出血较多。未控制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洗牙后由于容易导致口腔局部的感染。对于这类患者,应该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及感染。
传染性疾病患者
患有急性传染病的人群,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这类人应该等到疾病稳定后,才可到医院进行洗牙。洗牙是对于病情应明确的告知医生,医生应该做好相关方面的防护,并且对于使用的器械严格消毒或者丢弃。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病情,再者也是为了避免传染他人。
口腔软组织炎患者
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避免炎症局部加重或者通过血液传播、扩散。
牙龈恶性肿瘤患者
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洗牙,因为洗牙的时候有可能弄破牙龈,从而导致肿瘤局部扩散及远处扩散。
活动性心绞痛患者
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洗牙治疗。由于超声波的刺激及洗牙时的不适,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4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需要洗牙了
是否有牙垢
张开嘴,观察牙齿是否有食物塞在牙缝,牙齿上是否有黄色的牙垢。牙菌斑和牙结石,比较“顽固”和“粘人”,往往不容易用水冲走、也不容易被牙刷带走,长此以往越积越多,这就需要更大的机械力量来清除它们。
是否有龋齿
看牙齿,是否有龋齿、黑点、牙结石以及色斑色素沉着。可以用舌尖感觉每一颗牙齿,检查牙齿是否有缺失、外邪、松动、酸痛等问题。
是否有口腔溃疡
检查口腔,有没有溃疡、异味或者莫名的肿胀。像口腔溃疡和有牙龈炎症的人,不能接受喷砂洗牙。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必须慎重选择洗牙的时间,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孕妇(尤其是怀孕前期)最好不要洗牙。
牙龈是否正常
观察牙龈颜色,看看是否呈现正常的粉红色,有没有红肿的迹象。如果红肿就表示有牙龈炎,牙龈炎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牙周炎,出现牙龈萎缩、上火时牙疼、牙齿松动等症状。
牙齿是否松动
上下牙齿轻叩,或者用牙刷帮助观察牙齿是否个个稳定,有没松动现象。当牙周炎已经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减少、高度降低,退缩到牙颈以下,没有了足够骨质的支撑,这颗牙齿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就好像水土流失后的土壤上面长着的小树,根基不稳了,松动甚至倒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是否有牙齿过敏现象
用冷水刷牙时或者吃冷热酸甜等刺激性的食物,有没有酸、痛、软感、或者出血的现象。咽下一口唾液,等30秒,如果感觉口腔内唾液分泌是否充足,有没有干燥感。
5洗牙会不会使牙受到磨损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洗牙的原理和作用,这样的心理压力自然就能得以消除。洗牙的医学术语是“龈上洁治”,是使牙石软垢从牙面和牙齿充填物或修复体表面清除下来的操作过程。牙石是引起龋病和牙周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龈上洁治是预防龋病牙周病的重要措施,是治疗牙周病的基础。
临床上常采用超声波洁牙,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效能和水雾冲洗配合,大大提高清除牙石的效率。超声波洁牙机头工作端制作得光滑,无切削磨钻功能,因而在洁牙的过程中它没有切削割磨的作用,所以自然不存在牙齿受磨损的问题。
在牙石的“伪装”下,患者不知道在牙石的毒害下,牙龈已严重退缩,牙根已严重暴露,牙齿已变得松动,牙与牙之间的间隙已变宽。洁牙完毕后,有的患者却不敢去面对,反而误以为是超声波造成的。
洁牙机产生的超声波只会使牙石脱离牙面,而不具备牙石那样“静悄悄”地破坏牙齿和牙周组织的本领,产生误解的患者太低估牙石的危害了。
了解牙结石
牙结石就是牙菌斑,它是由食物残渣、坏死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及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后附着在牙齿表面而形成的。通俗地说:“牙结石即牙垢”,是附着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和其他沉积物的总称,大多位于不易清洁的牙面上,如下前牙舌面、上磨牙颊面,并呈现出黄色、棕色、或者黑色。引起牙结石的原因很多,如炎症、损伤、不良卫生习惯、个体差异等。
牙石容易吸附细菌或毒素,加上牙石本身的局部刺激,可使牙龈红肿出血发炎,形成牙周囊袋,当牙周囊袋形成后,更易使食物残渣、牙菌斑和牙结石等的堆积,这种新的堆积又更进一步的破坏更深的牙周膜,如此不断的恶性循环的结果,终至牙周支持组织全部破坏殆尽,妨碍咀嚼功能,加重消化负担,严重时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看完这些,赶紧去洗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