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引产对女性造成的身心伤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引产之后的一些护理和保健工作都不可忽视,引产之后需要住院观察了三五天,而且要注意了解子宫的收缩情况以及流血量的多少,有任何的异常问题都要及时请示医生。引产后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 录
1流产后月经的到来时间有多久呢
1.人流后例假通常情况下是在人流后28天左右来 但是很多女性因为术后调养,心理压力,子宫恢复等众多方面的原因而产生闭经情况,有的可能会推迟几天,有的可能会推迟几个月,如果感觉身体不舒适可以吃些药调理一下,一般情况下在你人流当天一个月以后就会来月经。
2.早孕人流术后例假恢复的时间平均为 33.8 天,最早为术后 13 天,最晚为术后 113 天,约 67.4% 的妇女于人流术后第一个月经周期恢复排卵。另有资料报道,人流术后 30 天内月经恢复者占 78.05% ,有 2.33% 因未及时避孕在未转经前再次妊娠。即使是药物抗早中孕( 10~16 周妊娠),流产后月经恢复的时间也在 30 天左右。
3.做人流手术对子宫是个很大的刺激 月经没来应该是机体还在修复中 就像生了孩子后也不会那么快来月经一样,雌激素的水平和孕激素的水平要慢慢恢复。因此期间不要太紧张 情绪紧张也会影响月经的周期
4.人流后一般有7-14天的出血的时间,但是也有提前或是推后的情况,如果说出现人流后出血时间较长或是出血量较多及出现腹痛等症状的时候高度的考虑是人流不全的可能,需要及时来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引产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1、引产成功后住院3-5天,如果一切正常,即可出院,出院后注意休息。
2、注意子宫收缩情况、流血多少、是否发烧等。
3、在引产后如有阴道出血、发热,应查明原因,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组织以止血及避免感染源的存在。
4、根据引产经过情况,酌情使用子宫收缩药和抗生素,促进子宫复旧,减少出血,预防感染。
5、引产后1个月内禁止同房。此时要多多注意外阴部卫生,下腹部及阴部应清洗干净。
6、引产后最好等1年后再次怀孕。
7、如果意外怀孕不想要,要及早处理。拖延越久,对身体的损伤越大。
8、不可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否则,易落下子宫脱垂”的病根。
9、引产后要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品,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清淡营养丰富的如鱼,肉,蛋,豆类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为主饮食为主。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等。
10、补养的时间以半月为宜,平时身体虚弱、体质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适当延长补养时间。
11、平时注意休息,不能熬夜;可加强运动,以温和的运动为主,如太极、瑜伽,量力而行。
12、配合中药调理,更能事半功倍。
3怀孕6个月引产需要多少钱
现在科技越来越高了,手术的痛苦越来越小了,很多医院也提出了无痛引产。无痛引产手术相比传统的引产确实优点很多,有些孕妇朋友可能也担心着无痛引产手术背后的价格会负担不起,
无痛引产费用主要包括术前检查费用、手术费、术后消炎费用三种:引产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了解身体健康情况。一般检查项目包括hcg尿检、血检、b超、妇科检查、白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肝功能等。表面抗原检测等,检查项目不同,费用也不同。
手术费用是所有费用中差异最大的,如直接影响着因素有:孕妇妊娠月份大小、孕囊大小、个人体质等;间接影响因素有: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的手术医师等。多种原因造成费用差异大,建议去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引产手术,安全性高。
术后消炎费用也根据个人体质和恢复程度存在出入。不过如今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也让医院的收费更加规范更加合理,而医疗补贴也让很多患者看病不再难。
所以手术的开销还是可以被大部分家庭接受的。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的幸福,个人建议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4怀孕6个月引产的危害
怀孕六个月做引产手术,可以称为大月份引产,大月份引产必须充分扩张宫颈口,同时胎盘和胎儿骨骼已形成,因此引产时对妇女的创伤也大些,较容易发生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产道损伤、羊水栓塞,并易发生继发感染,极个别孕妇可对引产药物过敏,引起中毒,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请慎重考虑。引产后出血的原因也有分娩后宫缩乏力、置或局部剥离、凝血功能障碍;受术者本身患有流血性疾病、肝炎等疾病的;引产手术不到位造成的引产后出血。
胎儿宝宝的月龄越大,引产的伤害肯定是越大的,如果是不得已,当然大家都能理解,只要产后多注意休息,还是能恢复的。以后也应该是可以怀一个健康的宝宝的。
5引产的饮食
引产产后特殊的体质要求产妇饮食必须慎重。
一、禁食寒凉、辛辣。产后多虚多瘀,应禁食生冷、寒凉之品。生冷多伤胃,寒凉则血凝,恶露不下,会引起引产产后腹痛、身痛等诸多疾病。产后失血伤津,多阴虚内热,故葱、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热的食物应忌食。如果进食辛辣的食物,不仅容易引起便秘、痔疮等。
二、产后饮食不宜大补。
引产后的饮食要注意以下原则:1.食物要松软、可口,易消化、吸收。2.少量多餐,多用些汤类食物,利于哺乳。3.要干稀搭配、荤素相宜。4.不宜食生、冷、硬的食物。5.不宜快速进补,以免得不偿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