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指示抽动症的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有的孩子患有抽动症,这让父母很心疼,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疾病最好事先防治,良好饮食保健和生活习惯是疾病防治的基础,那么家长该怎么检查孩子是否患了抽动症呢?孩子患有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目 录
1什么因素造成小儿抽动症
1.遗传因素
抽动秽语综合征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本病的家系成员中,抽动障碍的发生率为40%~50%。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但迄今有关本病的致病基因尚无明确结论。
2.躯体因素
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上颌窦炎引起轻微的咳嗽,发出“吭、吭”声,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营养达不到大脑功能的需求,如必需的氨基酸、牛黄酸、核苷酸、必需脂肪酸、卵磷脂、铁、锌等摄入量过少,就会影响脑功能,可能会造成或诱发抽动症。
3.体质因素
有抽动症的小儿,一般不安静,对人对事较敏感,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并常合并一些心理性症状,如头痛、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便秘、哮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4.情绪因素
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母亲常有神经质,精神上不安静。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死亡;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此外,患儿曾有过运动活动遭受限制的历史有关。如父母对儿童安全过分担心或早年的某些疾病限制了儿童的活动。
2家长该怎么检查孩子是否患了抽动症
主要看以下几点:
一:患儿是否出现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颜面部、四肢及躯干抽动或清嗓音;患儿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舌边尖红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二:医生要询问患儿的脑外伤史、产史,是否有早产、难产、剖腹产而致脑缺氧、缺血或窒息。
三:检查患儿背部是否有颈椎习惯性脱位,在颈椎附近是否可触及压痛点。
四:运动持久试验:查自我控制能力,患儿因为真阴不足,肝火上炎,内热过盛而致 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翻手试验:让患儿坐于桌前,将两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时先手掌向下,将拇指沿桌边垂下,而两手其他手指靠拢。在反复尽量快速翻手时,出现动作笨拙,甚至乱翻一气;如果翻手时不让摆动肘部,则两小指靠不拢,姿势也更加笨拙。
五、抽动逐渐多样化,一种或者多种,多个部位同时抽动。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六、抽动症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不确定性。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
3孩子频繁做小动作警惕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也叫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多发性不自主运动和(或)伴有异常发音为特征的儿童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鼻、撅嘴、做鬼脸、点头、耸肩等,发声性抽动如吸鼻、清嗓、咳嗽、尖叫、呕吐声、犬吠声、秽语等,这些症状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混合出现,特别是在感到紧张、焦虑、感冒发烧或者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后更加明显,若患儿专心于其他事情或在睡眠时,症状则消失。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其中以4~7岁发病者多见,又以男孩为多见,男女比例大概是3:1~4:1。
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原因可能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孕母因素和自身因素:母亲在孕期有高热、难产史,新生儿出生后有窒息史或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等;2)儿童本身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3)某些精神刺激,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有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4)过度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儿童抽动症虽然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危害还是显而易见的,患有儿童抽动症的孩子通常注意力不集中,日久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患儿可能会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发病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能会发展到全身多个部位的抽动,患儿可能会因为不自主的抽动症状被同学嘲笑、奚落而产生自卑、性格孤僻,久而久之变得孤独,不愿与人接触,对学习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儿童抽动症却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喉肌抽动所致的干咳容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眨眼容易被误诊为咽结膜炎,耸鼻容易被误诊为鼻炎等,还有一些家长也会经常把孩子的这种频繁眨眼、耸肩等小动作误以为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很少会因为这些问题带孩子到医院去查找原因,另外,当抽动症比较轻时,有些患儿还可能会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掩盖了其抽动的症状,使人不易觉察到其抽动。这些都是导致儿童抽动症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的原因。所以,家长平时在家时应该要多点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果怀疑孩子有抽动症,应尽早带去医院检查,一般可以通过进行脑电图、微量元素、抗链“O“等项目检查,可以确定孩子是否得了儿童抽动症。
4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方法
小儿抽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1、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2、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很容易影儿童的性格。
3、抽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
小儿抽动症能治好吗?
小儿抽动症是可以治好的。治疗小儿抽动症,分轻和重,如果轻的话可以不用吃药,平时生活中多注意照顾,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多出去接近大自然,多吃水果,增加体质。这病不能急,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知道它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小朋友可以自已好,不用太担心。当然如果非常严重的话,就必须去医院及早用药了。不过这种病非常容易反复的,一段时间好了,不代表以后不会犯,所以一定要时时小心,天天注意,保持长期的好的生活习惯。
5儿童抽动症要注意三防
俗话说的“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本病,尤其对抽动症儿童的康复期极为重要。王有鹏强调,孩子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感冒、防紧张、防电子产品。
一是防止感冒。王有鹏解释说,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会加重病情,因此要尽量避免感冒。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要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加以预防。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患病后要及时医治。
二是防止紧张情绪。王有鹏指出,家长教育孩子,应以说教为主,循循善诱,尽量避免打骂孩子。因家长及其他人的提醒和指责,非但对患儿的怪声和抽动毫无制止效果,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症状。
三是防止频繁接触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也常使患病儿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重或诱发本病。王有鹏建议,抽动症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的画面,对于重症者更应少看电视。要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特别要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此外,饮食方面需特别注意,应以富于营养而又清淡为原则,忌食含铅量高的食物、海鲜发物以及容易兴奋的食物(咖啡、巧克力、可乐)等,也不可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凉、膨化食品。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