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那么血脂高的症状及注意事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 录
1出现血脂高的原因
人体内的脂肪物质是体内所必需的主要能量来源,并且还参与机体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许多代谢过程。脂肪来源于体内和体外两条途径,前者主要在肝内合成,而后者靠饮食中摄取。凡能引起脂肪在体内合成增加、分解减少及摄入增多等病因,均会导致高血脂。
一般常见病因有:
(1)高胆固醇:饮食中饱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肝硬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甲低、肾病及遗传性高胆固醇症。
(2)高甘油三酯:过量热量摄入、酗酒、未控制好的严重糖尿病、肾病,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等)以及遗传性高甘油三酯症。
根据病因在临床上可将高血脂分类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后者由其它疾病引起,发病率较低。原发性高血脂可能与基因、脂蛋白及其受体或酶类异常有关。
2血脂高的症状及注意事项
1、血脂与脑梗塞的关系
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它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调脂治疗与脑中风: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血脂与冠心病
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血稠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3血脂高的饮食原则
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尤其是长期饮用不上火的苦荞茶,对于降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当多,尽量不吃或少吃或减少油类摄入。
蛋黄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腰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4血脂高的危害有哪些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一般说来,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醋。其中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而甘油三酯则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
胆固醇大部分由肝脏制造合成,称为内源型胆固醇;一部分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例如蛋黄、奶油、脑髓、动物内脏等,称为外源型胆固醇。胆固醇必须和脂蛋白结合才能运送到体内各部发挥作用,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将其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时,便积存在血管壁上,而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后,将其从周围组织运回肝脏排出体外,以减少或避免血管硬化和血栓的形成,扮演着血管清道夫的角色,因此它被称为“好胆固醇”。
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的危险因素;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不少人对血脂认识存在以下误区,应该加以纠正。
误区一:肥肉有百害无一利
有些血脂升高的人,非常害怕吃肥肉等富含胆同醇的食物。其实,胆固醇除了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能转化成胆汁酸,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转化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发挥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转化为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性激素,发挥其对生育的调节作用等等。这种胆固醇主要来自脂肪食物,因此,应该适当的摄入肥肉。
误区二: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
有人总认为血脂就是甘油三酯,其他项目异常不重要。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总胆间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总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它们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引起血管狭窄或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等重要因素。甘油三酯的增加与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关系不明确,但可以诱发胰腺炎。
误区三:化验值正常就平安
血液中总胆固醇的理想值小于5.2mmoI/L,临界值在5.2-6.2mmo1/L之间,超过6.2mmo1/L就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为3.4mmol/L, 临界值为3.4-4.2mmol/L,大于4.2mmol/L就是升高; 甘油三酯的理想值应小于2.3mmol/L,临界值为2.3-2.7mmol/L,大于2.7mmol/L 就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应大下于1.3mmol/L,临界值为0.9-1.3mmol/L,低于0.9mmol/L就有危害了。
5血脂高的护理有哪些
1、限制高脂肪食品: 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适量的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控制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合理的。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如猪油、羊油、牛油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2、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3、限制甜食 :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4、减轻体重: 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5、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6、戒烟,少饮酒 :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则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