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身体健康,是很多做儿女比较欣慰的一件事。所以要教自己的父母预防疾病的常识,现如今网络很发达,我们可以经常让父母上网查阅养生以及预防疾病出现的方法。尤其是脑梗塞,预防很重要,因为老年的身体素质远不如年轻的时候,很多疾病也会出现。那么脑梗塞预防和治疗有哪些,下面来了解一下。
目 录
1脑梗塞预防和治疗
预防的有效措施有以下这些: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遵医嘱控制,定期体检。
2、注意饮食调理,多食蔬菜、水果、纤维素丰富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钠食物摄入。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可适量饮酒。吸烟可引起小动脉痉挛,减少脑血流量,加速动脉硬化。大量饮酒,能促使血压上升,还可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损害心脑血管。
4、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增强心血管功能。
5、老年晨间不要急于起床,最好静卧10分钟后缓缓起床,以防体位性低血压致脑血栓发生。
6、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精神状态。
7、重视发病先兆,老年应对日常发生的脑缺血症状,如突然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引起警觉,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表示,预防疾病的办法有很多,我们需要从自己的生活角度出发来进行预防,这样也是对自己以及家人身体负责的态度。同时老年也要多多注意适当的运动,快步走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需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还要注意不要多喝酒,最好禁烟。
2脑梗塞有哪些后遗症
脑梗塞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出现以上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黏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中医学把此病归为“中风后遗症”、“偏枯”等范畴。多认为是在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风火痰瘀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而发病。
对其治疗古今均采用活血化瘀法行之有效,笔者临床多用红曲健脾化痰,活血通络,因现代药理谓其能调节血脂、血压和血糖,降低血液黏度,清除动脉血管内斑块,提高血管舒张能力,恢复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防止心脑动脉硬化,改善心脑供血,延缓大脑细胞老化。
与生黄芪相配具有益气健脾,活血祛瘀,舒张血管,走窜脉络,通达气血之功效,治疗早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脑梗塞后遗症、脑供血不足、糖尿病并发症、心肌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疗效。另外,本品配枸杞子、石菖蒲、益智仁等治疗老年性痴呆也有疗效。
3脑梗塞的恢复期如何治疗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益气活血开窍止痛药物。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4脑梗塞有哪些类型
脑梗塞有哪些类型?脑梗塞是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老年人,易复发,后遗症视病情轻重而不同。专家表示,脑梗塞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5哪些是脑梗塞高发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病例。在经过各国的病例分析后,发现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家族史。因此如果家族长辈中有患脑梗塞的话,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在许多诱发脑梗塞的因素中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一步观察表明,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为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肥胖者
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关。此外,胖人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人到中年以后,应当每年做一次详细的全身体检,其中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血液指标。如果发现自己的血液红细胞水平偏高,即应当引起注意。目前有科学研究和发现,血液红细胞水平较高,相对于正常水平的人,具有更高的脑梗塞发病风险。
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饮食习惯的恶化,大鱼大肉引发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一高,就容易引起血液质量下降、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脑梗塞的发生。
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
9、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
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疾病。
10、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
吸烟者血液黏稠度普遍增高。另外,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吸入体内后,可使动脉血管壁受到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11、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
12、高龄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脂类代谢开始出现不平衡状态。
为了减少和避免脑梗塞的发生,包括中青年人在内,均要认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注意饮食清淡,经常进行体育锻、防止肥胖、减少饮酒、戒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