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左右,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那么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怎么办?小编马上支招。
目 录
1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1)中成药:麝香祛风湿膏、消痛贴、骨刺消痛胶囊等。
2)推拿疗法即按摩疗法,是采用按摩法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施行推拿疗法,应由轻渐重,由点到面,由慢而快,由短至长。即推拿从主要部位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渐渐扩展;用力必须由轻渐重,逐渐升级,以使患者能忍受为度,切忌暴力,以免造成骨折或软组织损伤; 推拿速度应由慢渐快,以患者无不适为度。手法的运用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有力、持久,从而达到“深透”作用。柔和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要生硬粗暴;均匀即手法动作有节奏,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忽轻忽重;有力即手法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质、病情、部位等不同情况而有所轻重;持久即手法能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患者不感觉疲劳。
类风湿性关节炎推拿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步用滚法,施于上肢,即从肩部至腕部到掌指,重点在内侧。第二步先用拇指推摩法,后用拿法,施于上述部位,重点在各关节周围。第三步用指按法,按肩内俞、曲池、少海、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用捻法,配合各关节屈伸、左右旋、牵引等辅助活动。
②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步用滚法,施于下肢大腿前部及内外侧经膝部至小腿。第二步先用推摩法,后用双手拿法,施于上述部位,重点在各关节周围。第三步用拇指按法,按鹤顶、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第四步先用滚法,施于足背及趾部;随之用捻法,捻趾关节,配合踝关节屈伸、内外翻以及屈膝、屈髋、摇髋等辅助活动。
③患者取俯卧位,第一步先用滚法,后用推摩法,施于臀部、大腿至小腿后侧。第二步先肘按环跳,指按委中、承山,同时拿昆仑、太溪等穴;随之用摩法,加以调和;最后进行“提腿”和膝关节向臀部屈伸等辅助活动。
查看详情>>2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食疗
1、辣椒猪肉汤
瘦猪肉100克,辣椒根90克。将瘦猪肉洗净,切块,辣椒根水洗后用纱布包好,封口。再把猪肉、辣椒根、葱段、姜片、花椒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煮半小时至肉烂,去辣椒根,吃肉饮汤,每日1剂。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功能,适用于关节疼痛较剧者。热痹忌服。
2、桂浆粥
肉桂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肉桂研成细末,粳米洗净,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肉桂末、红糖,再煮沸1-2次即成。趁热空腹吃下,每日1 剂,3mdash;5日为1个疗程,有效再服1-2个疗程。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痹。热证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3、独活当归酒
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各30克,白酒1000毫升。先将上述6种药物研细,分别用纱布包好,放入白酒中,加盖密封,放火旁煨24小时,候冷即可,不拘时饮之。本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痛者。关节炎早期及热痹者禁服。
4、黄花菜根酒
黄花菜根、黄酒各50克,将黄花菜根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冲黄酒内服。每日2次,连服数天。本方具有清热通络的作用,适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者。关节无红热者忌服。
5、茄根酒
茄子根(或白茄根)90克,白酒500毫升,将茄子根洗净,切碎,用白纱布包好,封口,再将茄子根放入白酒中浸泡3日,启封即可饮用。每次饮15毫升,每日2-3次,连服7-10日。本方具有清热祛风,除湿通络的作用,适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口渴、便干、发热等症。关节无红热者忌服。
3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大危害
1、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肾病;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约和非甾体消炎镇痛约有关,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2、 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类风湿患者因为关节肿痛和运动受限,所以关节附近的肌肉容易僵硬和萎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甚至对患者的心里造成极大的伤害。
3、 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4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合做哪些运动
1常做关节拉伸运动。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天若能做一些拉伸关节的运动,可明显减少发生关节疼痛的次数。做拉伸关节运动时,应从上至下逐步拉伸全身所有关节,拉伸的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早晨可以先冲个热水浴(缓解关节僵硬),然后再做拉伸运动,比如做一些捏拳、分并手指等动作。
2保护关节注重小事:避免指关节受力,关键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比如,尽量不用水杯的把,应该用双手的掌面合力端起水杯。不要让手指用力扳按衣夹、指甲钳、喷壶按纽等,不要用一两根手指拉拽抽屉,不要长时间地写字、织毛衣或找字。起床时,不要用双手握拳撑起身体,而要用双手的手掌支撑身体,缓缓坐起。用刀切割较硬的东西时,要用手掌握住刀柄使劲下压,而不要用手指按压刀背等等。
3锻炼时常换体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每周应坚持锻炼三次,每次锻炼30分钟适合的锻炼项目,包括骑自行车、游泳、举轻的哑铃等。刚开始锻炼时,可做一些短时间、低强度的运动,然后逐步增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锻炼的过程中应不断更换体位,避免一个关节长时间受力,如果感觉患处疼痛应立即停止锻炼。
5针灸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 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 、中脘、建里等;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内庭 、下脘、水分、天枢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14~16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合谷、内关1.2±0.2寸,直刺后溪0.8± 0.2寸,直刺中渚0.6±0.2寸,直刺中脘、建里1.4±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 1.4±0.2寸,直刺公孙、太溪、内庭0.8±0.2寸,直刺下脘、水分、天枢1.4±0.2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中等强度的捻转手法为主,捻 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每穴行针5~10秒。
3.按语:治疗本病的取穴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虑对局部机能的调节和镇痛,故取用 局部穴位,如上肢的合谷、中渚、后溪、内关,下肢的公孙、内庭;二是考虑对整体免疫机能的 调节,故取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这些穴位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对本病的 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三是考虑对脾脏功能的调节,故取用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脾脏 是机体最大的淋巴组织,发生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时,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一部分 即来源于脾脏。脾脏分布着来自T6~T10节段的交感神经,中脘、建里、下脘、水分、天枢就是分 布在T6~T10节段神经支配区内的穴位。下肢的公孙、内庭等穴位也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对 本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 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 、曲池、中脘、建里等;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 、内庭、下脘、水分、天枢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8~12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种处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 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的上肢的穴位与腹部穴位之间,在第二组的下肢的穴位与腹部穴位之 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 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双侧的10~14个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 ~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三 灸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上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后溪、内关 、上脘、中脘、建里等;第二组取下肢与脾脏相关的部分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公孙 、太冲、内庭、下脘、水分、天枢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每次选用双侧14~16个穴位。
另外,第三组穴位应根据受累关节或受累器官情况,选用受累关节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关神经节段区内的穴位,并与上述两组穴位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8~12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使 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