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的人群,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等。
目 录
1心肌炎饮食
患上心肌炎,病人常常会出现发热,少尿的地方,一边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尤其在日常生话中的饮食,一定要做到科学规范化,还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否则会加重病情,今天小编和大家共同了解的文章,心肌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1、多休息:有心脏扩大并有心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心肌病变停止发展,心脏形态恢复正常,才能逐步增加活动量。病人如出现胸闷、胸痛、烦躁不安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镇静、止痛剂。
2、多吃“三高”食物:心肌炎病人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山楂、苹果、桔子、西红柿等。
3、常监测身体状况:每日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高热的病人给予降温、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易导致心源性休克,应及时测血压、脉搏。如病人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常观察用药反应:心肌炎反复发作的病人,长期服用激素,要注意观察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如高血压、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及穿孔、出血等。心肌炎的病人对毛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急性病人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时要注意保护血管,控制速度,以防肺水肿。
以上就是有关,心肌炎病人的饮食宜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的饮食,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另外,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东西,平时早睡早起,不要过度的劳累,就去做好复查工作。
2心肌炎健康教育
心肌炎的患者发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心肌炎这种疾病来说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提高我们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再者对于心肌炎的患者我们只要在疾病的初期给予一定的治疗,那么患者在疾病的后期出现水肿或者是其他的临床表现就大大降低了。
一、 指导患者会调整,保持心情愉快,消除悲观情绪,增加治疗信心。
二、 1、心肌病患者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和产气食物。
2、 限制钠盐摄入并适当控制水分及食量,避免发胖,以减轻心脏负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食盐量低于6g/d。
3、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的供给,如大豆、鱼类等,限制动物脂肪。
4、 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排便通畅。
5、 戒烟限酒。
三、1、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患者,指导患者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以右心衰组织水肿为主的患者,避免下肢下垂和某种固定姿势的卧位,应间歇性抬高下肢,侧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
以上我们对于心肌炎的患者到底应该如何的护理给出了相关的内容阐述,但是心肌炎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疾病的开始阶段我们应用药物治疗的时候应该随时的观察我们用药的效果,不要出现副作用,影响到患者的疾病恢复,这对于患者来说都是很危险的并发症。
3心肌炎的保健方法
心肌炎患者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许多,那么,患者们应该如何做好心肌炎的日常保健工作呢?针对这个问题,小编咨询了心肌炎方面的专家们,以下是专家对于心肌炎保健措施做出的介绍。
1.充分休息心肌炎患者应至少休息3~6个月,如果有心脏扩大的患者应至少休息半年以上,同时要限制体力活动。
2.加强营养心肌炎患者宜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以利于心肌的修复,促进病情恢复。
3.预防感冒感冒可以加重心肌炎的病情,还可以使已相对稳定的症状再次复发,故心肌炎患者应注意避免伤风感冒。一旦患上感冒,也应及时治疗,防止其对心肌的进一步侵犯。
4.配合治疗心肌炎患者应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切不可采取悲观消沉的态度。因为绝大多数心肌炎的预后良好,只要治疗得当,不会遗留任何后遗症。患者要按时服药,但也不要盲目滥用药物,应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5.定期复诊对于慢性心肌炎患者应每隔一定时间到医院复诊,可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便于知道今后的治疗。
这五种就是常见的心肌炎保健方法,心肌炎患者们应该牢牢地掌握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对此注意起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早日治愈心肌炎。
查看详情>>4心肌炎患者能做运动吗?
心肌炎患者能做运动吗?“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跑步、游泳、羽毛球等运动都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的,但是对于心肌炎患者来说,就很容易发生意外了,那难道心肌炎患者真的不能运动了吗?
急性期以休息为主
关于心肌炎患者是否能运动,那就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例如在急性期的心肌炎患者,最好卧床休息,不要运动,更不能劳累,避免使病毒感染加重,引起免疫力的进一步下降,导致病毒的进一步侵袭。但并不是说长期卧床,因为长期卧床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循环血量减少,血粘度增加,并发下肢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造成致命的肺栓塞。
恢复期运动别太剧烈
患者在恢复期时,在退热、心率和心律恢复正常以及心脏功能改善后,可参加10~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锻炼3个月后,心肌炎患者还可适当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和做体操等。
患有心肌炎的朋友在运动时,一定要根据身体的情况循序渐进,不能太猛、太剧烈,因为心肌炎患者可能引起猝死,尤其是剧烈运动后。文中的付女士其实就是反面教材,明知处于心肌炎恢复期,还要参加打羽毛球、跳绳这样的剧烈运动,而且运动强度也比较大。要提醒患者的是一旦有心慌、胸闷、心悸等症状产生,就要注意休息,停止参加剧烈运动并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5引起心肌炎的原因
一、感染
1、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日见增多,已成为心肌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如肝炎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痘苗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艾滋病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引起的心肌炎较常见,而柯萨奇病毒又以病毒组中1~5型为多见。流行性感冒流行时发生的病毒性心肌炎者可高达57%,心肌病变多局限。肝炎病毒也可引起心肌损害。感染人类艾滋病病毒者约有10%发生临床上明显的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
2、细菌:
细菌感染中以白喉为最著;伤寒也不少见;二者都因细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心肌受损。心内或心包的细菌感染可延及心肌而引起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多。此外,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破伤风等时亦可发生心肌炎。
3、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感染以斑疹伤寒为主,也可见于Q热。
4、螺旋体感染:
心肌的螺旋体感染以梅毒、钩端螺旋体为主。
5、真菌:
包括曲霉菌、酵母菌、念珠菌。组织原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败血症而侵犯心肌,引起炎症。
6、原虫:
多种原虫,包括锥虫、弓形体、疟疾、黑热病原虫等,也可侵入心肌,导致炎症。
7、蠕虫:
包括毛线虫、犬弓蛔虫、包囊虫、棘球绦虫、血吸虫、丝虫等,也可影响心肌。
二、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
青霉素、磺胺类、甲基多巴、抗结核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依米丁、保太松、吲哚美辛、金霉素、利尿药都可因过敏或变态反应,而致心肌炎。牛痘和破伤风抗毒素都可因过敏而造成死亡。
三、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如低血钙、低血镁、高磷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也可引起心肌炎。
四、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
化学毒物或药物除通过过敏反应外,还可由直接毒性作用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依米丁、砷、三价锑、酒精、钴、去甲肾上腺素、磷、一氧化碳、汞、铅、蛇毒、蝎毒等都可引起心肌炎。心脏区过度放射照射也可引起心肌炎。
五、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尸检有8%~50%病例有活动性心肌炎,类风湿患者尸检10%~20%见有并发非特异性间质性心肌炎,硬皮病和结节性多动脉炎都可并发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