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是异常分娩的一种,是指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的分娩。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研究报道,临床上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的出生的体重多数在1000~2499g之间,身体各器官发育水平比正常新生儿低,出生后如果不注意护理很容发生死亡。下面了解下早产的原因是什么,孕期坐浴容易引发早产等小知识。
目 录
1早产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导致孕妇早产的原因有哪些呢?孕妇早产的原因有很多种,而且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等。
早产的原因之一:绒毛膜羊膜感染。是早产的重要原因。感染的来源是宫颈、阴道的微生物,部分来自宫内感染。感染也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早产常与胎膜早破合并存在。
早产的原因之二:双胞胎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可使宫腔内压力增高,提早临产而发生早产。
早产的原因之三:胎膜早破。孕中期时,宫颈口被动扩张,羊膜囊向颈管膨出,因张力改变以致胎膜破裂,发生胎膜早破而致早产。
早产的原因之四:子宫畸形。均因子宫发育不良而导致晚期流产或早产。
此外,孕妇早产还与妊娠并发症或是孕期劳累颠簸等密切相关。孕妇需提高警惕,做好各项产前检查,积极避免早产。
2孕期坐浴容易引发早产
怀孕以后,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汗腺及皮脂腺分泌也会随之旺盛。因此,准妈妈比常人更需要沐浴,以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尿路感染。但是孕妇沐浴需要远离坐浴,以免造成早产。
1、时间:沐浴时间20分钟以内
在浴室或浴罩内沐浴,孕妇很快会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浴室或浴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温度又较高,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致,加之热水浴的刺激,会引起全身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孕妇脑部的供血不足。同时胎儿也会出现缺氧、胎心率加快,严重者还可使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在进行热水浴时,每次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佳。
2、方法:不要坐浴以免早产
孕妇沐浴时应该采取立位,不要坐在浴盆里洗澡,避免热水浸没腹部。因为,妇女怀孕后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阴道内具有灭菌作用的酸性分泌物减少,体内的自然防御机能降低,此时如果坐浴,水中的细菌、病毒极易进入阴道、子宫,导致阴道炎、输卵管炎等,或引起尿路感染,使孕妇出现畏寒、高热、腹痛等症状,这样势必增加孕期用药的机会,也给畸胎、早产创造了条件。
3、如果沐浴的出现以下征兆,妈妈们应该要注意了:孕妇的子宫收缩是早产的典型征兆。
在怀孕29周至36周时,如果出现有规律的子宫收缩,而且频率也很高的话,就可能预示着准妈妈有早产的危险。如有未满孕周“见红”并伴有规律宫缩(规律性的下腹痛)、腰背酸痛、阴道有温水样东西流出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判断孕妇是否先兆早产,并决定进一步的处理,尽量减少早产的发生或使早产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尽量保证孕妇及腹中宝宝的健康。
4、水温:沐浴水温度应38℃以下
医学研究表明,过高的温度会损害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据临床测定,孕妇体温较正常上升2℃时,就会使胎儿的脑细胞发育停滞;如果上升3℃,则有杀死脑细胞的可能,而且因此形成的脑细胞损害,多为不可逆的永久性的损害,胎儿出生后可出现智力障碍,甚至可形成胎儿畸形,如小眼球、唇裂、外耳畸形等,有的还可导致癫病发作。一般来讲,水的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损害越重。所以,孕妇沐浴时水的温度应掌握在38℃以下。
3早产为什么越来越多
多是感染惹的祸
“紧紧闭着眼睛、脑袋如橘子大小、小脚丫比成人拇指长不了多少、皮肤像纸一样薄……”这是一名早产儿的模样,这样的早产儿通常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度过生命中最初的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脱离危险。在我国,28周之后、37周之前分娩者,都被称为早产,据文献报道,早产占到全部分娩总数的5%—15%,并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在宫内被感染,其死亡率约为12.7%—20.8%。随着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但远期的并发症是一个很大问题,如脑瘫、视神经发育异常、听力障碍、慢性肺病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所以,预防早产的发生非常重要。
早产分为三大类:自然早产、胎膜早破导致的早产和治疗性早产。感染是前两类早产的最主要原因,占全部早产的一半以上;治疗性早产主要是由于母体疾病不能继续妊娠,医生不得不主动终止妊娠而致。越早发生的早产,感染所占的比例越高,30周之前发生的早产,80%是由感染引起的。病原菌播散到宫腔,引起 “羊绒炎”,也就是包裹着胚胎的羊膜发炎,炎性物质导致前列腺素类物质生成,引起宫缩、宫颈变短、胎膜早破,进而发生早产。
能够引起羊膜感染的疾病,主要是孕妇的生殖道感染,例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病菌蔓延,感染到了羊膜。还有一部分是受孕前已有的子宫内膜炎。此外,孕妇严重的全身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泻等,也会波及到羊膜。研究发现,牙周炎也会引起早产。
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要先去检查,看有无妇科炎症,如果有,应该先治疗再怀孕,避免怀孕后感染羊膜。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全身感染和生殖器感染,不要因为惧怕药物给胎儿带来的副作用,而硬扛着不去就医,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同时,患有牙周病的孕妇或准备妊娠的女性,不妨去看一下牙科医生。
除了感染,如果孕妇有先天性宫颈机能不全,营养不良、贫血,或患有严重内科疾病等,都会引起早产。在胎儿方面,羊水过多和多胎也会导致子宫过度膨胀,宫缩提前,引起早产。
一次散步不超半小时
很多早产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孕妇压力大。研究证实,紧张、焦虑和抑郁均与早产关系密切,孕妇要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第二,孕期过度活动也可以诱发早产。研究显示,孕期过度劳累、每周站立时间超过40小时等,都容易发生早产。
因此,怀孕以后,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各种早产高危因素,可以继续原来的运动习惯,如每天散步两次,每次不超过半个小时;如果具有早产的高危因素,最好少运动;如检查提示宫颈已经变短,则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一切活动。
4婴儿早产对母婴有什么影响
我们说一个足月新生儿是妊娠38周到42周分娩都叫足月新生儿,临床上临床足37周的孩子不算早产儿。有些人子宫在妊娠28周以后,子宫变得比较敏感,有一些自主的宫缩,但是这种宫缩很不规律,对分娩会有一定的影响。
假如出现规律的萎缩,比如十分钟有一到两次持续半个小时,这种情况要引起警觉,想到早产的可能。为什么提出早产?早产的孩子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比不上一个足月的孩子那么成熟,各个脏器器官来说不够成熟,出来之后生存能力要弱,抗病能力也很差。这种早产儿将来的生长发育来看,不光是体力不行,可能智力、心态都要低于正常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之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高。我们在临床上不希望早产儿的出现,对这种情况积极做处理。
5孕妇有牙病宝宝容易早产
因为引起牙龈疾病的细菌可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早产。在死亡婴儿中有2/3是早产儿,其中18%的早产是孕母牙龈疾病引起的。另据有关资料分析,母亲牙龈疾病感染胎儿,会使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还可能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此外,口腔慢性炎症及各种长期的机械性刺激,例如残留的牙根、镶得不好的假牙、牙槽突的锐缘以及牙石等,可使孕妇的牙床长出一个肿物“妊娠瘤”。虽然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毕竟会给人带来异物感。多数孕妇分娩后会逐渐缩小,个别人仍不消退,应到医院及时诊治。牙龈疾病叭较严重的人更容易罹患心脏病和中风,尤其是孕妇,罹患这些疾病还能增加难产的几率。
怀孕后一旦牙病急性发作,由于孕期特殊的身体条件所限制,有些重度牙病常常很难在孕期得到完善的治疗;另外,不恰当的治疗和因疼痛所造成的精神紧张在孕早期和孕晚期还有可能造成流产和早产,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孕期口腔疾病不但会影响孕妇的进食、睡眠,使其焦虑,还会导致关节炎、肾病、眼病等其他全身疾病。同时,牙病会影响孕妇的进食,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胎儿的牙齿在怀孕6周时就开始发育,在此期间如果母亲缺钙,会导致胎儿出现一些不可逆的改变,如牙齿钙化不全、釉质发育不全、错合畸形、唇腭裂、出生后易患龋齿等。另外,口腔病灶中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有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
研究人员认为,患有牙周炎会使孕妇的免疫系统作出反应,这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引发早产。因此,妇女在怀孕前最好做牙科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治愈以后再怀孕。
如果孕妇孕后发现有牙病,孕期最佳的口腔疾病治疗时机是怀孕4至6个月期间。有效刷牙和使用牙线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有效刷牙可以去除口腔内70%的菌斑,还有30%滞留于牙间隙,需要通过使用牙线来去除。孕期少吃甜食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可减少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有些用于消毒的药物已被证明具有致畸作用,牙齿治疗过程中疼痛对孕妇的刺激在怀孕初期易诱发流产,怀孕晚期易发生早产。因此,孕妇治疗牙齿应慎重,特别是怀孕后头三个月和最后三个月。最好选择怀孕前治疗牙病。据估计,80%的孕妇有牙疼、牙龈出血等牙科并发症。如果怀孕之前治疗牙病,怀孕期间就不会遭受牙病之苦了。还有,怀孕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注意饮食多样化,不仅有利于优生优育,也对妇女自身健康有益。
温馨提示:
为防早产及流产,孕妇饮食安排要科学合理,应多吃最佳保胎蔬菜。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1000~2499g。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的早产儿死于新生儿期。近年来由于早产儿治疗和监护手段的进步,其生存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下降。国外学者建议将早产定义时间上限提前到妊娠20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