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食谱及做法,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伤害患者健康的疾病,许多患者都因为糖尿病肾病而备受折磨。那糖尿病肾病的饮食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讲讲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目 录
1糖尿病肾病饮食
一般,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
1、多饮水,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应保持每日饮水量和尿量在1500~2000ml左右。
2、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应节制含钾饮料、含钾水果的摄入。蛋白质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且以易消化的鱼类、瘦肉为佳。
3、食盐摄入应有限制。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应尽可能淡一些,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6克以内。
4、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其关键一是严格限制热量摄入,二是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三是避免情绪激动、感染等引起血糖波动的各种因素。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尽量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旦患上糖尿病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以免加剧病情。
2糖尿病药物
看似简单的血糖高背后,隐藏的是糖尿病的隐患,许多人对此都惊恐不已。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权威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药物供不同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大家赶紧的来阅读、学习一下吧!
二甲双胍:肥胖患者首选
二甲双胍是肥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它除了降糖,可能还有降低体重的趋势,单用不会产生低血糖。二甲双胍降空腹血糖效果好,降餐后血糖力量稍弱。美国糖尿病指南建议二甲双胍作为全程治疗用药,即确诊后就开始使用,即使在加用其他降糖药甚至打胰岛素时,也一直使用。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刺激。二甲双胍不损害肾功能,但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磺脲类:必须饭前服
磺脲类药物是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内源性的胰岛素促泌剂,降糖作用快,能降低正常的血糖,因此有发生低血糖的副作用。使用这类降糖药,必须严格在饭前服用,剂量必须合适,患者外出需要随身携带糖果。
因为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致命或导致大脑的永久损伤。因此在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友中应谨慎使用,另外,在老年病友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中,磺脲类药物导致低血糖的危险性也增加。对有肾功能不全者,在磺脲类药物中可以选择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不过,新一代的磺脲类降糖药有了缓释、控释剂型,一天仅空腹服用一次即可。磺脲类的代表药物有优降糖、达美康缓释片、瑞易宁、亚莫利、消渴丸(含优降糖)等。
温馨小贴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市场中有很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殊不知这些药物的使用是具有适用范围和一定条件的,因此,专家提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谨遵医嘱。
查看详情>>3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的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宣传教育
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让已确诊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渐熟悉饮食,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让>50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 2小时的血糖筛选检查,使无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教育内容中尚需包括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尿糖和血糖仪检测方法,必须注意胰岛素治疗者,还应学会无菌注射法,低血糖反应及初步处理等。
饮食治疗
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β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症或幼年型(Ⅰ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
运动锻炼
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为本病有效疗法之一。除非病人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否则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多休息。对Ⅱ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励运动与适当体力劳动。但须避免过度疲劳和神经紧张的体育比赛,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α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
药物治疗分别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α-葡糖苷酶抑制剂(α- glucosidase 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将引入国内。至于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量临床试用阶段,本节从略。
在上述抗糖尿病药物中,磺酰脲类药系降糖药,可以引起低血糖反应,而双胍类和α-葡糖苷酶抑制剂则不引起低血糖反应,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
胰岛素
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地特胰岛素注射液。
按作用时间的特点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4糖尿病的类型和诊断
在这个糖尿病“风行”的时代,人们忙于工作,勤于事业,却忽略了埋藏在身体里的疾病,等到查出的那天早就晚期无救,糖尿病算不上绝症,但也不能忽略其危害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下是糖尿病的类型以及鉴别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糖尿病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鉴别诊断
1.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
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4.多种内分泌疾病
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还没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定期检查,此刻你就要敲响警钟了,事业再重要,工作再忙,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了解一些常见病症的常识,把可以预防避免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健健康康上班,高高兴兴回家。
查看详情>>5自我检查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刚开始的症状一般是很难被发现的,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时间长了对身体是很不利的,还会造成其他的并发症,所以患者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的有关检查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我检查的知识吧。
自我检查糖尿病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有些人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情况。就是饭前觉得很饿。前一顿饭管不到下顿饭就饿了,不吃点东西就觉得饿得心慌。有人这样说,他下班骑车的时候,路上必须得买点东西吃,否则就到不了家了。这很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了。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血糖高不同步了。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反而高了而造成这个,这也是一个症状。
二、三多一少的症状:叫做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都比正常人或比原来的情况要多。同时又有体重和体力下降。体重和体力下降叫做一少。不见得是消瘦,多数糖尿病人不见得消瘦。就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发现现在吃饭比原来多,喝水比原来多。但体重体力并不好。这个时候就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很多人这时候实际血糖已经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以上内容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关于糖尿病的自我检查的方法介绍,相信大家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都对最为检查的方法有所认识了,因为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一定发现症状,要进行有效的治疗。